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金髮女郎”為何成了“傻白甜”的代名詞?

在西方,“金髮女郎”為何成了“傻白甜”的代名詞?

在西方的文化中,“金髮女郎”這個詞不是一個好的形容詞彙,它通常指愚蠢的、拜金的、胸大無腦的女人。西方人還經常以此來調侃那些本身就有著金髮的女性。

不過,用一個女人的外貌來評定一個女人是否是“傻白甜”,這樣的標準其實是很荒謬的,但西方人這樣的評價標準又是怎麼來的呢?“金髮女郎”是如何變成西方人眼中的“傻白甜”?

“金髮女郎”概念的誕生

18世紀中葉,羅莎莉。杜特出生在一個法國家庭,在她17歲那年就靠自身的美貌獲得了無數男子的傾心。

她在當時和多位法國王族發生過關係,並且做過情人。

不少王公貴族為了和她約會,甚至不惜出重金邀請。

在西方,“金髮女郎”為何成了“傻白甜”的代名詞?

最初,羅莎莉。杜特是一名十分單純的女孩,但後來她認識了一名當地的富豪,受到了金錢的誘惑和影響,最終羅莎莉。杜特突破了底線,為了金錢成為了富豪的情婦。

之後,羅麗莎混進了富豪所在的上流社會,在社交圈十分受歡迎,追求者眾多,她也因此積累下了不少的財富,僅豪宅在法國巴黎就有數十處。

在這位富豪的引薦下,她進入了著名的巴黎歌劇院工作,由於羅莎莉。杜特有著金髮碧眼和性感的身材,很受劇團領導者的看好,於是經常派她到臺前擔任首席舞者。

而巴黎歌劇院是當時王公貴族男性常出入的場所,看到這樣一枚金髮碧眼的美女,不少貴族男性為之誘惑,紛紛拜倒在其石榴裙下。

其中,法國君主查理十世也曾和羅莎莉.杜特發生過戀情。

在西方,“金髮女郎”為何成了“傻白甜”的代名詞?

在之後同貴族們的社交活動中,羅麗莎逐漸養成了一個說話都要有十分長停頓的習慣,這個習慣不僅讓她看起來顯得十分笨拙,而且很遲鈍。

她的這一行為甚至被寫進了法國的社會諷刺性戲劇中。

日後一名學者評價羅麗莎。杜特時表示,她的氣質確實吸引了一大批當時法國社會的精英男士,但她的行為把“金髮女郎”的形象汙點化,這讓後人對金髮女郎的愚蠢、刻板印象逐步形成。

古代西方人對金髮的狂熱

儘管在西方人眼中,金髮女郎的形象是十分不堪的,可金髮女郎在西方人眼中的確是有魅力的。有些女孩甚至不惜被人嘲弄,把頭髮染成金色。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人對於金髮的痴迷,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古代就已經形成了,那時候的希臘則是金髮的“文藝復興”發源地。

在西方,“金髮女郎”為何成了“傻白甜”的代名詞?

在古代的希臘神話所描繪的壁畫中,不少女性都有著金髮碧眼,赤身裸體的被畫在壁畫上。

而古希臘對於金髮碧眼的裸體美女可謂痴狂,在當時的宗教信仰當中,愛神維納斯壁畫周圍全部都圍繞著裸體的小天使。

而維納斯本身便是金髮碧眼,赤身裸體,豐腴的身材更是被當時的畫師刻畫得惟妙惟肖。

幾百年之後,歷史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羅馬”建立了。受到過去希臘文明的影響,他們對金髮的狂熱程度甚至比古代希臘還要高。

羅馬人透過不斷研究,掌握了染髮技術,這一研究成果讓羅馬城邦陷入狂歡,羅馬城便掀起了一陣染髮的狂潮。

在西方,“金髮女郎”為何成了“傻白甜”的代名詞?

