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則立,群則庸,所有人都逃不過的烏合之眾

有人把勒龐當巨匠,頂禮膜拜;有人說勒龐像是學術妄人,他的作品是不能看的經典。一邊是水,一邊是火。且不論誰對誰錯,仰視巨匠、追捧經典的同時,應當跳出作品本身,冷靜地審視作品主旨,我們既不應拆了長城建羅馬,也不能倒洗澡水時把孩子也倒掉。

《烏合之眾》是解析群體心理的經典,是社會心理學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著作。看完本書,才明白自己原本是芸芸眾生中的“烏合之眾”的一份子,也終於明白了自己隨群體一起表現出來的振奮或激憤,歡笑或哀傷,並不是自己輕信,易受蠱惑,而是作為群體的一員,自己不自覺地失去個體的思維和判斷能力,陷入群體思維的泥潭之中。

獨則立,群則庸,所有人都逃不過的烏合之眾

《烏合之眾》

應該說本書對群體心理和群體行為的解析充滿了智慧,對領袖如何領導群眾具有較實用的借鑑作用,所以儘管本書寫於120多年前,書中描述的眾多事件早已化為歷史塵埃,但是這些事件帶來的啟示並沒有一起消亡,類似的事件反而在之後的歷史時期不斷重演,一次次彰顯出民眾力量之大。

當人們步入網路科技時代,這種被放大的“蝴蝶效應”有時候會顯得更加瘋狂。但我們也應該冷靜下來,辯證地看待這本書,書中的理論還是有著相當大的缺陷,甚至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論述充滿了偏見和誇張武斷,這些主要源於作者自身認識的侷限。

但無論如何,步入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細讀一下百年前的群體心理的經典著作,取之所長,避其所短,對我們自身而言,在群體行為中保持冷靜和剋制,“潔身自好”,而不隨波逐流,做出自殘、犯法和莽撞的行為,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書中的內容和智慧

(一)本書概述

作者古斯塔夫·勒龐,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因對群體心理學特徵的研究而聞名於世,被後人譽為“群體社會的馬基雅維利亞”。

本書作者以十九世紀法國大革命作為背景來思考個人與群體的關係,透過一次次革命以及社會動盪中民眾種種行動表現來分析群體。

他在書中極為細緻地描述了集體形態,明確指出個人即使有自己獨立見解的人,一旦融入到某種意識形態蠱惑的群體,他的個性便會被淹沒,群體的思想便會佔據個人絕對的統治地位,就變成了烏合之眾中的一員。

而與此同時,群體的行為也會表現出排斥異議,極端化,情緒化及低時智商化等特點,個人加入群體受時,會變得異常敏感、暴躁、瘋狂、無惡不作,在特定歷史使命的感召下並沒有任何犯罪的意識,進而群體對社會產生破壞性的影響。本書對人們理解群體行為的作用,以及對社會心理學的思考發揮了極大作用。

(二)群體心理

獨則立,群則庸,所有人都逃不過的烏合之眾

聚集的人群

1。群體的一般特徵。當許多人同時關注一件事情,同時考慮一個問題時,他們就形成一個群體。

群體形成就有一種群體的特點,這種特點和群體中的任何一個人都不同,但每個群體的特點都差不多,身體就像一個活的生物,每一個人個性消失,沒有自己的感情思想,成為群體心理。群體心理是共同的、暫時的,然而具有十分鮮明的普遍特性,一旦群體分離、分崩離析,群體心理也不復存在,每個人也就會回到原本的個人狀態,群體更多的只是心理上的共同,而非地理上。群體中,原本突出的才智被削弱,導致群體的每一個人的個性也被削弱了。

書中認為,群體只有普通的智慧、最基本的智慧,最低甚至更低層次的智力,其原因是受到本能、傳染和暗示的影響,即可做出最野蠻的行徑,也可以由於無意識的英雄主義而創造出奇蹟。群體特徵之一是衝動,易變和急躁,無法做出事先的策劃,不承認障礙;群體特徵之二是易受暗示與輕信。

