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聽老師的話卻不聽爸媽的話?

孩子為什麼聽老師的話卻不聽爸媽的話?

圖片來源於網路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在家裡面經常鬧,爸媽說什麼都不聽。但是,一到學校,卻聽老師的,老師怎麼要求就怎麼做。上課可以認真聽課,課外活動也會積極參加,和小朋友吵架老師讓道歉就道歉。

我想這也是很多人想不通的地方,明明爸媽比老師親,孩子理應聽爸媽的才對呀,怎麼都不聽爸媽的卻聽老師的話呢?我想這就是家庭教育和老師教育的不同之處了。我們下面來分析一下究竟是什麼原因。

爸媽沒有做到言傳身教

我們都知道,爸媽是孩子的第一教育者,參與孩子最初的教育,等孩子上學了才轉而讓老師教學。在孩子沒有上學之前,或者學校放假的時候,孩子和爸媽呆在一起的時間比較長,受爸媽的影響比較大。

我的小堂弟果果就是深受我叔叔嬸嬸的影響,在家裡非常的叛逆,在學校卻是一個好孩子,非常聽老師的話。我叔叔嬸嬸省吃儉用,非得果果送到縣裡最好的雙語小學去唸書。果果在學校也很爭氣,聽老師的話,和同學處的也好,成績也名列班裡的前三名,按理說果果在家裡應該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才是。但實際上,果果在家裡非常叛逆,經常和叔叔嬸嬸對著幹。

孩子為什麼聽老師的話卻不聽爸媽的話?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叔叔嬸嬸平時上班也沒什麼空管果果,但是一有空也會陪果果,週末的時候也經常陪著。但是果果卻老是讓兩老生氣,甚至有時候還會吵架。有一回我問果果,我說:“果果,你咋回事啊,你能那樣子跟自己爸媽說話的嗎?咋的和爸媽都吵架?”

果果說他們總是要求我這樣那樣,他們卻不那樣做,真的很煩的。原來,我叔叔嬸嬸學了很多先進的育兒方法,就按照這些育兒方法來教果果,但是,他們卻忘了,要教育孩子按照他們說的規則來做,那必須是自己先做到。

平時,如果爸媽教育孩子是自己行一套,教給孩子的又是另一套。那麼,孩子必定會懷疑爸媽教育的目的,對爸媽的信任就會產生動搖。等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就會去思考這兩種不同的行為規則。他會想爸媽教我的為什麼和他們做的不一樣,甚至是相反的。

這樣一來,孩子對爸媽就不再是那麼的信服,爸媽就變成了愛說謊話的人。孩子對爸媽的反叛就會出現了,他找到了對抗爸媽的理由“明明你們就不是那樣做的,憑什麼要我那樣做”。

老師給孩子做的是一個方面的榜樣

孩子在學校裡,接受老師的教導,而老師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學習上給孩子進行教育。當然,同時老師也會教育孩子一些其他的道理。老師為人師表,在學校裡面充當一個純粹的教育者身份,基本上透過教科書和一些既定的規則來進行教育。

甚至,老師有一套約束自己的行為準則的要求在裡面,在教育學生的場所和時間,他們必須和學生遵守同一規則。所以,孩子在學校看到的都是老師正面的一面,而且是學習榜樣的那一面。

孩子為什麼聽老師的話卻不聽爸媽的話?

圖片來源於網路

t

老師並不參與學生的生活,也許有時候會對學生的生活進行關心,但是,在生活上,與孩子相互影響的人是孩子的家人。在這一點上面,老師的影響力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就並不會很大。更何況,在孩子的生活上還有爸媽這兩位教育者,老師對孩子生活上的影響就更加地被削弱了。

所以,在老師遵守教育規則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孩子就會對老師自然而然生出一種尊敬來。對於這些可以做到言傳身教的老師,學生自然會比較聽話, 行為也會遵守一定的規則。

就拿果果來說,在家裡面,爸媽是言行不一致的人,而老師是教給自己知識,並且和自己一樣遵守學校規則的人。所以,在家裡,果果會對自己的爸媽表現出叛逆的情緒和行為,而在學校,他可以做到一位好同學,一位遵紀的好學生,甚至是一名成績優秀的好學生。

有句話說得好:“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所以,爸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和孩子適用同一套行為準則。如果爸媽做不到,那你就不能去要求孩子去那樣做,這樣不僅會使教育成果大打折扣,甚至會讓孩子產生分裂的心理。

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想讓這張白紙染上什麼顏色,就必須先把自己染成什麼顏色。好的家庭教育就是整個家庭的規則是一致的,而不能存在兩套甚至兩套以上的行為準則,更不能存在相反的行為準則。做為孩子的爸媽,要讓孩子聽話,自己就必須先“聽話”。

不要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一個家庭裡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他們都能感受得到,即使他們不知道怎麼去表達這種感受,但是透過他們的行為做爸媽的就應該知道要去言傳身教。

朋友們,有什麼意見或建議可以在留言區留言討論哦,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子月說育兒”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