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石如篆書的藝術風格及其對書法創作的影響

文◎李卓陽

(忻州師範學院)

摘要:篆書曾是秦朝“書同文”背景下的官方字型,但隨著其實用性的下降,現已成為一種純藝術字體。鄧石如作為清代篆書創作的集大成者,其藝術風格上承李斯和李陽冰兩位篆書大家,下開近現代篆書藝術之新天地,為我國篆書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鄧石如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高的藝術成就,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不無關係。理解這些時代背景,是瞭解鄧石如篆書藝術風格的基礎,透過分析鄧石如篆書藝術風格,有利於掌握其對後世篆書藝術的深刻影響,從而一窺我國篆書藝術發展流變。

關鍵詞

鄧石如篆書、藝術風格、書法創作

正文

一、鄧石如篆書發展的時代背景

清朝在文學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學是小說,但與此同時,其詩、詞、曲、書法等各種文學樣式也頗具中興之勢。其中,篆書的興盛是清代書法中興之勢當中最為明顯的一股力量,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書法家當屬鄧石如。

鄧石如在前人的基礎上,尤其是在秦朝李斯和唐朝李陽冰這兩位篆書大家的基礎上充分吸收了篆書藝術的精華,使得自身的篆書藝術臻入化境,清朝的篆書藝術也從鄧石如這裡達到又一個高峰。值得注意的是,鄧石如篆書藝術的發展和形成並非其一人之功,從一定程度上而言,這也是時代造就的結果。也就是說,鄧石如篆書藝術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在篆書藝術史上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與其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絡。具體而言,這些時代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鄧石如篆書的藝術風格及其對書法創作的影響

鄧石如篆書《心經》

(一)政治因素

在清朝前期,清朝統治者發起了很多文字獄。清朝文字獄在歷史上延續的時間與規模皆十分龐大,超越了以往任何時期。漢族的一些知識分子通常只是隨意發表了個別言論或詩句,便惹禍上身,這造成知識分子生活於人人自危的氣氛中。因而,大量的文人學者選擇將自身的關注點脫離現實生活,專注於探索古代典籍,研究考據學成為風尚。此外,在康雍乾時期,統治者耗費了大量的資金與人力,開展了許多規模宏大的編書活動,這促進了學術的發展與進步。清朝統治者對政治文化過於嚴苛的束縛,引發了這一學術風氣的變化。

(二)學術風氣的改變

明朝時期,王陽明的心學備受大眾的青睞,而之後的朝代更替造成王學的發展走向了衰亡。個別具有強烈民族精神的漢族知識分子在國家走向滅亡之際,也在積極地尋找著國家走向滅亡的緣由。在此背景下,明人推崇的空疏學風備受指責,加之清朝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在發動一場場文字獄的同時,也頒佈了許多以懷柔與安撫為目的的政策,如組織優秀的學者編纂大型書籍,等等。這也讓更多學者將自身的精力集中到歷史與典章的研究中。

伴隨著清朝前期學術風氣的變化,考據學這門學科也逐漸發展起來。考據學也稱作樸學,是顧炎武等知名學者發起的,提倡質樸的治學理念,秉承實事求是的治學原則。考據學的內容非常豐富,文字訓詁與史料收集等都屬於考據學的範疇。

訓詁考據風氣興盛之際,另外兩門學問也走向了繁榮——金石學與文字學。金石學引發了大量學者的關注,由於開展訓詁考據必須基於很多客觀真實的材料,以往默默無聞的文物與文字資料便走入了廣大學者的視線,其中,數目眾多且值得信賴的金石文字得到了大眾的注目。但是,廣大學者的研究需求過於旺盛,前人著錄提供的資料已顯得不充足,因而在廣大學者間掀起了一股訪碑著錄的風氣。與此同時,他們也熱衷於寫碑。他們基於自身深厚的文字學修養與金石學修養,創作出了眾多傳神的作品,這些作品也得到了後世的認可。儘管這些學者注重金石的意圖明顯區別於書家,然而必須承認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使書法修習獲得了良好的條件,進而推動了篆隸不斷走向興盛。

鄧石如篆書的藝術風格及其對書法創作的影響

鄧石如篆書《白氏草堂記》

(三)帖學與碑學的轉換

乾隆、嘉慶年間,在考據學蔚然成風,文字學與金石學繁榮發展的背景下,一些學者的書法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引發了社會的注目,這也促使很多書法家將自身的關注點匯聚於金石文字上。在此情況下,傳統帖學書派的取法範疇與審美境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碑派書法便由此形成。

清朝出現了較為濃郁的碑派書風以後,大量的文人學者開始熱衷於尋找以往朝代的碑刻。這些文物不僅擁有十分突出的學術研究價值,並且讓很多希望克服帖學缺陷而尋求創新的書家進入了新的創作格局。大部分的碑派書家都會選擇漢魏六朝時期的碑刻進行取法。可以說,魏晉以前書家創作的書法大部分都是篆隸書體。因而,清朝碑派書法的興盛最先始於篆隸書體的復興。廣大的書家在篆書盛行以後才深刻地意識到篆書裡蘊藏著豐富多樣的創作元素,於是對其進行了積極合理的運用,還較為廣泛地借鑑其他藝術類型,讓其中的元素融入篆書創作中,從而形成嶄新的藝術面貌。在金石考據流行的情況下,整個社會也形成了良好的碑派書風。

