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錄影機到網路——三十年播放變遷路

還記不記得九十年代初那個叫錄影機的家用電器?

別說現在的年輕人,即便是我這個年紀的中年人也知之不多,它是屬於我們父輩的看片神器。

這玩意我家也有,那時候是92年,掐指一算三十年前,整個錄影機稱王時代,它的普及率並不高,一方面是因為價格,另一方面是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對它的需求還不高。

記得有一次在家放海灣戰爭紀錄片,以我當時年齡段自然沒興趣,但“飛毛腿”和“愛國者”讓我記憶猶新。

記憶中錄影機都是原裝進口,當時國內沒有生產企業,我家那臺是松下,錄影帶很大跟本書一樣,裡面是黑色磁帶,也就是音樂磁帶放大版。

從錄影機到網路——三十年播放變遷路

畫面並不清晰,但在那個年代是大家看電影的首選媒介,當時還開了不少錄影廳就跟電影院一樣。

錄影機紅火了幾年,但在九十年代中後期就被新產物VCD無情取代了。

它採用MPEG-1壓縮方式來壓縮影象,清晰度比錄影帶好多了,而且攜帶輕便遠勝錄影帶,自然將錄影機打入深淵。

我家第一臺播放VCD的機器是三碟連放那種,當然不是連續播放,而是一次效能放三張碟片。

機器會自動旋轉,看起來挺牛逼其實真的很傻冒,經常搞不清楚想看的碟片究竟在哪個碟槽內。

從錄影機到網路——三十年播放變遷路

當時一張碟片容量在650MB-680MB,播放時間在一小時左右,但實際中能超過一小時。

《真實謊言》片長144分鐘,當時分兩張碟片播放,每張長達70多分鐘。

在90年代末,正版VCD還是非常貴,記得需要五六十塊,以當時的收入肯定是望而卻步,很多人就去租碟片。

那時有個美亞碟片店,有租有賣,租一天好像是三五塊錢,對於學生黨來說這是最佳方式。

另一種就是盜版片,由於正版太貴,盜版非常猖獗,價格大概在十塊到二十塊,質量也是良莠不齊,質量特別好的盜版片不比正版差。

從錄影機到網路——三十年播放變遷路

那時候家庭裝修還流行音響,所謂的杜比環繞那幾年超級流行,電視機左右和上面再加上後面,組成了5。1聲道環繞效果。

記得當年買了一張007《黃金眼》,雖是盜版但播放效果非常好,確實有環繞效果給人家庭影院的全新體驗。

杜比環繞號稱比肩影院效果,不少人說裝了沒感覺,原因其實很簡單,盜版片子配不上,音響再好也白搭。

當年盜版非常牛,大街小巷很多音像店光明正大賣盜版片子,價格都差不多,誰也沒覺得有問題,智慧財產權在那個時代還比較薄弱,什麼都可以。

從錄影機到網路——三十年播放變遷路

我那時也就十七八歲,也買了很多盜版片子,幾乎每週都要逛一逛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片。

當時還有“槍版”一說,也就是所謂在電影院裡偷拍的那種,清晰度極差,只是圖一個快,電影剛上映,盜版就出現,滿足大家先睹為快心態。

所謂“槍版”模式,到後期DVD同樣存在直到網路普及碟片消失。

當時買片子要先問老闆是不是“槍版”,老闆也很誠實,騙人生意可做不長。

通常過一兩個月市面上才會有“高畫質版”出現,估計是電影下映後翻錄正版碟片。

隨著盜版片出現,越來越多人發現進口大品牌的影碟機無法播放這種片子,屬於水土不服。

反倒是“野路子”一路暢通無阻,什麼型別都能放,吃得開。加上價格優勢,國產步步高、新科等品牌在那時紅得很,銷量超級火爆。

從錄影機到網路——三十年播放變遷路

到了九十年代末,市面上突然出現了一種DVCD,十塊錢三盤,也就是三部電影。

它是VCD加強版,原理是將光碟軌道密度增加一倍,能夠播放100分鐘。

無論是VCD還是DVCD,眾所周知都能在電腦CDROM上播放,也就是本質上屬於同一類。

它的出現完全是港片殺手,大量香港電影被刻錄在DVCD上,而且當年港片沒有“槍版”一說,沒有歐美片過渡一說。

十元三張價格親民,當年不知道買了多少張,花了不少錢,如今幾次搬家後沒剩下幾張。

到了二千年後,也就是二十年前,DVD多了起來,價格也便宜了很多。

從錄影機到網路——三十年播放變遷路

DVD的穩定性和畫面質量都比VCD強,影象清晰度是VCD一倍以上。

必須用DVDROM播放,完全不同於曾經的產品,但那時畫質並沒有體現出本質區別可能跟電視機有關。

DVD可以播放兩小時,而且DVD播放機一般都能相容播放VCD,同樣是國產步步高等品牌的天下。

我在大學暑假就曾經賣過碟片。當時城鄉差別,市區批發價格在五塊錢一張,但在郊區依然可以賣到八九塊。

那年暑假有一部《十面埋伏》,上映第二天就有了片源,“槍版”DVD,我下午進貨晚上賣光,進得太少,鈔票在招手我卻沒辦法。

從錄影機到網路——三十年播放變遷路

說白了就是賺個差價,也是碟片年代最後的瘋狂了。

2005年後,隨著網路越來越普及,寬頻上網成了所有人選擇,看電影可以直接下載,迅雷和BT成了主流,不用花錢就能看誰不願意?

遭受到衝擊,碟片市場一蹶不振,從此便日薄西山,原本到處都是的音像店漸漸消失,美亞也成了昨日黃花。

如今無論是音樂還是電影都是數字化,實體音像店成了記憶,影迷的觀影方式也徹底發生改變。

從錄影機到網路——三十年播放變遷路

除了走進電影院,碟片早就是過去式,手機和電腦才是主流,網路電影成了新一代方式,不進院線直接在收費軟體上播放以此賺錢。

剩下的幾張碟片如今更像是收藏品,年輕人或許都不知道這是什麼,但它代表著一個時期,也代表著我們這一代影迷當年看片的勁頭。

年輕人可能難以想象,太遠古了,是在說故事嗎?

好吧,這是真實存在,只能說時代的變化一切都變了,如今都是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