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衰,多因肝腎精血不足,講一個大補肝腎精血的方子,從耳鳴治起

開門見山,今天想和你聊聊耳鳴耳聾的問題。

早衰,多因肝腎精血不足,講一個大補肝腎精血的方子,從耳鳴治起

所謂耳鳴,說的是人們在沒有任何外界刺激條件下所產生的異常聲音感覺。諸如,時常會感覺到耳內有蟬鳴聲、嗡嗡聲、嘶嘶聲、滋滋聲等單調或混雜的響聲,然而,實際上週圍環境中並無相應的聲音,也就是說耳鳴只是一種主觀感覺。

早衰,多因肝腎精血不足,講一個大補肝腎精血的方子,從耳鳴治起

耳鳴可以是短暫的,也可能是持續性存在。若是短暫性的耳鳴,來得快,去得也快,屬於一般正常的現象,大家也無須太過擔心。若是持續性的耳鳴,同時伴有

眩暈

頭痛

等其他

症狀的時候

,就需要提高警惕了,應儘早就醫。須知,嚴重的耳鳴是可以讓人一刻不得安寧的,甚至還有影響聽力,過早致使耳聾的風險。

早衰,多因肝腎精血不足,講一個大補肝腎精血的方子,從耳鳴治起

那麼,耳鳴到底從何而來呢?

中醫認為,耳為腎竅。因此,耳朵出了問題,多半都和腎息息相關。

腎主藏精,腎精虧虛,自然難以濡養到我們的耳朵。所以,當我們的耳朵開始“嗡嗡”作響,出現耳鳴症狀的時候,就是身體在向我們發出警告了。

此外,腎為先天之本,我們每個人隨著年齡的漸長,腎氣就開始逐漸衰退了,而我們前面講的腎精就是腎氣所化生的,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年輕的時候耳聰目明的,到了老年,耳朵、眼睛的問題都冒出來了。

早衰,多因肝腎精血不足,講一個大補肝腎精血的方子,從耳鳴治起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既善大補肝腎精血,又可聰耳明目的方子——左慈耳聾丸,出自《飼鶴亭集方》。

左慈耳聾丸:熟地、山茱萸、山藥、磁石、柴胡、茯苓、丹皮、澤瀉。

看完了方子,想必一些有中醫基礎的朋友會發現這個方子好眼熟。

是的,左慈耳聾丸就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用了磁石、柴胡。

先來說一說

熟地

熟地,是由生地炮製後而得,其性溫,主入肝腎經,功善大補肝腎精血。

我們前文就講過了,腎為先天之本,主封藏,精之處也!可以說,肝腎精血是生命的源頭活水。

所以你可以去看,但凡是針對上焦、中焦的治療大都是治標。相較而言,充足下焦肝腎陰血,為生命灌根才是治本之道,好多慢病反反覆覆總是好不透,其實就是光治標了,而忽略了治本。

中醫有一句名言叫“久病及腎”,說的是大多數的疾病到最後幾乎都是殊途同歸,都會耗竭腎精,傷及生命之根基,傷及機體的修復能力、免疫能力、糾錯能力、自穩能力,所以很多疾病反反覆覆,顛三倒四,纏綿難愈。

眾所周知,衰老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不可逆,而我們能做的只是將之減慢、延緩它的進展,所以就要充實腎精,填益人體的根基,而熟地正是益精填髓之要藥。

《珍珠囊》:“大補血虛不足,通血脈,益氣力。”

《綱目》:“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日,黑鬚發,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經候不調,胎產百病。”

《本草從新》:“滋腎水,封填骨髓,利血脈,補益真陰,一切肝腎陰虧,虛損百病,為壯水之主藥。”

早衰,多因肝腎精血不足,講一個大補肝腎精血的方子,從耳鳴治起

熟地

山茱萸

酸澀而溫,溫而不燥,補而不峻,入肝、腎經,既能補肝腎陰液,又可溫腎陽,為補益肝腎陰陽之要藥;

其味酸澀,中醫講,酸可收斂,是故,山茱萸補益之中尤善固腎澀精,堪稱補斂並俱之佳品。

《藥性論》:“補腎氣,興陽道,添精髓,療耳鳴,除面上瘡,主能發汗,止老人尿不節。”