2。群體的情感和道德觀。作者指出,群體是用形象來思維的,容易造成觀察能力缺失和智力泯滅。

群體中最易引發幻覺現象,群體永遠只希望看到他們認為應該看到的或者希望看到的東西,婦孺言論不可輕信,婦女和兒童是謊言的最有力堅持者,尤其是兒童最會說慌。

群體的極端情感:群體表現出來的情感,無論好壞其突出特點就是極為簡單而誇張,群體的偏執在於群體只能接受簡單極端的感情,不能接受任何反駁保守的保守本能。群體常常呼喚變革,但那只是表面現象而已,群體做出反抗行為之前根本沒有什麼策劃,而他們的極端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

3。群體的道德觀。群體標誌著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但同時群體也會表現出極高極崇高的獻身犧牲和不計名利的行動。

群體根本不會作任何預先策劃,他們可以先後被最矛盾的情感所激發,但他們又總是受到前世今生的影像,他們就像被風暴捲起的樹葉,像在每個方向飛舞,然後又落在地上。

群體的觀念、推理和想象力。群體只能夠接受時髦的、基本的簡單觀念,只有簡單而明瞭的觀念,才能被群眾接受。而被接受的觀念,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深入到群眾的心中,變得根深蒂固,具有不可抗拒的威力。

群體沒有推理能力,因此也就無法表現出任何批判精神,也就說它不能辨別真偽,不能對事物形成正確判斷。群眾的形象化想象力不但強大而活躍,並且非常敏感。群眾具有超強想象力。

4。群體信仰所採取的宗教形式。群體具有偶像崇拜的特點,這種感情類似宗教信仰。

(三)群體的意見與信念

獨則立,群則庸,所有人都逃不過的烏合之眾

1。群眾運動的導火索

第一條導火索是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它獨有的特點,這種特點又形成了他的民族性格。

第二條導火索是傳統。過去的觀念,慾望和感情構成的傳統,傳統是民族的特徵之一,傳統很難發生改變,對我們的生活發生著巨大的影響。

第三條導火索是時間。時間引起一切信仰的誕生,成長和死亡,因為時間而獲得力量,也因為時間而失去力量。群體的意見和信念是有時間醞釀起來的。

第四條導火索是政治和社會制度。制度和政府都是民主的產物,這就決定了他不可能創造某個時代,只能被這個時代所創造。

第五條導火索是教育。作者認為,教育不能使人變得更道德;教育不能改變人的本能,也不能改變他的天生的熱情。

2。 群體意見的直接因素

誘發群眾運動的間接因素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直接因素卻直搗人心,是強烈的地震和颱風。直接因素包括:第一是形象,第二是詞語和套話,第三是幻覺,第四是經驗,第五是理性。

3。群體領袖及其說服手法

作者關於群體領袖的說法較為極端。他認為,領袖就是群體中最極端的那個,而群眾偏偏又喜歡這樣的偏激領袖。領袖的動員三板斧:第一斷言,第二是重複,第三是傳染。

二、現實中的“烏合之眾”

在現實中,群體心理而引發和群體行為的“烏合之眾”現象並沒有因為科技的高速發展而消失,而是更廣泛的存在。

多年前因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國內民眾自發上街遊行,砸日本車,抵制日貨,許多車主直接嚇得用中國車標掩蓋日本車標。面對群情激奮的大眾,媒體天天宣傳理性愛國。

比如廣泛存在的傳銷,打了一批又一批,但仍然禁而不絕。我有一個同事加入了傳銷,後來被譴返,之後又跑了去,反反覆覆好幾次,知道傳銷組織被取締,仍陷於那種被洗腦的暈暈乎乎狀態之中。

再比如明星粉絲現象,英國脫歐,總統普選,韓國樸總統事件引發的群眾遊行,林林總總的廣告宣傳,搶購事件………等等,不一而足。這些行為往往都是受強烈的心裡暗示或鼓動,不自覺間被洗了腦,失去理性的判斷,最終淪為烏合之眾。

“我們的潛意識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被開啟就釋放出太多本能性衝動力量,而最終的希望,卻不明原因地永久性的塵封於我的心靈的深處。”

