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證(Token)的價值起源

本文就通證的價值進行分析,希望能夠讓讀者重新認識通證。

我們認為cryptocurrency、token(加密數字貨幣、代幣)更應該被譯為“通證”。其實這一觀點並不來自於我們,在今年初,世紀互聯的董事長陳昇與CSDN副總裁孟巖的採訪中就已提到這一概念。

加密數字貨幣常被媒體妖魔化,主要原因是其挑戰了各國法定貨幣的地位,我們認為這觀點過於偏頗: 1、從目前來看,大部分的token並不具備貨幣的屬性。從功能上來看,這些token更多的是代表某個網路或系統中的使用權或是權益。 2、即便是BTC,雖然我們也認同其存在的價值,但目前來看BTC仍然缺乏作為通用貨幣所需的穩定性,因此我們可將其定義為廣義的通證,代表在BTC區塊鏈網路中實現價值傳遞的中介。

綜上所述,我們如果將cryptocurrency、token翻譯為“通證”可能會更恰當些,因為它們並沒有挑戰法定貨幣的任何企圖,這也使得這篇文章更加“可愛”一些。

通證(token)並非新物,在1970年代網路發展初期,為了解決資料傳輸問題,IBM就開發了Token Ring協議,儘管後來IBM賣掉了網路部門,但Token Ring專利得以保留。如今通證(token)舊貌換新顏,以價值傳輸為己任,在區塊鏈迅猛發展的時代大放異彩。

講通證比較晦澀,但多數人對武俠中的令牌絕不陌生。令牌在武俠小說中是常見的必需品,最主要的作用是武林中個人或團體或組織之身份與權威的象徵,是大俠們的通行證。金庸小說中的玄鐵令、聖火令、賞善罰惡令等是武俠讀者耳熟能詳的。江湖人士隨身攜帶的令牌總能在適當時機發揮巨大作用,進出重要場所如入無人之地。其實與區塊鏈相關的通證最直觀的理解就是武俠中的令牌,持有通證就可在形形色色的鏈中自由馳騁。

2。1 價值的本質是共識

王立傑(2017)認為通常對某事物的共識群體越大,該事物的價值越高。美國大兵征戰全球的同時將可口可樂推廣到全世界,可口可樂的市值也隨之增加,人們稱之為品牌價值。與之類似,中國有貴州茅臺,茅臺公司的市值接近1萬億人民幣。

共識的形成可透過多種途徑,如宗教、國家機器、廣告等等。人們願意為宗教活動或者信物花費不菲的金錢源自人們對神明的信任;法幣之所以能自由流通源自人們對國家的信任;鑽石的用處並不多,但由於廣告效應太多的人喜歡它。

比特幣的熵減增大的周圍系統的熵,這種能量的消耗實際是必須的。這種加密實際是對資產最大化的保護,如果要破解比特幣私鑰,至少要獲得工作量過程中所需的能量,通常是得不償失的。如同現實世界中複製兩件一模一樣的物品需要消耗能量一樣,位元世界中,防止複製也需要消耗能量。這是網路非競爭性特徵導致的,區塊鏈的技術解決了這個難題,透過演算法達成共識,由此產生通證。

3。1 通證是社群經濟的核心

社群是基於共同認知、共同目標、共同願景等共同特質所聚集起來的組織。社群成員之間擁有較強的關係。

區塊鏈社群是基於通證(token)的社群。通證的存在增強了社群的凝聚力,大大提高了社群的經濟效率。社群中不同主體圍繞通證,形成開發者、使用者和驗證者三位一體的動態迴圈發展經濟體系。該經濟體系融合了不同行為和對應的激勵,形成經濟激勵機制,並且明白無誤的書寫在協議層的程式碼之中。在價值創造上,如同傳統網際網路,參與人越多,價值越高。而通證的紀錄和流通本身就創造價值。總之,通證打通了社群的各個環節,讓各方基於利益通力合作,極大改善了生產關係。

比如比特幣,開發者、交易者和礦工各司其職,沒有專門的公司照管,但從2009年上線以來,一直運轉到現在。基於比特幣形成的社群是十分強大的,由於程式碼中確認了激勵機制和獎賞機制,按照這種機制開發者、交易者和礦工圍繞比特幣形成完整的系統,外在事物很難對其形成威脅,這是非常穩定的經濟形態。