《日華子本草》:“暖腰膝,助水髒,除一切風,逐一切氣,破癥結,治酒皶。”

早衰,多因肝腎精血不足,講一個大補肝腎精血的方子,從耳鳴治起

山茱萸

山藥

,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滑滑的,黏黏的,口感很不錯。

上好的山藥因主產於古懷慶府,而得名“懷山藥”。而懷慶府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焦作市。

你去看,山藥埋在土裡的時候,它是直直地往下生長,能長到很深的地方,吸收土地裡的靈氣。而脾胃五行主土,是故,山藥得土氣至厚,主入脾經,善助脾胃轉運輸布精微,兼入肺、腎經,既能補氣,又可養陰,為平補三髒氣陰之良藥。

此外,山藥兼具澀性,具有收斂固澀之效,一些久病、體虛多病者吃上一點山藥粥也是極佳的。

《藥性論》:“補五勞七傷,去冷風,止腰痛,鎮心神,補心氣不足,患人體虛羸,加而用之。”

《綱目》:“益腎氣,健脾胃,止洩痢,化痰涎,潤皮毛。”

早衰,多因肝腎精血不足,講一個大補肝腎精血的方子,從耳鳴治起

山藥

磁石

,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吸鐵石,是一味礦石類藥材,其質地沉重,善鎮肝陽而平息內風。

又入肝、腎經,為滋肝補腎、聰耳明目之良藥。

早衰,多因肝腎精血不足,講一個大補肝腎精血的方子,從耳鳴治起

磁石

柴胡

輕清升散,主人肝經,善疏解肝鬱,用在這裡,主要是助磁石平抑肝陽,瀉其內熱的。

早衰,多因肝腎精血不足,講一個大補肝腎精血的方子,從耳鳴治起

柴胡

茯苓

,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靠著健脾祛溼的功效,在中醫界揚名立萬的。

茯苓主要生長在松根之下,李商隱早就在詩中提及:

草堂歸來背煙蘿,黃綬垂腰不奈何。因汝華陽求藥物,碧松根下茯苓多。

你看松柏,四季常青,即使是在寒風凜冽的冬季,萬物幾近凋零的時候,它也依然蒼翠欲滴。茯苓比鄰松根生長,近朱者赤,自然而然地也就吸收了松柏的靈氣,因此,茯苓也被稱為“四時神藥”。

在古時候,採摘茯苓可是一門技術活,若是你不瞭解茯苓的習性,就要走很多彎路,即便是翻山越嶺也難覓茯苓的蹤影。而有經驗的老藥工是怎麼尋找茯苓的?首先找到松柏,其次再是觀察土壤的乾溼程度。

道理很簡單,你去觀察,有茯苓生長的地方,周圍的土壤大都會顯得乾燥一些,這主要是由於,茯苓可以把土壤中的水分吸附掉。

因此,在服用茯苓後,茯苓可以把我們身體裡的溼氣先吸附過來,再透過其利尿的功效,將溼濁從小便而出,給邪以出路。加上茯苓性平,本就無寒熱之偏,是故,其利水之餘而不傷正氣。

《傷寒明理論》:“滲水緩脾。”

早衰,多因肝腎精血不足,講一個大補肝腎精血的方子,從耳鳴治起

茯苓

澤瀉

甘淡滲利,性寒清洩,入腎、膀胱經,

既善利水滲溼,又能瀉腎與膀胱之熱,可助茯苓將體內的溼氣、鬱火盡數排出體外。

《藥性論》:“主腎虛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熱,直通水道。”

早衰,多因肝腎精血不足,講一個大補肝腎精血的方子,從耳鳴治起

澤瀉

最後用了一味

丹皮

,也就是我們常講的牡丹皮。

牡丹皮味苦而辛,性微寒,辛能行散、苦能降洩、寒可清熱,是故牡丹皮尤善清熱涼血而散瘀,既能協同澤瀉一同清洩相火,又可制約山茱萸之溫澀之性。

早衰,多因肝腎精血不足,講一個大補肝腎精血的方子,從耳鳴治起

牡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