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懷與自主性之間存在難以逾越的鴻溝麼?

許多人誤以為傳統的中國知識分子缺乏思想上的獨立性,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一種惡意的扭曲,乃至汙衊。

可以說,從人類出現歷史以來的數千年間,從常理推斷,我們甚至可以追溯到過萬年的歲月,中國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世界的中心,引領著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潮流和風向。

在這個引領發展的漫長年代裡,科學和技術的進步,即使不是中國人首創,也是在中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應用。兼收幷蓄是中華文明的基本特質,而能夠將其他民族好的想法拿來為我所用,本身就是實力的象徵。

即使是在工業革命之後,階段性、區域性落後的中國,在社會科學領域也比域外的民族先進得多。譬如說,被國人深惡痛絕的科舉制度,卻被英國人如獲至寶般挪到其本土,形成了領先世界的現代文官制度。

令人嘆息的是,中國的科舉制度卻在上個世紀初被掃進了歷史垃圾堆。這裡面有域外勢力忽悠的結果,但更多是滿清權貴們將選拔優秀執政人才的科舉制度當作自家的玩物隨意撥弄,使其被眾多知識階層深惡痛絕,徹底失望,以至於走上了絕路。我們也據此知道了,想把事情搞砸的訣竅在於上下其手,隨意撥弄。

在中國暫時落後的年代,中國的知識階層一直再向外部尋求解脫困境的良法,然而,當世界上所有的制度創新都被拿來嘗試一番之後,我們才發現,只有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能夠讓中國的一般老百姓感受到制度紅利的理論才能被絕大多數中國人接受。

儘管老大帝國的印象早就成為了陳年往事,但要做就做最好的期望是中國的普通老百姓始終堅守的底線,這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

翻看中國的歷史,知識階層的家國情懷與老百姓的自主性是一切可以稱為盛世時代的共同特徵,當然,對於利益集團或域外勢力的代言人來說,這是他們永遠也無法跨越的鴻溝。

家國情懷與自主性之間存在難以逾越的鴻溝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