仔細地觀察篆書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長期以來廣大書家都崇尚“玉箸篆”與“鐵線篆”。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小篆的風格變化微小。但是,這種情況卻在清朝中期時被打破,小篆的藝術風格出現了明顯的改變,並且各種書學理論不斷湧現,理論和實踐兼備,不管是從實踐成果的層面來看,還是從書學著作的層面來看,它們皆較為充分地顯示出篆書在清朝時已經走向了發展巔峰。鄧石如與這種情況的出現緊密相關。鄧石如在篆書創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動了篆書的創新,也為後世創作者的篆書創作樹立了良好的典範。

鄧石如篆書的藝術風格及其對書法創作的影響

鄧石如篆書《朱晦庵文語四屏》

二、鄧石如篆書的藝術風格

(一)鄧石如篆書藝術風格的構成要素

1、形式表現技巧

以隸書的形式與風味寫篆書是鄧石如篆書最為鮮明的特徵,也是其篆書最大的藝術成就。馬宗霍認為鄧石如透過隸書的筆法書寫篆書,因而其篆書顯得較為方正。在鄧石如的筆下,篆書表現出迥異的面貌,煥發出較為鮮明的隸書風韻,在視覺層面,顯得方正而帶有圓潤的藝術感。具體而言,鄧氏篆書的隸書意味表現在下列幾個不同的方面。

(1)起收筆處方筆的運用

錢泳認為,應當使用圓筆寫篆書,使用方筆書寫隸書,因而破圓為方便是隸書。長鋒羊毫是鄧石如選擇書寫的工具,搭配成熟高超的技法,形成的書法便方圓並濟,兼具柔情與剛毅。收筆體現出更加鮮明的隨意性,自由程度更高,方起或圓起、方收或圓收皆可,打破了“二李”圓起圓收的固定形式。

(2)運筆過程中的提按變化

往常,很多書家在書寫篆書時,都將寫就中鋒筆法作為篆書的最高表現境界。小篆的表現特徵在於一個“圓”字。鄧石如在篆書裡融入了隸書的筆法,有效突破了圓轉間的壁壘,讓整個用筆變得更為生動、多樣,更為順暢、自然。鄧石如在運筆時增加了一定的變化,用筆擺脫了以往的平滑,並且表現出較為鮮明的節奏韻律。正式的書寫方式並非鄧石如崇尚的內容,他追求的是圓潤中彰顯力感的運筆方式。

(3)轉折處的豐富變化

“二李”書寫的篆書,其轉折大部分皆為筆尖相接,表現得十分順暢、圓轉。鄧石如的篆書則與之具有明顯的不同,在鄧石如創作的篆書轉折處,較為明顯地展露出隸書的意味與風韻,以方折取代了原本的圓轉,讓此處顯得方圓並濟。這樣的轉折手法十分巧妙、靈動,並非只是在篆書裡簡單地融入方筆的形態,而是以抹轉的手法強化了方圓變化的態勢,呈現出外方內圓的視覺效果。這種用筆手法在本質上改變了“二李”篆法的固定模式,讓篆書的發展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2、結構、布白與書學思想

鄧石如平生十分熱衷於書法創作,他將自己的時間與精力都投入書法創作裡。他留下的書法與篆刻作品十分豐富且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然而其關於書法理論的表述卻十分稀缺、零星。雖然如此,鄧石如在自身的創作生涯裡也形成了成熟而精妙的書學思想,這些書學思想指導了廣大書家形成自身的風格體系,對後世的書法創作形成了較大的影響。

“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是鄧石如提出的一條經典書法理論,也最為世人讚揚。該理論針對的兩點內容分別為字型的結構和作品的布白。其含義指的是書家在創作時,應當做到每個字兼具緊密處與疏放處,這樣整個字的緊疏便顯得較為合理,同時也讓整個畫面的“疏”和“密”表現出較為鮮明的對比效果。總的來說,在書法創作過程中,這種疏密的比較顯得十分重要。

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秉承的一個重要思想便是“計白當黑”,這主要反映在中國傳統書畫的布白中。字型的結構與作品整體都應當表現出較為鮮明的疏密比較與虛實比較,因而書家在創作時,應當同時注重留白與黑色的部分,將空白和黑色處安排妥當,讓每個字都體現出十分鮮明的層次感。這和“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的理論彼此補充,造就更加完美的書法藝術。

以鄧石如創作的經典作品《廬山草堂記》為例,在這幅作品裡,上述兩個書學理論得到了較為完美的彰顯。其中的字型疏密呈現出較為強烈的對比。例如,呈現上下結構的字,擁有垂腳的通常都是上面更為密集而下面更為稀疏,沒有垂腳的則相反。呈現左右結構的字,擁有垂腳的一側大都顯得十分舒展,沒有垂腳的一側大都顯得較為密集。左右結構的字型呈現出較為鮮明的疏密對比效果,那麼中間通常留有比較明顯的空隙,字型左右結構對比不顯著的則大機率是彼此相連。