三、作者思維的偏執

獨則立,群則庸,所有人都逃不過的烏合之眾

我們看到這部傳世經典作品中有揭示群體思維和行為合理深刻和閃爍智慧的部分,但也要看到作品中存在諸多的誇張和不合理的內容,充斥著極端和偏激的思想。

這本書的某些觀點在很大程度上是“顛覆三觀”的。我一直接受傳統教育,腦海中根深蒂固的是辯證唯物主義,對於人民群眾一直持有積極和正面的理解,認為“人民群眾是偉大的”,可是作者卻認為是烏合之眾;我一直信奉著“人民群眾創造歷史”,“人民群眾推動社會的發展”,可作者卻說“群眾杜撰歷史”,“群體依靠想象和杜撰來創造英雄”;甚至我們工作的方式都遵循“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只有依靠人民群眾才能取得勝利,然而書中的觀點也是大相徑庭……反差之大,三觀盡毀。

有人把勒龐當巨匠,頂禮膜拜;有人說勒龐更像是學術妄人,他的作品是不能看的經典。一邊是水,一邊是火。且不論孰對孰錯,我們不應當拆了長城建羅馬,仰視巨匠、追捧經典的同時,應當跳出作品本身,冷靜地看待書的主旨,批判地接受其精華,屏棄其糟粕,不能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

我認為《烏合之眾》的很多觀點過於極端極端,過於偏激,暫且先撇開其閃光點,讓我以旁觀者角度,以業餘的讀者身份,“來挑雞蛋裡的骨頭”,略說一二:

(一)關於群體特性

“任何一個群體,更像是一個原始人的烏合之眾。”

“這種英雄主義毫無疑問的是建立在無意識心理層次上的。也只有無意識的心理特性,才會催生出這種偉大的英雄主義。”

“群體的情緒是極端情緒化的,他們易於被最為矛盾的情感所激發;但與此同時,他們又總是如同牽線木偶一樣,受到當前刺激因素的影響。”

“群體沒有負罪意識,群體天然合理,他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是合乎正義的,因為他們的數量決定了這一點。”

……

(二)關於群體的情感和道德觀

“群體是一面奇妙的哈哈鏡。”

“在群體中,眾目睽睽之下發生髮生的最簡單的事情,不久就會變成面目全非,並在迅速的傳說之中呈現出多種怪異版本。”

“兒童只會撒謊,而且從始至終都只會撒謊。”

“就像鐵一樣的事實向我們證明了一點:群體的證詞毫無意義,他們只會撒謊。”

“歷史著作應該被視為純想象的產物。寫這樣的書絕對是浪費時間。”“除了神話歷史上,並沒有多少儲存其他記憶的能力。”

“群眾全然不知懷疑和不確定性為何物就如同極度幼稚的女人一樣,一下子就會陷入情感的極端。”

……

(三)關於宗教

“只要擁有了宗教感情,群體的妄想與偏執就被激發出來了。”

“群眾信念的特徵有:盲目服從、從強烈的褊狹、狂熱宣傳的需求,所有這些特徵都寓於宗教情感中。”

“任何一樁慘案,總是群眾所為。”

……

(四)關於領袖

“只有最極端的人,才能成為領袖。”

“領袖之所以會擁有如此的權威,是因為群眾的奴性心態。”

“群眾的情感有誇張的傾向,唯有極端的情緒才能打動他們。”

“病態緊張、容易激動、半瘋半癲、近乎瘋狂的人特別容易成為群眾領袖的候選物件。”

“誇誇其談、信口雌黃,總是對領袖有利的”

“各種觀念、感情、情緒和信念,對於群眾來說,都具有病菌一樣強大的傳染力。”“幾乎所有的社會成員都會受到傳染,無論他們是何身份。”

……

(五)關於本書

作者偏執的觀點,從以上的言語可見一斑。但前面所說的幾個方面,不足以概括這本書所涵蓋偏執的全部內容,但也可算一個簡單說明。對勒龐的看法褒貶不一,這方面的文章也可在網上搜索到。

其實,就單個的人而言,符合這種衝動、易變和急躁的性格特點的,也不佔少數。應該看到的是,多數群體如果不是受到強又有力的蠱惑,一般都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可以保持相對理性的思維。如果按作者的描寫對號入座,極端民族主義、邪教和獨裁者,可以完全符合他的說法。

另一方面,十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作者的觀點是“領袖對群眾說教的方法是斷言、重複和傳染”,而他在書中也採用這種斷言、重複和傳染的方法向我們層層推進、不斷論述,使我們這些為他認同、點贊、叫好甚至狂熱崇拜的讀者們,也在不知不覺中淪為受到他思想蠱惑的烏合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