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強企高管濃縮的職場感悟

這是一篇拆書稿,近日被“三七讀書會”採用。

0

本書作者徐大維,曾任世界500強中國平安集團的渠道營銷總監,是公眾號“良大師”創始人,知名培訓顧問,網際網路營銷專家,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簡書籤約作者。

看到眾多的年輕人站在人生十字路口,躊躇滿志,而又茫無頭緒,面對眾多路標不知如何選擇,作者把20年的職場感悟濃縮成這本書,記載他從“職場小白”到強企高管的心路歷程,總結出一份從方法論到實際能力的踐行報告。

本書內容涉及做事、為人、成自己三大部分,又細化成表現力、執行力、專注力、社交力、領導力、共情力、認知力、精進力、鈍挫力九個領域,為讀者提供多維度的職場進階指導,助力讀者成為一名職場超級個體。

和其他職場類書籍不同,本書不會刻板地講一堆大道理,也不會幹巴巴地擺一堆套路,而是把真實的故事擺在你面前,每個場景匹配了作者的解讀和觀點,又留給你充分的思考空間。這種場景所帶來的啟發性,遠遠超出書本文字覆蓋的內容。

如果你是職場新人,這本書應該是你瞭解職場、成功做人做事的入門寶典。如果你已經在職場賽道上奔跑了一段距離,身入名利場的某一階段,這本書或許能幫你回頭看見自己的不足,吸取他人的教訓,為下階段的努力指正方向。

1

做事的技巧

對於 “到底是做事重要還是做人重要”這個常見問題,作者透過其一個親歷事件告訴我們,兩者的重要性應該分情況、分階段來看。分情況就是根據目標崗位的主要需要而定,如一個技術性崗位就首推做事能力。分階段就是看職場不同階段的主要需要而定,比如一個剛剛步入職場的人,應該先把事做好,這不僅是崗位化的要求,更因為大家對一個人的評價往往是透過“事”來進行判斷的,能把事做好,才有更多表現的機會。

作者認為做事技巧方面,主要涉及3種能力:表現力、執行力和專注力。

1.1表現力

我們從小接受的文化中,往往把踏實做事當成美德,有意無意忽略“表現”的積極意義,不敢展示自我,因為展示自己是一件痛苦的事,那意味著你要直面挫敗的風險、別人的不滿,還要付出“情感能量”來駕馭自己的行為,這都需要從舒適區跳到恐慌區,是我們極力避免的本能。但很多成功者都善於表現,他們不會坐等機遇的投懷送抱,而是看準時機後當仁不讓。

表現力最簡單的一個體現,就是你能不能清晰、有吸引力地展現出你的觀點,讓他人認同你。職場表現力有三大提升空間:

•會說話,善溝通。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對於同樣的事,從會說話的人口中說出來就能讓對方接受,別人也更願意和會說話的人打交道。長此以往,會說話的人自然能聚集和籠絡更多的資源,人與人的差距也就此拉開。

•會積累,善演講。在職場中,如果你不知道選什麼作為你的二元能力,那就選演講吧。演講是少數幾個可透過自身努力而穩步提高的技能。而要做好演講,就需要你有一定知識的積澱,同時也能分清場合,把握好風格和重點。

•會報告,善表述。俗話“幹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真的是金科玉律。所以,做報告前,一定要明白領導想要的是什麼,然後架好報告的框架,廣泛收集素材,結構化地進行輸出,最後形成自己的專屬風格。

1.2執行力

現代人的通病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治癒的藥方就是“執行力”。執行力要做到又快又好,還能成為群體的驅動者。

提高執行力有三大法寶:

•即刻行動。敢不敢邁出第一步是成功的先發因素。很多人空有憧憬,卻不敢去實現,這就是一種莫大的悲哀。要麼放下憧憬,要麼付諸行動,否則,你只會像薛定諤箱子中的貓,永遠處於生死糾結的狀態。

•從小事做起。工作無大事,只需要把每件小事做好;再高的職位、再大的任務也是把件件小事處理好;優秀者就是善於處理好細枝末節。

•建立避錯機制。在一些重大事情上,你需要有科學決策,建立一套避錯機制:以理性科學的角度進行決策,杜絕在不良情緒下進行決策;不能無視現實與理想的鴻溝,可以進行迭代嘗試,將試錯風險降到最低;進入不熟悉的領域前,要找到引路人,以此建立合理的收益預估。

