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前兩天刷了一條微博。看完之後,既羨慕又感慨。

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本來高高興興的去旅行,結果臨近登機發現有兩個人去不了,而且連帶著其他人的行李也被退回。

一般來說,人遇到這種突發情況,必然會擔心,抱怨,甚至說很多難聽的話。但是一家人一路輕鬆,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好像這個意外對他們一點影響都沒有。

相反,博主作為旁觀者,在目睹整個過程後自動代入,產生精神壓力和生理噁心,卻被那家人的行為感動哭了。

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麼鬆散的家庭關係。

的確,這樣鬆散的家庭非常少見。

因為在現實中,有太多的人,像這位博主一樣,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或多或少會緊張焦慮,甚至憤怒失控。

其實這些反應都是來自於對突發事件的負面體驗的條件反射。這與成長過程中緊張的家庭氛圍密切相關。

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有多少人小時候聽過這句話:“要不是你,我早就跟你爸爸/媽媽離婚了。”

在知乎上有一個相關的話題討論。

有人回答:

其實我特別希望他們早點離婚,感覺給他們添麻煩了。

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長大後覺得沒有安全感,沒有人愛。不敢表現不好,感覺自己隨時都有被拋棄的可能。

很多時候,明明是父母不願意面對“婚變”的焦慮,孩子卻需要為雙方關係的緊張和破裂負責。

只為了給你一個完整的家。

這個看似合理的理由,卻成了父母逃避現實的工具。

心理學中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的“心理自我”是基於過去的經驗。

如果父母總是給孩子灌輸“我們為了你而互相湊合”的思想,那麼孩子就會因為內疚而拒絕體驗快樂,甚至扭曲自己。

還記得從快樂男聲出道的歌手的武藝嗎?

他曾在一個綜藝節目中說:

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半夜經常被父母吵架吵醒。現在,我不敢談戀愛,怕自己的婚姻延續上一代的悲劇。

有些父母會把對彼此的仇恨傳遞給孩子,讓無辜的孩子從小就經歷被拋棄的痛苦。

在寧波機場,一個2歲的孩子獨自呆在候機樓裡,哭得死去活來。

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為了幫助孩子找到父母,民警調取了監控。

圖為,孩子父母吵架後,丟下孩子,無人回頭尋找孩子。

直到半夜,警察都無法撥通父母的手機號碼。

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父母有矛盾很正常,但是孩子做錯了什麼?

他們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孩子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嗎?

弗洛伊德說,“人的創傷經歷,尤其是童年創傷,會影響人的一生。”

有些父母,為了讓伴侶心軟,把孩子作為籌碼,威脅對方。就像新聞中的父母一樣,奉行“你不管,我不管”的做法,讓自己在這種“父母遊戲”中的經歷內化為被拋棄的創傷經歷。

長大後,他們可能為了得到愛而討好任何人,也可能為了避免傷害而拒絕任何人。

最終變得極端而敏感。

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放學後的綜藝節目裡,有一個做印刷的媽媽。

她逼迫四年級的女兒好好學習,因為她不想讓孩子受文盲之苦。

女兒壓力很大,向媽媽哭訴,媽媽卻無視女兒的情感需求,大打“苦牌”:

我母親如此努力地工作來供養你,讓你成功。我媽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希望你能出人頭地。……

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類似於“父母砸鍋給你賣鐵”。

想起之前有人吐槽,小學生寫作文描繪“母親的好”,出奇的同質。

一般來說,這三個上下文是不可或缺的:

我發燒了,媽媽雪天揹著我去看醫生;媽媽總是摔跤。

現在看來有點可笑,但也值得注意和反思:

為什麼孩子會不自覺地“苦”父母的付出?

因為太多的父母喜歡透過抱怨讓孩子感到虧欠。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曾在圓桌學校說過這樣的話:

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苦情文化是一個巨大的騙局。

其深層邏輯是誰弱誰對。

透過塑造父母的弱勢地位,讓周圍的人同情自己,從而在孩子面前獲得話語權,進而一步步走向絕對控制。

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本質上,這是父母在緊張孩子“不聽話”、“不聽話”時,給孩子戴上的情感枷鎖。

-我做得這麼好,你還是不愛我,你不是個好孩子!

在這種“苦澀而緊張”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內心往往有很深的“無價值感”。

海靈格說:“孩子對父母是自我犧牲。”

對他們來說,透過苦難與父母聯絡是一種巨大的誘惑。

很多父母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債主,逼著孩子“還債”。

家庭關係變得像“債權人”和“債務人”一樣緊張。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很難形成獨立的人格。

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豆瓣上有個帖子:緊張的家庭關係讓我每天都在顫抖。

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網友說她爸爸懶,什麼都不想做。只要別人稍微偏離他的意願,他就開始罵人。

現在她每天都小心翼翼地活著,心理脆弱敏感。任何其他人的表情稍有不對,都會引起她的恐懼。她害怕走進婚姻生活,認為這一切都是家庭氛圍造成的。

一個孩子的內心,既有對愛的渴望,也有對愛的絕望。至於你更傾向於哪一方,父母往往是最根本的“負責人”。

心“窮”的父母,養不出“富”的孩子。

知乎還有一個問題:家裡有一個愛抱怨的媽媽是什麼體驗?

