書評:提高思考力,從認知自己開始

幾千年前古希臘奧林匹斯山上的德爾斐神廟裡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認識你自己”,這句話也成為了蘇格拉底哲學信仰的宣言。從這句話開始,把先前哲學家重點關注自然的方向轉回到關注人本身,這句話在如今其實可以換個說法——認知你自己。

思考能力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思考決定了我們的認知,也控制著我們的行為。這世界上的各種能力,比如,意志力,表達能力,交往能力,判斷力,情緒控制力,都是在大腦在思考後進行操作的,每一次小的思考和決斷,都影響著我們的現狀。認知我們的思考過程,瞭解我們那些所不知道的隱性邏輯,就是在認知自己,提升思考力,其目的不在於去研究科學,而是開放自己的頭腦,透過切換思考模式突破自身侷限,把生活過的更加有效。

書評:提高思考力,從認知自己開始

德國的語言學家卡爾•諾頓今年出了這本新作《隱性邏輯:教你快速切換思考方式》,這本書列舉了21個生活中常見的思考陷阱,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講述了其背後的邏輯,列舉了大量詳實的案例佐證,且針對每一種思維陷阱,都提供了明確可執行的解決方案。卡爾同時也是教育心理學領域的講師,還當過演員也創過業。多重的身份,讓他對於轉換思考方式,探知人們行為背後的種種思考邏輯有了獨到的見解。

人是怎麼思考的

思考與兩個重要因素息息相關,我們的大腦如何處理資訊,以及用來儲存資訊的快取容量有多大。

1、處理資訊——工作記憶區

《隱性邏輯》中提到,當我們一思考,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區域供血量就會增加,那個區域就叫工作記憶區。工作記憶被視為是資訊的短期記憶,這個部分並不像視覺區域負責影象訊號那樣有專門的功能,但它特殊在,能夠協調大腦的個體,將多個單位資訊形成一個整體。經研究,這個部分承擔任務越多,我們處理問題的能力越強。

2、增加容量——訓練工作記憶

世人常說,朽木不可雕也,即認為蠢笨的人無藥可救,難以成才。然而工作記憶是可以經過後天訓練的,訓練的越頻繁越有規律,我們的工作記憶區容量就能得以擴充套件,去更好的思考問題。

思考問題有個前提,就是先理解問題並作出預測,說來也是奇了,我們做預測時都有著蜜汁自信,總覺得自己說的對,並且認為別人說的不對,別人說什麼都聽不進去,這是怎麼回事呢?

如何破除認知自我的障礙

《隱性邏輯》中提到,人們喜歡不斷驗證自己的偏見,一旦大腦形成一種觀點,就會用所有現有資訊來支援這個觀點,將這個觀點視為正確。人在很大程度上被自己的信仰和固有思維模式束縛,因而無法接受新觀點。

從心理學上講,這種現象叫做“有效性錯覺“。我們不願承認自己預測能力有限,而傾向於構建和相信對過去的連貫敘述,也就是過去的認知與經驗,這種對過去的錯覺使我們對預測未來過於自信,且排斥其他觀點。

從生理上講,《隱性邏輯》中說,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是因為這種思考方式能減少大腦思考,節省能量讓大腦更省勁兒,所以我們很難發現自己的問題。這讓我我聯想到了在生理層面,情感和理性的關係。

橋水基金的創始人雷阿里奧在公司管理上獨樹一幟,他曾提到面對自己時要保持謙卑,這可以幫忙克服兩個認知障礙。

第一個障礙是自我。

這裡的自我含貶義,指的是被自己過度重視的那個自我。人的大腦有兩派,一派是人的各種情感,這是由大腦的杏仁核區域負責,很大程度是潛意識的,例如一肚子餓就焦躁,一被批評就不高興,一說話就害怕犯錯等,這基本上已經是動物屬性了。另一派則是理性,主要由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區域負責,對,就是之前說的工作記憶區,這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最大特質,如果我們真的是在追求真理,我們就應該讓理性佔主導,反過來講如果只是想表現出來正確,那就是讓感情佔了主導。

自我正是這麼一個很感情化的東西,他會給我們的心理建立一個防禦機制,因為你不喜歡犯錯誤的感覺,所以你的本能就是總想強行辯駁,被人一批評就生氣了,因為害怕複雜的東西,所以總想把問題簡單化,這個出發點不是為了現實,而是為了“我我我我我”,這便是自我的障礙。

第二個障礙是盲點。

不同人看待問題的視角不一樣,思維方式千差萬別,別人看到的,可能是你想都沒想到的。

這兩個障礙放到一起,那麼常常發生的情況就是你根據自己有限的視角做出一個什麼判斷,然後你就開始防守自己的判斷,別人說什麼都聽不進去。

怎麼才能破解這認知障礙呢?《隱性邏輯》中給出瞭解決方法:

考慮所有初始因素

也就是要把問題中概括詞的含義,那些必要條件都搞清楚,這個過程叫做啟發法。

例如你的同事說,這個客戶根本不可能簽約,他們就不愛和咱們這種小公司籤。那我們就要提問了,真的一次都沒有?這個客戶對接人是誰,為什麼不愛籤,你是怎麼知道的?我們總愛把單一的經驗解讀理解為普遍原則,透過啟發法對含糊籠統的資訊關鍵詞進行提問解讀,可以理性的擺脫思考陷阱,在充分考慮資訊的情況下我們才能做出切合實際的判斷。

對自我意識保持批判的眼光

觀點錯誤的人往往認為自己是對的,能跳出自我的限制,站在更高的層面上審視自己的弱點才是高手,敢於質疑自己的觀點,善於聽取別人的觀點,這便是有開放性的頭腦了。不過我另一個感觸是,雖然我們的想法不一定是對的,但也不用太把別人的建議都特當回事兒。因為這個時代變化得太快,過去的很多經驗會迅速過期,可能你周邊的很多建議,不管是專家還是你的同事、上級,他們不一定是對的,時刻學習更新自己非常重要。

這本書不管你是出於什麼目的去看的,最終你都會開始把目光向內看,去質疑自己。我們其實並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樣控制自己的思考與行動,這個世界也不是我們自以為的世界,我們今後仍會遇到更多的套路,可能仍會被一個個思考陷阱誤導,但我們只要意識到自身認知的侷限,就能去審視自己不斷設法解套。人生樂趣不也正在於此麼,與天鬥,與人鬥,與自己鬥,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