1.3 專注力

道格拉斯·諾思提出路徑依賴理論,本意是想說明,一個國家的經濟演化取決於歷史的慣性,這種慣性會不斷地自我強化,往往導致強者恆強的結果。這個理論放至微觀個體依然成立。你去看,工作換來換去的人,往往踩不到節奏,因為成功者的路徑都是步步強化的,而不能總是切換路徑。我們需要做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領域,然後精耕細作。

既然打造專注力這麼重要,那具體怎麼做呢?作者在書中一共介紹了四條通道:

•進行深度工作。美國計算機專家卡爾·紐波特在《深度工作》一書中指出,大多數人60%以上的工作時間花費在膚淺的事務上,根本不會創造什麼價值,能力也得不到提升。人們只有透過深度工作,在無干擾的狀態下進行專注的職業活動,才能不斷強化認知能力。進行深度工作的關鍵是遠離和清空干擾。

•聚集關鍵區域性。因細節的過分追求而忽略最重要的部分,是我們經常犯的錯誤。當關注的物件太過分散和瑣碎時,人的大腦會像一團糨糊。所以,處理複雜事情時反而要採取一種簡潔的思維。

•捨棄無效知識。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學習的內容卻是無限的。把學到的東西用於工作,能讓你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形成一種輸入和輸出的閉環,這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作者在書中總結了 “一搜、一問、一學”學習法:一是把所在行業的相關資訊每天搜尋一遍,將有用的資訊留存、整理;二是每天找一個與行業相關的問題去了解、記錄;三是每天花30分鐘學習一些與工作相關的資料,並記錄下來。

2

為人的藝術

初始階段,你首先要把事做好,這樣你才有資格贏得初賽,但當你進入複賽,複雜情況馬上會迎面而來,因為此時你可能已有一官半職,你會發現很多事並非取決於你做事的能力,更多的時候還要看你能不能協同他人,調動資源。

儘管有很多人主張自我能力的建設,把人際經營擺在對立面,彷彿那是一種苟營之技,但作者認為不能將二者隔絕,大多數人想要成功,必須依靠軟硬兩種實力,絕不能厚此薄彼。

為人處世方面,主要涉及3種能力:社交力、領導力和共情力。

2.1 社交力

社交就是你與他人經歷碰撞的過程,你可以獲得很多新的資訊和體驗,這些本身就是一種財富。社交力本質上是一種連線能力,但有用的社交關係往往是弱連線。社會學家馬克·格蘭諾維特在論文《弱連線的力量》中揭示了很多大事的達成都是依靠弱連線來完成的。比如找工作,根據馬克在美國做的廣泛調研,他發現最終幫上忙的並非親人密友,而是那種夾生的關係者。

作者認為,建立成功社交關係有3個原則。

•積極主動,理解拒絕。銷售生涯中,業績好的往往是那些主動的人;後線部門也是這樣,晉升快的都是主動和領導溝通的人。主動帶來的最大失敗只不過是被拒絕。被拒絕的感覺只是一種生理反應而已,它不代表任何意義,並沒有那麼可怕。

•建立平等交往的格局。克服自卑感,建立等價交換的社交格局。你可以花幾年時間專攻某個領域,建立起一個比多數人強的領域。如果你能擁有兩個以上領域的優勢,那麼脫穎而出是早晚的事。

•開展互動式社交。社交的關鍵在於互動。你需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想自己可以為對方帶來什麼。一個人的需求主要聚集在4個方面:金錢、權力、健康、家庭。關注對方的需要,引入合適的話題,激發對方的情感,那麼關係建立就水到渠成了。

社交有三大重要法則。

•注重分寸和尺度。要把握情感分寸,管理期望,而非一味付出;要注意距離尺度,疏疏落落,而非一味貼近。

•做人需要有擔當。對於別人的疑問、邀請等,不要把沉默當成回覆,該拒絕就拒絕。靠譜的人做事是有閉環、敢擔當的。

•過度熱情無益。社交中過度熱情有時適得其反,反而讓人心存戒備。

2.2領導力

做一個好員工很容易,你只需獨善其身,知行均在一個單向維度中發生;做一個好領導有點難,你需要合縱連橫,畢竟身處一個複雜的場域之中,最重要的是,需要懂得協同之力。

領導力至少要包含兩個維度,即向下和向上,每個維度要有兩張臉。

•向下領導,要有一張黑臉,一張紅臉。作為領導,想唱好黑臉,最重要的一點是學會壓力傳遞。想唱好紅臉,很重要的一點是為員工創造一個有張力的願景,讓他們懂得實現自我超越的重要性。為下屬塑造希望的方法很多,關鍵是以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欣賞與重視。