一個女生回答說,和媽媽出門前,她只是換衣服慢了幾分鐘。回來後,她媽一直說活著沒意思,想搬出去住。

“也許是因為她的影響。我現在特別喜歡抱怨別人,感覺太負能量了。”

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有些家長不但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把問題放大。在他們眼裡,一點小事就像天要塌下來一樣。

看到一位讀者的留言:

小時候打碎了一個碗,被父母罵了一晚上。

等我長大了,即使沒有人指責我,我也會因為不小心打碎了玻璃,花兩個小時冷靜下來。

很多孩子都有“破碎”的陰影,長大後會想盡辦法逃離父母。

最終我發現,無論多遠,我都逃不過父母無形的精神臍帶。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的指責、抱怨甚至毆打,本質上都是因為孩子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

他們害怕面對自己的無能,害怕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軟弱。

所以,他們會用“權威”來掩蓋矛盾。

很多人對童年的負面記憶就是害怕犯錯。

因為我每次犯錯,父母都會脫口而出:

我怎麼教你的?我告訴過你嗎?

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你錯了但不能怪我,因為我已經告訴你了。

他們不是第一個幫孩子分析問題,而是和孩子一起劃分是非責任。

但是責任推得越乾淨,越證明自己的軟弱。

而且類似的話多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和依戀也會被磨破。

當“家不是港灣,更不是退路”時,孩子的內心會逐漸築起一道高高的防禦牆。當他們成年後,他們很可能像刺蝟一樣生活,外表好鬥,內心脆弱。

換句話說,父母最大的失敗不是平庸,而是讓孩子感到孤立。

如果不能成為孩子的保護傘,至少不要成為他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如果父母不能提供情感價值,至少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觸碰孩子的傷疤。

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放鬆的家庭,放鬆的孩子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指出,父母對孩子的性格發展影響很大。

家長如果期望孩子自信、輕鬆,就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輕鬆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積極正面的引導。

那麼,什麼是養寶寶的“放鬆”方式呢?

我想到了顧愛玲的母親顧豔。

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她的教育理念值得借鑑。

首先,她從不刻意強調自己的努力。

顧彥接受採訪時說,孩子長大了不用謝我。她不欠我任何東西,

父母,不是索取什麼,而是擁抱對方的成就。

她不會用自己的辛苦去束縛孩子的生活。

其次,她能接受孩子的無助。

顧愛玲小時候的影片裡有兩個片段,看得我眼眶紅紅的。

第一個片段是顧愛玲在空中翻筋斗時出了意外,摔倒後出現短暫性失憶。

顧愛玲哭著問媽媽,為什麼我什麼都不記得了?

顧媽媽沒有驚慌和緊張,而是撫摸著孩子的頭,平靜地詢問孩子的情況。

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第二個片段,顧愛玲在一場比賽的前一天晚上發燒40℃,淚流滿面。

母親溫柔地抱著她,安撫她的情緒,同情她的感受。

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面對孩子們拋來的“巨大焦慮”,顧彥沒有拒絕和推脫,而是儘可能地幫助孩子們。

她允許孩子無助,也有化解孩子無助的力量。

還有,她尊重孩子的選擇。

教育不是投資,而是造就孩子自己。

我不那麼在乎孩子暫時的成績,也不需要他們以父母為榮。相反,我鼓勵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發燒40℃的顧愛玲,堅持帶病上場。

母親表達了自己的擔心,卻沒有用自己的意志阻止孩子。

有人說,不是顧愛玲太少,而是顧媽媽很少。

我告訴愛玲不要完美。

顧媽媽的懈怠教育,給了女兒面對挑戰的勇氣,也讓她經歷了更豐富的人生。

50萬贊“小作文”看得無數人落淚:童年創傷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精神分析學家比昂說:“傳遞焦慮的是關係問題的製造者;承擔焦慮的是問題製造者的痛苦。”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的情緒會影響並傳遞給孩子;給孩子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前提是放鬆,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會影響父母對他的愛。

同時,我也想告訴孩子們,《緣起緣滅》只是你的人生劇本,不是劇本。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性,父母也一樣。

你需要找到並開啟那個可以傾聽,可以滿足,可以完整,可以接納自己的按鈕。

希望每個人都能獲得愛與自由,看見那個鬆弛且有力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