除此之外,羅馬人還強迫被俘虜的凱爾特人金髮女性和羅馬本地百姓成家,最後生下帶有金髮的孩子,以此來不斷變更金髮的血統,並且割下被俘虜的金髮女性的頭髮,來製作假髮。

那時的羅馬也是世界上假髮工藝最好的國家。

中世紀之後,羅馬帝國徹底覆滅了,取代他的則是基督教,基督教為了徹底改變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社會,要從外到內改變當時的百姓,首先要改變的就是形象。

因為當時剛剛覆滅的羅馬帝國有一大批遺留的子民都是金髮,經過調查,

這些金髮竟然都是漂染而來的,於是基督教便下令禁止染髮。

剛一開始,政策十分嚴格,凡是發現街上有金髮的人,都會被基督教抓去進行“審判”“火刑”等。

在西方,“金髮女郎”為何成了“傻白甜”的代名詞?

這一點也掀起了當時民眾的反抗情緒,基督教的神職人員自身也感覺十分矛盾,最後只能把這條“禁止染金髮”的禁令作廢,

甚至神父自己也變成了金髮。

其實,古代的西方並沒有對金髮女郎的形象作為偏見的象徵,反而把金髮視作高貴的象徵,無論是希臘、羅馬帝國或是後來的基督,拿羅馬來舉例,當時的羅馬城邦中,普通階級的百姓在街道上見到凡是染有金髮的人們,都要向他們行禮。

而當時城堡中的王貴女性,無一例外幾乎全部都是金髮。

除此之外,這表明了古代西方對金髮的狂熱地步,那時候他們對金髮女郎的看法並沒有達到刻板印象和偏見的地步,也只是從審美的角度去看這件事情。

嚴格上來說,對金髮女郎的偏見形成,要到很久之後的20世紀。

在西方,“金髮女郎”為何成了“傻白甜”的代名詞?

電影中的“金髮女郎”形象

不得不說,西方電影文化的發展史和“金髮女郎”頗有淵源。1921年,由格洛威亞。斯旺主演的電影《安娜托爾韻事》上映,她所飾演的女主擁有天真、性感、愚蠢等特點,成功塑造了一個

“愚蠢的性感女人”

形象。這也是性感女郎的最初電影代表。

當時的時代背景正是一戰結束的時候,放飛自我、婚前性行為、自由戀愛等觀念不斷深入人心,一切都是為了戰後的勝利而推崇自由主義。

《安娜托爾韻事》中所描繪的愛情故事正是這個時代的象徵,

而格洛威亞.斯旺在片中的形象則表演得活靈活現,讓人們對“性感女郎”有了深刻的認識。

在西方,“金髮女郎”為何成了“傻白甜”的代名詞?

之後的幾十年,這類電影十分流行,並且有大量的電影面向大眾上映,其中瑪麗蓮。夢露便是“金髮女郎”的傑出代表,從電影《七年之癢》開始,那一幕地下噴封口把夢露裙子吹起來的鏡頭俘獲了眾多觀眾老爺們兒的心,此後,夢露徹底火了。

而在夢露的其它作品當中, 無腦、拜金、愚蠢,這些金髮女郎的代名詞被夢露在電影中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

在影片《紳士愛美人》當中,夢露扮演的女主人公羅拉是一個十足的拜金女,片中的“傻白甜”形象無時無刻不吸引著男性觀眾的眼球,不得不說,夢露的性感身材和演技十分搭配且出神,完美詮釋了一個“胸大無腦”女人的形象,

雖然夢露的頭髮本身並不是金色,但是電影導演們卻發現了“金髮女郎”的價值,於是透過包裝把她打造成了所謂的金髮女郎。

在西方,“金髮女郎”為何成了“傻白甜”的代名詞?

由於夢露出演的“金髮女郎”作品實在太多了,讓人們對她定下了一種深深的刻板印象,這種印象對她日後的發展形成了瓶頸。

沒有人知道,夢露現實生活中也是一個喜歡文學作品的文靜女子,也是一個喜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溫柔女子。

隨著“金髮女郎”的刻板印象不斷加深,夢露的職業壓力也隨之增大,最終,夢露的去世也和這些外界的輿論息息相關,一代天后就此落幕。

對金髮女郎形象的根深蒂固

隨著時代的演變,影視作品中金髮女郎的形象日漸增加,人們對金髮女郎就是“傻白甜”的印象不斷加深,甚至根深蒂固。

在西方,“金髮女郎”為何成了“傻白甜”的代名詞?