•向上領導,要有一張笑臉,一張哭臉。給笑臉並非讓你溜鬚拍馬,而是以積極的心態承接領導的要求。給哭臉是向上施加影響和爭取資源,創造對自己有利的局面。

如何與領導相處?你是躲著領導走,還是主動向領導彙報,這決定了你在職場的上升空間。彙報時,要根據領導個性確定彙報風格,把每一次領導不滿意的地方記錄下來,而且一定要追溯到事件最開端,找到問題進行整改。

績效考核,對於公司而言始終算一個有效的管理手段,雖然它對於員工個體來說,顯得不一定公平。但規則面前,只能接受和應對。你能做的,一是讓工作視覺化,二是尋找加分項,三是評後主動找上級領導面談,四是立足可控因素進行改正。

有人追隨的管理者才叫領導。那些倡導“狼性”管理的公司,要給員工吃足肉;沒有肉時要講點“義氣”,一定要讓員工聞到肉的味道,還要讓員工最終能吃到肉。

一個好領導會對員工負責,好領導有時還是心理醫生,是好教練。因為大多數年輕人是力求上進的,他們最大的問題往往是不知道這件事要怎麼做,這樣做是對是錯。好領導能幫助下屬成長,會讓人少走彎路。

2.3共情力

共情力指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很多社會學者都將共情力視為未來人類的核心競爭力,因為人工智慧的到來必將取代人類的大多數工作。

共情力共有4種表現形式:一是識別情緒。二是認可接納。三是化解矛盾。四是積極迴應。其中在迴應這一環節,最常見的體現是在順應對方情緒的基礎上給予讚美。

提升共情力有三大方法。

•拉伸情感韌帶。人在情緒上的失控,往往與不願接受現實有關。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可以預演最壞的情況,用認知對抗情感,不對負面事件擴大聯想。記錄情感可以幫你梳理大腦,思考下一步應該採取的措施,是一種以理性對抗感性的方法。有一個比較親密的人際關係群落,不但有可能帶來實際的利益資源,更能成為你寄託情感的港灣。把自己與一個崇高的目標聯絡在一起,擁有精神能量,就可以抵禦生命中的起起伏伏。

•共情式地表達。有共情力的人都很會說話,會推己及人地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共情力是為數不多的,只要你重視並善於總結反思就可以提高的能力。作者提出兩個共情式的表達方法:一是正向表達。二是以對方為中心的表達。

•不讓對方難堪。有共情力的人懂得換位思考,會避開對方禁區,不讓對方難堪。在人際交往中,無意製造的一次難堪足以毀掉你精心打造的千百次溫暖。

3

成就最好的自己

過了“做事”關,你就贏得了初賽;過了“做人”關,你贏得了複賽;打到決賽圈後,你會發現,真正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你“自己”。這世界終究就是自我的一個倒影,是自己和自己的一場比賽。這場比賽貫穿人生始末,直達紅塵終點。

在成就自我的路上,你必須擁有3種能力:認知力、精進力、鈍挫力。你需要不遺餘力地拓展認知疆土,還要與時俱進地精進躍遷,最終還要忍受磨難的洗禮。在自我的賽場上,永遠沒有“成功”二字。因為“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也是無法定義的,只有當你撞上無法逾越的高牆,被反彈回來時,你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自己的邊界在哪裡。

3.1認知力

認知力,即主觀對非主觀事物的反應能力。認知力越高,反應越接近事物的本質。認知力決定了做正確的事,這比正確地做事要重要100倍。

認知水平有3個層次,分別是“我以為”層次、“守原則”層次和“看情況”層次。其中“我以為”層次道行最低,“看情況”層次道行最高。作者認為,功力不夠的人不要跳躍認知層次,只有不斷實踐和反思才能提高認知層次。

提升認知水平有四個方法。

•不要輕易下結論。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根據橋段就推演全域性,甩出一個自以為是的結論。偏見是由我們的心智決定的。越是成熟的人,越不會輕易下結論。