再如Sia。Sia是去中心化檔案儲存系統,較傳統雲端儲存更安全、更便宜。開發者(專案方)透過在區塊鏈上進行Siacoin(SC)通證眾籌募集ETH。通證持有者使用SC在Sia網路上購買儲存空間;反之,如果使用者向該網路貢獻自己的計算機儲存空間,也可掙得通證SC。對於購買、出售儲存空間或者其他交易,由驗證者(礦工)打包確認,由此礦工也獲得SC。最後SC可以在各大交易所轉換為法幣。

可以看出,Sia透過SC構建了完整的經濟生態系統,是一種去中心化商業模式。在這一模式中,沒有中心控制公司,所有參與者都可共享貢獻和所有權。這一商業模式只能透過網路和通證的結合而實現。

圖4 以太坊實時打包圖(開發者、交易者和礦工共同協作形成的完整生態)

通證(Token)的價值起源

資料來源:http://www。ethviewer。live/

3。2 基於通證的社群經濟改變了傳統網際網路企業遭遇的網路效應

圖5 Web3。0下網際網路價值堆疊

通證(Token)的價值起源

區塊鏈上的通證(token)改變了以往重應用輕協議的狀況,使價值向底層協議流動。比如之前網際網路HTTP 或TCP /IP協議基本獲得零價值,而Facebook、亞馬遜、谷歌價值十億美元。區塊鏈網際網路下,比特幣市值超過1800億美元,而最有價值的比特幣公司Coinbase只值16億美元。通證有幾個關鍵組成部分:

它們是用於協議(應用)本身的權利證明,使用權或所有權,具備內在價值。

加密,通證的真實性、防篡改性、保護隱私等能力,由密碼學予以保障。

該協議(應用)的貢獻者根據其對協議的貢獻直接獲得通證,可無限拆分。

由於通證都在區塊鏈上,極大增強流動性,並且很容易兌換成任意法幣。

通證激勵開發者建立協議,解決以往協議無價值的問題。協議是讓一群網際網路使用者協同解決某一特定問題的標準化語言。在通證為流行之前,由於協議開發很難給開發者帶來價值,所以建立和維護新協議十分困難。比如郵件協議SMTP,協議開發者並未獲得金錢回報,只是到了後來由於hotmail、gmail等出現,基於SMTP協議的應用成為生意,創造巨大的價值。

以通證為基礎的社群生態非常有益於協議的建立、維護、應用。協議建立者、協議使用者以及協議驗證者圍繞通證共同推進協議的完成。協議建立者在建立協議的同時建立基於該協議的原生代幣,並且為了自己和未來發展保留一些通證。這是一個激勵建立者的絕佳方式:如果協議成功,通證將會升值。

網路效應(也稱為網路外部性),即網路參與者從網路中可能獲得的效用與網路規模存在明顯的相關性。通證解決了網路效應,在協議建立階段就從社群網羅大量支持者,進而透過通證發行鎖定大量使用者。這是因為持有通證的人不僅擁有協議的使用權,而且通證的升值潛力還能夠吸引人們早早持有通證,成為社群成員。同時在協議開發過程中還能夠不斷監督,甚至是主動開發,共同推進協議的完成。“區塊鏈技術能夠催生新的機會,促進社會價值的創造與交易,使網際網路從資訊網際網路向價值網際網路轉變。”

4。1 價值網際網路與數字資產

孫正義(2013)提出數字資產會成為人類最大的資產。數字資產包括數字貨幣、數字股票、數字債券,以及其他所有數字化了的資產,比如身份認證、門票、積分、航空里程、遊戲幣、卡券、專利、版權、創意、信用等資產。數字資產以電子資料的形式存在,由於數字的可複製性,在網際網路上對數字資產確權、登記、交易、結算並非易事。

長鋏(2017)和肖風(2017)對此都有討論。資產進化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資產權益化、資產證券化和資產通證化。資產區通證化實質為使用區塊鏈技術將傳統資產數字化、區塊鏈化,實現資產的無限拆分、快速流通。

