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GIS的現狀與未來發展

GIS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加拿大地理資訊系統,用於自然資源的管和規劃。本質上,GIS就是用計算機替代原來的紙質地圖,對空間資料進行管理,分析,視覺化與應用的學科和技術。

GIS是一門多學科的交叉,包括地圖學,圖形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等眾多學科。從下到上涉及的技術形態包括資料庫,空間資料模型,空間資料訪問介面,地圖與投影,gis服務,web前端,以及移動端等諸多內容。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當前GIS基礎技術領域,形成了以ESRI的ArcGIS),超圖的SuperMap和開源GIS軟體的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GIS圈中,流傳著一句話“80%的資料都和空間位置有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空間資料在自然資源,規劃,城建,水利,氣象,農業,林業等諸多行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郭仁忠院士在2018年的GIS軟體技術大會上,甚至說“GIS是智慧城市的作業系統”。這雖然是一家之言,但也反映出GIS確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就GIS未來的發展而言,竊以為可體現在三個領域。

擴充套件GIS所能管理的空間資料邊界

傳統GIS主要管理的是紙質地圖數字話後的向量資料(點/線/面)和透過遙感手段採集到的影像(柵格)資料。而隨著技術手段的提升,計算機三維渲染能力的增強,GIS正在管理著包括三維資料(傾斜攝影/點雲/BIM等),空間大資料(手機信令/軌跡/導航/街景等)在內的更多型別的空間資料。這些空間資料也要求GIS無論從儲存技術,空間分析方法和視覺化手段,都有新的發展。

GIS與IT新技術的結合

GIS作為地理學與計算機科學的結合,一直不斷的從IT技術中吸取營養,以獲得新的發展。從20年前的元件式GIS,到空間資料庫,到雲計算,以及現在的雲原生技術,分散式計算技術,AI/AR技術,空間區塊鏈等。只有同IT同步發展,GIS才不會落後於時代,才能融入IT的主流。

泛在式GIS,即從集中的大型GIS平臺,向無處不在的GIS能力轉變

GIS由於技術壁壘較高,且早期未得到IT主流技術和市場的充分認可,一直處於少數若干家GIS廠商壟斷的方式下發展。從而產生了包括空間資料庫,GIS核心元件,GIS操作桌面,GIS伺服器軟體和移動GIS等的大型GIS基礎軟體的模式。從功能上,也包括了資料的編輯,質量檢查,入庫管理,製圖列印,各類空間分析等在內的完整GIS功能體系。

而當前的發展,不同行業領域,不同應用系統,往往都需要一部分GIS的能力,但又不需要這麼龐大的GIS軟體和技術體系。因此,無論從實際需求,還是從技術體系發展而言,根據國際標準構建的,靈活可拆卸可組裝的泛在式GIS必將大行其道。

作者:曾志明,花名:攀爬。出生於湖南省衡陽市,博士畢業於中科院地理所GIS(地理資訊系統)專業,從事GIS基礎軟體開發20餘年。很高興今天能加入阿里大家庭,這裡淺談一下自己對GIS現狀與未來發展對一點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