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手締造中芯國際,卻被迫出局成了路人

他一手締造中芯國際,卻被迫出局成了路人

【1】

他是中國半導體之父。

為了中國半導體的突圍,不僅放棄了臺灣省戶籍,還被張忠謀視作眼中釘。

他一手締造了中芯國際,殺出中國晶片突圍的血路,卻被迫出局成了路人。

他就是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悲情老人幕後的奮鬥往事。

2000年以前,中國半導體事業可以說是愁雲密佈。

浩浩蕩蕩的半導體“三大戰役”。

20多年的技術攻關、數百億的投入換來的只是一些落後的二手生產線。

在重重技術封鎖下,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沒有縮小,反而被進一步拉大。

直到張汝京的到來,才讓人們重新燃起了希望。

當時的張汝京,已經是華人半導體產業的“第三號人物”。

29歲,博士畢業,加入美國德州儀器,一干就是20年。是業內有名的建廠專家。

那時,心繫祖國大陸的父親總問他:“你在世界各地建廠,為什麼不回大陸建廠?”

張汝京說,一直還沒有機會。

不過,在父親的影響下,回大陸成了他的一個心結。

1997年,在王陽元院士的力邀下,張汝京從得州儀器提前辦了退休。準備回國。

考慮自己孤身一人、勢單力薄,張汝京想要藉助臺灣世大半導體的力量。

他先是幫助華晶上華,開發了當時大陸最先進的0。5微米半導體專案。

還計劃:世大的第一廠、第二廠建在臺灣,第三廠到第十廠全部放在大陸。

只可惜,世大沒能撐到回大陸建廠那一天。

在張汝京的帶領下,世大僅用3年就成為全球第三大晶片代工企業。

2000年,被張忠謀以50億美金買下。

【2】

加入張忠謀麾下時,張汝京只提了一個要求:希望收購完成後,臺積電可以到大陸投資建廠。

礙於臺灣當時的政治環境,張忠謀沒有答應。

第二天,張汝京就辭了職。

惜才的張忠謀幾次找他談話,希望他能留下來。但張汝京回大陸的心意已決。據說,張汝京還為此被罰了很多臺積電的股票。

2000年初,在時任上海經委副主任江上舟的力邀下,張汝京在上海張江創辦了中芯國際。

2000年8月24日,中芯國際正式打下第一根樁。

13個月後,上海第一座8英寸廠正式建成投產,創造了當時全球最快的晶片廠建廠紀錄。

很快,上海的1座工廠變3座;在北京,兩座12英寸晶片廠破土動工;在天津,中芯國際又收購了摩托羅拉的8英寸晶片廠……

4年後,中芯國際在紐約、香港兩地上市,創造了半導體行業最快的上市紀錄。

2005年,中芯國際已經是僅次於臺積電、臺聯電的全球第三大半導體代工企業。

短短數年,張汝京締造了一箇中國半導體行業舉全國之力、花20多年都沒能實現的奇蹟。

技術封鎖、人才短缺、資金緊張……這幾座阻擋中國半導體事業幾十年的大山,被張汝京一一剷平。

在張汝京的遊說下,2007年12月,中芯國際順利拿到45奈米的生產裝置,僅比西方發達國家晚了1年。

大陸人才短缺,張汝京就自己帶人來。中芯國際最初的團隊中,有300多人都是張汝京在德州儀器和世大時的舊部。

資金短缺,他就把一塊錢掰成兩半花。

張汝京摳門是出了名的。

在中芯國際,他住的是員工宿舍,吃的是7塊錢的工作餐。

為了省油,張汝京甚至不坐排量1。6的桑塔納,只坐排量1。3的經濟型轎車。

2000年底,中芯國際一廠主廠房上樑。江上舟前去祝賀,張汝京只花20元放了串1000響鞭炮賀喜。

那時,江上舟便看出張汝京不講排場,能成大事。

然而,中芯國際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3】

那幾年,為了實現技術趕超,中芯國際急速擴張。

付出的代價也相當慘痛:連續9年虧損。

張汝京清楚:如果不這樣的話,中芯國際將永遠無法跟上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升級步伐。

但在股東眼中,長期虧損和“盲目擴張”始終是張汝京的兩大敗筆。

一時間,中芯國際內部矛盾激化。

與此同時,更大的危機向中芯國際襲來。

2009年11月10日,中芯國際宣佈了兩項重大訊息:一是公司與臺積電長達6年的糾紛訴訟達成最終和解;二是CEO張汝京宣佈辭職。

張汝京的離開實屬無奈之舉。

中芯國際創立之初,沒少從臺積電挖人。但臺積電並未馬上發作,而是默默收集證據。

這場商業狙擊最終以中芯國際的鉅額賠償收場。

還有一個附加條件:讓張汝京離開中芯國際。

但張汝京從未氣餒,離開中芯國際這十幾年,他仍在為中國半導體事業奔波忙碌。

他說:“我到大陸來,就是要幫我們中國做一些事情,遇到什麼困難,沒關係,克服。遇到什麼挫折,挺過去,然後東山再起,再做。”

——END——

歡迎關注【創牌者】,品牌引領價值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