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家長千萬別動怒!試試快樂教育法

姐姐經常向我抱怨8歲的外甥——不聽話、調皮、還犟嘴、讓作業很磨蹭。

她告訴我,實在忍不住了,就會罵一頓,有時候甚至會“暴力”解決問題——武力嚴懲,這樣外甥就立馬聽話了。

她每次抱怨完、罵完之後找我吐槽,我就會告訴她,幹嗎要罵孩子、打孩子,好好溝通不就好了嗎?都8歲了,你可以跟他講道理。

但是姐姐告訴我她為什麼不能心平氣和外甥溝通的原因。

一方面,自己上了一天班很累,有時候週末都沒有時間休息,工作已經耗盡自己的耐心和精力。好不容易下了班,有片刻的清閒,但孩子不聽話,所以很心煩。

另一方面,她告訴我,之前她試圖和外甥講道理,告訴他,為什麼要努力學習、為什麼要聽家長的話,但沒有什麼效果,該不做作業還是不做,該調皮還是調皮。

所以,與其好話不聽,不如罵一頓或武力懲戒一下,頓時立竿見影。但是罵完、打完,下次孩子“老毛病”又會犯。

很多的家長都面臨和姐姐相似的問題——孩子不聽話,到底如何溝通?

這幾天我讀了《斯賓塞的快樂教育》這本書,文中提到了快樂教育法,或許對寶媽們有用。

孩子不聽話,家長千萬別動怒!試試快樂教育法

什麼是快樂溝通法?

斯賓塞在文中提到了孩子學習風琴讓妻子失去耐心的場景。

夏天的時候,斯賓塞用積蓄給兒子買了一架風琴。但是,兒子學琴並不很順利。一個月的時間,他都在胡亂、信馬由韁的彈奏亂七八糟的音符,成了噪音,最終讓妻子忍無可忍。

妻子向他抱怨說,兒子可能沒有學習音樂的天賦,一首簡單的曲子,一個月都沒有學會。

聽了此話,斯賓塞並沒有指責妻子沒有耐心,也沒有斥責兒子學琴不用心或笨,而是告訴妻子:不要因為不恰當的方法扼殺了孩子的天賦。並在夜晚的時候,和兒子心平氣和的溝通。

他讓兒子為自己談一首學的曲子,兒子說不會。斯冰塞沒有動怒,而是帶著惋惜的語氣說“真遺憾,要是我自己會彈就好了,哪怕一小段。”兒子不願看到爸爸如此傷心,就趕緊去試一試,最終居然完整的談完了一首曲子,斯賓塞也和兒子一起哼唱起來。

孩子不聽話,家長千萬別動怒!試試快樂教育法

這就是作者提倡的快樂溝通,雖然他沒有給快樂溝通下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是我們不難看出,

所謂快樂溝通就是指,當孩子不聽話、讓你生氣時,父母不能因此而被激怒,然後帶著負面的情緒和孩子理論,甚至打罵孩子。而是正面地、帶著愉悅的心態溝通,不要用情緒對抗情緒。

為什麼要快樂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而不是讓孩子順遂、屈從父母的意願,更不是為了攀比給孩子增加太多的負擔,揠苗助長。

這樣的教育既不是成功的教育,也不是快樂的教育。快樂的教育不僅受教者(孩子)快樂,而且施教者(父母、老師)也應該在教育過程中獲得快樂。

斯冰塞教育兒子學風琴的場景,不僅睿智,而且充滿快樂。孩子不聽話,他不是想的如何強行讓他聽話,強行達到預期的目標,然後讓自己和孩子都揹負著壓力,不快樂,而是用引導代替對抗,用理性代替感性,挖掘和發揮孩子天真淳樸的天性,讓兒子認識到學會彈奏曲子這件事很重要,而且可以給父親帶來快樂。最終在彈琴的過程中,斯賓塞和兒子互動、協作,讓孩子感受到了快樂。

由此可見,快樂的教育不僅讓教育本省充滿快樂、成就感、參與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能營造快樂的家庭氛圍,把快樂的情緒帶給家人。

孩子不聽話,家長千萬別動怒!試試快樂教育法

正如斯賓塞指出——

呵斥和指責不能帶來好的結果,反倒是快樂的方法和快樂的氣氛能對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

既然快樂是教育的目的,那麼,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

如何快樂的教育?

教育本身是一件重要且成本極高的事情,要投入時間、精力、金錢,有時即使投入很多,也不見得收到好的效果。斯賓塞認為,孩子就像一塊璞玉,唯有快樂的教育者才能將他們真正的價值挖掘出來。

如果能快樂的教育,併產生好的成效,何樂而不為?那麼,該如何快樂的教育?

作者認為要做到以下四點:

1.不要在自己情緒很糟時教育孩子,因為這樣會很容易把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孩子是最感性的,不要試圖用自己的情緒來壓制孩子的情緒,這樣只會讓孩子情緒洪水的閥門被開啟,然後氾濫。

2.不要在孩子情緒低落時強迫他學習,因為教育效果不會很好,你也可能因此就誤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天賦。孩子的天賦有可能因為你的不開心而壓抑、甚至埋沒。

3.家庭教育中,要努力營造快樂、鼓勵的氣氛,讓孩子有輕鬆和成就感,不要讓教育成為父母和孩子共同的負擔。

4.努力做一個樂觀、快樂的人。戴著“不快樂”這個有色眼鏡,你就只能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天賦、閃光點,並不吝讚美和表揚。

孩子不聽話,家長千萬別動怒!試試快樂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