鄧石如篆書的藝術風格及其對書法創作的影響

鄧石如篆書《荀子宥坐篇軸》

(二)鄧石如篆書風格的演變

鄧石如早期的篆書作品就像是二李的鐵線篆與玉箸篆,粗細都顯得十分均勻單一,字形也較為方正。創作的作品包括“玉尺碧螺”與“周易謙卦”等篆書。

到了鄧石如創作中期時,其書法作品仍舊延續著玉箸篆的表現風格,然而其玉箸篆的風格並未陷入一種單一模式,仍能較為清晰地感受到運筆起收的氣息。

鄧石如晚年創作的篆書作品表現出更為卓越的藝術水準,如《白氏草堂記》彰顯出十分鮮明的藝術表現風格。鄧石如在作品創作中展開合理適當的變法,新增隸書的意味,使其充滿了厚實的筆力與磅礴的氣勢。若是創作者以前學習過楷書與隸書,那麼在進行篆書的創作時,也往往會在無意識間融入楷隸兩者的用筆。鄧石如花費了很多的時間與心血研究隸書的創作風格與要點,因而創作出的篆書會彰顯出一定的隸書風味或特徵。鄧石如晚期的篆書藝術風格顯得更為自然與順暢,更加符合人們的審美。

三、鄧石如篆書對後世書法創作的影響

(一)鑑古察今、自成面貌,為篆書愛好者提供學習素材

認真地觀測中國書法的發展歷程能夠看出,書法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國文字的演變。在不同的時期,書法界都出現了很多富有創造性的革新大家。他們創作出的優異作品與提出的深厚書學思想形成了巨大的影響力,推動了書法藝術的進步。鄧石如便是這樣一位優秀的書法大家,他拯救了篆書藝術邊緣化的命運,使其再度走向繁榮,並對傳統篆書加以積極的革新與發展,融入了自己深刻而獨特的認知、理解,開創了富有鮮明特色的“鄧派篆書”。他創作的大量優秀作品具有十分深厚的藝術價值,為後世提供了良好的範本與較為明確的學習書法的路徑。後世的學書者基於這些良好的素材進行持續的練習,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書法水平。

(二)獨特巧妙的書學思想對後人產生了深遠影響

鄧石如在其悠久的書寫生涯裡,形成了大量具有珍貴的書學思想。這些書學思想對後世影響較大。比如“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這一書學思想中蘊藏的疏密思想讓人們可以更加深刻地認知字形與章法的要點。這種“計白當黑”的藝術思想秉承著傳統的虛實理念與陰陽觀,較為顯著地影響了書法創作乃至國畫構圖。人們可以在很多後世經典的作品裡感受到這種書學思想的彰顯。

(三)持續創新、勇於突破,為書法學習者樹立榜樣

鄧石如之所以能夠形成鮮明、獨特的篆書風格,是因為他一直在積極繼承與發展古人的優良傳統。這是一個十分艱鉅的發展、創新過程。比如,米芾的“集古字”便是基於前人的成果進行合理創新形成的結果。

在學習書法時,一定要仔細、深刻地認知與分析其在歷史發展過程具有的精粹和存在的不足。在探究鄧石如習得書法的歷程之後應當明白,不管面對何種文化,都應該始終保持良好的借鑑意識與創新意識。借鑑意識即汲取其他文化的精髓,予以適當、合理的模仿,從而順應個體的需要。創新意識即對現狀感到不滿意,保持進步與完善,從而維持自身的前沿性。文化只有自由地發展不同的派別,才能夠不斷地走向繁榮。因而,書家一定要隨時秉承著文化創新的觀念,較為全面地表現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不斷提升自己,實現自我的最佳化,進而得到持久的發展。

鄧石如篆書的藝術風格及其對書法創作的影響

鄧石如篆書《六朝鏡銘》

四、結束語

鄧石如在篆書上取得的巨大輝煌和其所處的歷史階段、付出的努力與卓越的創造力具有較為緊密的聯絡。清朝大興文字獄、出土了許多珍貴的金石遺蹟,樸學由此興起,致使篆書與隸書再次走向復興。鄧石如的篆書擺脫了以往向帖學取法的做法,而將秦漢碑帖與瓦當墓誌作為取法物件,使書法的練習獲得了嶄新的路徑,這樣創作出來的書法讓人耳目一新。

在王陽明心學不斷走向興盛的背景下,人們便對傳統的書法練習模式產生了疑慮,再加上一些政治上的原因,考古學這門學科受到了人們的追崇,碑學和文字學也由此興盛起來,文人雅士紛紛加入訪碑的隊伍中,書家也深刻地認知到碑帖的作用。鄧石如學習書法的歷程明顯區別於其他書家,他透過一種較為新穎的手段創造了一條獨特而巧妙的學習書法的路徑,這對後代學書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