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愛且躊躇,酷睿十一代亮相CPU天梯排行榜(2021新版)

如果把CPU看作是一個武者,核心效率(IPC)就相當於“內功”。去年10月,AMD釋出了銳龍四代(ZEN3),IPC比上代ZEN2提升達19% ,把酷睿十代桌面版打得鼻青臉腫。(不過並不影響他成為搶手貨,原因是“技術不夠,降價來秀”,這是題外話)

英特爾見自家孩子受了欺負,立刻緊密鑼鼓地打造“火箭”,準備復仇,這就是酷睿十一代桌面版(Rocket Lake)。

且愛且躊躇,酷睿十一代亮相CPU天梯排行榜(2021新版)

CPU微架構名稱和核心代號的區別

這兩個概念相關但並不一樣。通俗地說,微架構是電晶體的排列和連線方式。如果CPU是一棟大廈,則相當於磚瓦、鋼筋的某種組合方式。基於這種組合方式可以建造類似的一些大樓,這些大樓使用的磚塊大小、走廊寬度、窗戶位置、周邊綠化可能有些差異。但整體結構方式是基本相同的。為了區別這些差異,就要給這些大樓另外取個名字,即核心代號。

因此,

同一個核心代號的CPU,必定是同一種微架構

。因此可以直接把核心代號稱為XX架構。如:tiger lake隸屬於willow cove微架構,可直接稱為tiger lake架構。

同一種微架構,可以有不同的核心代號

。如酷睿六代(核心代號和微架構名稱均為Skylake 工藝14nm)、後來的酷睿七代(核心代號Kaby lake 工藝14nm+)、酷睿八代(核心代號coffee lake,工藝14nm++)、酷睿九代(核心代號Coffee Lake-R)和酷睿十代桌面版(核心代號Comet Lake,工藝14nm+++)都是Skylake微架構及其改進。

知道了以上這點,再看下面內容就不會弄混。

且愛且躊躇,酷睿十一代亮相CPU天梯排行榜(2021新版)

酷睿10代、11代的移動版和桌面版採用的微架構並不一樣。

酷睿10代移動版有兩種微架構:Comet Lake(14nm)和Ice Lake(7nm),前者是Skylake的改進版,後者屬於全新的Sunny Cove(陽光灣)架構,相比Skylake有約19%的IPC提升。

酷睿11代移動版核心代號為Tiger Lake,架構再次大改為Willow cove(柳樹灣),IPC相比Sunny Cove提升可達18%。

酷睿11代桌面版的核心代號為Rocket Lake,其微架構名稱是“Cypress Cove”(柏樹灣),相當於把10奈米Sunny Cove的CPU部分拿過來,再把10奈米的Willow Cove核顯部分拿過來,“組合在一起後放大到14nm“的版本。由於製程限制,如果強制塞入10個核心,只能擴大Die尺寸,這會導致比較嚴重的發熱降頻,因此11代桌面版最高為8核。

遺憾是有的,11代桌面版的CPU部分並不是最厲害的Willow cove,但畢竟比Skylake強太多了,根據目前已有實測資料和理論計算,效率不僅遠超過十代桌面,還略微蓋過了ZEN3的風頭。

第十一代酷睿目前一共釋出了i9、i7、i5合計19個型號,沒有i3,下圖是它們的效能排名(不含低功耗版)

且愛且躊躇,酷睿十一代亮相CPU天梯排行榜(2021新版)

酷睿11代桌面版效能解讀

1、上圖體現的是以多核為主的綜合性能。由於採用了全新架構,i7和i5都大幅度超過酷睿十代的同級產品,i9-11900K雖然少了兩個核心,但由於IPC猛增,只用了八核就幾乎摸到了i9-10900K(十核)的屁股。

2、相比10代桌面(不含X系列),11代桌面全系列新增了Deep Learning Boost深度學習加速技術(包括VNNI向量神經網路指令集)、AVX-512指令集。

3、支援20條PCI-E 4。0通道,前代僅支援16條PCI-E3。0。

4、記憶體控制器升級到DDR4-3200

5、核顯升級,採用XE架構,提升可達50%。媒體引擎升級,編碼解碼效能提升一倍,支援AV1解碼、12-bit 色深、BT2020色域、HDR/Dolby Vision ,8K回放,360Hz重新整理率等。

酷睿11代的適配主機板

標配座駕為Z590、H570、B560和H510,老一代的Z490、H470升級BIOS後可支援。

總結

11代效能提升巨大,卻讓人“且愛且躊躇”。愛,是其高富帥還工資全部上交,躊躇,是因為更好的即將來到。酷睿12代(Alder Lake)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釋出,採用10nm SuperFin增強版工藝,首次採用大小核混合架構,首次10nm桌面版,首次支援DDR5記憶體,原生支援PCI-E5。0。。。。。這相當於“高富帥+工資全交+用情專一+孝順老人+博學多才”。當然,由於12代的革命性進步,介面必然有變,將升級到LGA1700。因此,現在11代標配的500系列主機板,在後期將沒有升級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