•懂得設立人生止損點。人這一生中難免會做出錯誤選擇,如果無視沉沒成本而一味執著,往往會失去更多。人生需要設計止損點。止損點更深的意義是把決策目光更多地放在未來的收益,而不是曾經的付出。

•打造“精緻思維”。“精緻思維”是一種具體的、清晰的、符合邏輯的思維方式,它的基礎是理性和推理。與“精緻思維”相對的是“模糊思維”,這是人的一種本能思考模式,它的基礎是感性和直覺。突破“模糊思維”並不難,第一步就是讓理性發揮作用,把那些模糊意象變得清晰明確,再去排除那些不可能和機率小的預想,這樣你也就擺脫了下意識的控制。

•打造資料化的思考模式。在職場,很多時候是用資料說話的,但這不是人類的本能習慣,因此你需要額外去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鍛鍊計算思維、建立機率思維和提升質疑思維。

3.2精進力

精進力是不斷自我超越、自我迭代的能力。人都執迷於自己的特長,喜愛仰仗昔日的輝煌,豈不知,萬事萬物都是流動的細沙,握得越緊流得越快。在商界,很多失敗都是由於優勢綁架。當你嘔心瀝血取得了成功,成功也為你定製了一個看不見的牢籠,把你禁錮其中,使你對外界感應遲鈍,最終被新的物種所取代。要想保持強大,就要不斷進化。

提升精進力有四種方法。

•早起。早起是自律的低配,能給你更強大的效率。

•注重隱性價值。隱性價值是指回報期很長但能帶來間接性收益的複合型價值。

•有效閱讀。讀書不是用來炫耀的,也不能讀成了“功能性文盲”(只讀能印證自己觀點的書)。讀書並非一味地單向吸收,還要善於把學到的東西按照自己的框架重新組合,把散落的知識點以某種邏輯線串聯起來,形成專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學會進化。強化學習通用技能,防止單一專業技能被新技術所取代。洞察事物的底層邏輯,學會知識遷移(即把一個領域的底層概念延伸到另一個領域)。

3.3鈍挫力

鈍挫力指能忍受困難擊打的能力,也是逆商高的一種表現。

鈍挫力有三種修煉方法。

•成為一根筋式的人。看準方向後,要學會像傻子一樣在一個領域蹲守,像偏執狂一樣較真,像自戀狂一樣鈍感。

•心靈“脫敏”。敏感的人,從本質上講,就是心理閾值過低,對外界刺激反應過度。這可能是基因使然,也可能是環境造就。通過後天適當的引導,都能很大程度地改善。

•敢於平庸。凡大成者皆為時運使然。別老把眼光放在成功者身上,多去關注那些失敗者,瞭解失敗者掉進坑裡的原因更有用處。

請感謝你所受到的一切磨難。磨難會讓智識成長。智識不同於單一的知識、智商、情商,它是一種綜合的心智慧力,可以使人識別所處的環境,判斷應該採用的策略,以及主導合適的行為。對磨難最好的辦法就是接受。因為人生就是一場買賣,每樣東西都暗中標好了價格,只是付款和收貨的時間不確定。

4

結語

最後我們來回顧一下這本書。

《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是作者回顧20年職場經歷,從個人成長的角度,給身在職場的人提供的完勝寶典。

首先,作者把做事的技巧比喻為初賽的主題,詳細闡述了表現力、執行力、專注力這三種能力,並給出提升空間和實現渠道。

其次,作者把為人的藝術比喻為複賽的主題,詳細闡述了社交力、領導力、共情力這三種能力,並介紹了建立成功社交關係的三個原則和三大重要法則,介紹了領導力的向上和向下兩個維度,還給出了提升共情力的三個方法。

最後,作者把成就最好的自己比喻為決賽的主題,詳細闡述了認知力、精進力、鈍挫力這三種能力,並給出了提升這三種能力的具體方法。

佛教有言:“萬事萬物,皆為因果轉化,遷流無暫停,終將變異,也皆悉無常。” 世間充滿著因果輪迴,在人生這場賽道上,你可以保持不同的賽跑姿勢,曾經的閒適散步,可能快速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往日的疾速奔跑和心向陽光,往往會讓你拔得頭籌。

還有句話說得好:“做你沒做過的事情叫成長,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叫改變,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 身在職場,要自如地掌握上述九種能力並非一件易事,它需要你不斷地成長,痛苦地改變,勇敢地突破。當你克服一道道難關,朝著心中的聖地不斷靠近,你也將收穫一個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