表2 資產進化三階段

通證(Token)的價值起源

資料來源:長鋏,2017,區塊鏈的平行世界——區塊鏈與網際網路互成映象。

*注:原表為資產區塊鏈化。

資產通證化加速了資產流通,增加了資產的價值。在資產通證化時代,更重要的是資產的使用價值,而通證是使用價值轉移的最佳媒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以Uber、Airbnb為代表的共享經濟網際網路企業,所謂共享無非是在閒置時將排他性的資產如汽車、房子提供給他人使用,透過資產流動提升資產價值。未來區塊鏈上的資產數字化的協議如比原鏈(Bytom)的成功將加速資產數字化程序,打通原子世界(實物資產)與位元世界(數字資產)。

第一,通證(Token)中的加密數字貨幣(Cryptocurrency)如比特幣本身具備電子貨幣屬性,天然適合網上流通。中本聰(2009)提出比特幣一種完全透過點對點技術實現的電子現金系統,它使得線上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並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透過任何的金融機構。比特幣的流通讓價值傳輸跨越國界,安全、便捷、透明。

第三,資產數字化實際上是使用區塊鏈技術以通證的形式儲存、保持資產,通證的流通則代表實物資產的流動。資產數字化加速了資產的流通,增加資產的價值。設想區塊鏈上的Airbnb、Uber將會極大提高房產、汽車的流動性,激勵房主、車主使用通證出租房子、車子。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成熟,這種場景很快就會實現。

5。1 通證市場體量還很小六、結論與建議

Token在計算機術語中代表令牌,與武俠小說中的令牌的作用幾乎無異。在一個大的武林派別中(社群),令牌獲得幫派內部所有人的認同(共識),持有令牌不僅僅是身份象徵,還能夠在門派的勢力範圍內暢通無阻。為爭奪令牌製造的血雨腥風司空常見,原因無他,令牌有價。

本文將Token稱為通證,討論了當下區塊鏈發展中通證的價值。我們從人們對通證的共識出發,認為通證由程式碼達成的共識。我們將區塊鏈技術層面與通證分開來看,提出區塊鏈技術為生產力的進步,而通證是生產關係方面的進步。具體體現在通證完善了社群經濟的激勵機制。

當前,通證的數量還不足,太多的場景無法覆蓋。在市值上遠小於傳統金融資產。未來,數字資產將是人類最大的資產,依賴區塊鏈資產通證化將是大勢所趨。這包括網際網路、物聯網所產生的資料通證化,以及傳統資產的通證化。資產通證化明確認了數字資產的權屬、加速了數字資產的流通、結算,將為經濟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針對本文的探討,我們提出幾點建議: 1、徹底改變區塊鏈發展不需要通證的錯誤認知。區塊鏈技術失去以通證為核心的激勵機制和組織方式將不可持續。 2、放棄對通證的炒作思維。通證的價值絕對不是用來炒作的,無論是開發者、投資者還是其他參與方,以炒作的心態對待通證,都是不負責任,都會以失敗告終。 3、當前處於資產通證化的初始階段,與之對應的公鏈開發還遠未成功,應加大力度開發與之相關的物聯網區塊鏈技術、資產上鍊技術。 4、目前越來越多的專案,無論是否需要運用區塊鏈的技術,都自然不自然的蹭上了區塊鏈的熱度,與此同時也都發行與之相應的通證,然而這些專案絕大部分勢必走向消亡,專案的消亡也就意味著共識的崩塌以及通證價值的歸零。我們強烈提醒投資者應該注意到此類專案的風險。

七、 參考文獻

長鋏,2017,區塊鏈的平行世界——區塊鏈與網際網路互成映象,中國區塊鏈創新高峰論壇(深圳)。

孫正義,2013,向世界挑戰,Softbank演講全文。

王立傑,2017,比特幣的價值本質是什麼?,微信公眾號百利資本。

肖風,2017,區塊鏈和資產代幣化,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峰會。

張首晟,2018,,區塊鏈技術是網際網路世界新的分合轉折點,微信公眾號42章經。

Nakamoto S。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J]。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