這種現象甚至是延伸到了現實群體中。金髮女郎的形象被預設為性感、拜金、缺乏品味的形象,

這成為評論一個女孩智力和性格的潛在標準,歧視變得更加普遍。

我們都知道,歐美女性有不少人天生就是金髮,由於西方人從古至今對金髮女郎的刻板印象,這些金髮的女子在生活中也會被打上“胸大無腦”的標籤,

而這種標籤和偏見的思維對當事人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心理傷害。

這裡我們要指正一點:對於“金髮女郎”的刻板印象其實只是古代中世紀西方人對銀幕形象的刻板印象產物,現實中的金髮女郎並非如此。

在西方,“金髮女郎”為何成了“傻白甜”的代名詞?

據研究統計,目前僅美國地區每年的女性抑鬱症人群增長數量正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抑鬱症的女性人群當中,有70%以上的人都有著不錯的顏值,她們身材性感,金髮碧眼……

一位學者對一名抑鬱症女性做了調查,據她所說,這位女性就是因為自己的身材太性感以及擁有一頭金髮,在校園中經常公開受到性騷擾和語言侮辱甚至校園暴力。

這讓這位女性一度苦不堪言,甚至想要用剪刀親手剪掉帶給她“厄運”的這一頭金髮。

甚至有時候她還會抱怨:“為何我是一頭金髮?”

在西方,“金髮女郎”為何成了“傻白甜”的代名詞?

這位受到侮辱的女性也只是眾多被侮辱的金髮女性的冰山一角,由於“金髮女郎”的概念已經在西方人心裡根深蒂固,如今不少西方男性更是抱著玩樂的態度騷擾金髮女性。在歐美國家,一部分的金髮女性為了緩解人們的這種偏見,甚至被逼無奈刻意將頭髮染成別的顏色以躲避人們言語和行為上的攻擊。

這也表明,如今對金髮女郎的刻板印象已經深入人心,

不少人已經把“金髮女郎”當做自己消費、消遣、排解壓力的方式,

而金髮女郎的刻板印象也已經成為了社會問題,對少數女性群體的一種極端偏見。

如今,在網路已經發達的今天,“金髮女郎”的刻板印象已經遍佈全球,這其實是一種對少數女性群體錯誤的認識,也是一種膚淺的偏見。

在西方,“金髮女郎”為何成了“傻白甜”的代名詞?

例如,我國對整容手術和部分人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偏見,

這就延伸出了國內網路的流行詞彙“綠茶”“網紅臉”等對少數群體的不理解和刻板印象。

同時,社會上的一些事件也讓人有意無意對少數群體存在偏見,例如我們在找工作的途中,不少人會因為顏值高而優先被錄用,而那些真正擅長這份工作卻不善表達的人則被淘汰。

造成了不少企業人資管理出現了用人錯誤和漏洞。除此之外,不少男女在結婚之前都奉行一句話:“有弟弟的女孩絕對不能娶。”這樣十分膚淺的刻板印象,能給少數群體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傷害。

在西方,“金髮女郎”為何成了“傻白甜”的代名詞?

在當今網路發達的社會體系中,網際網路是我們獲取資訊和發表言論的重要途徑。有的時候,一篇文章,一個言論,或許能帶動一個重大事件的進展。而日漸增大的節奏和壓力也讓人們的心智變得有些無法分辨是非。

在人類的觀念中,第一眼看到的東西往往都是最真實的有的自媒體寫手只為了博眼球,

這就給人們造成了錯誤的價值觀,對少數群體形成了刻板印象。

這裡要說明一點,看到諸如“金髮女郎”這樣的形象時候,首先要有自我的判斷和分析以及理智的思考,不少自媒體作者為了自身利益不惜創作一些獵奇的內容,

且十分奇葩,透過這些內容,社會的女性形象也逐漸被扭曲。

在西方,“金髮女郎”為何成了“傻白甜”的代名詞?

但是,受到如今社會的影響,我們在潛意識中其實也在蒐集這些“奇葩”的資訊來滿足自身、緩解壓力等。

舉個例子,如今消費主義的盛行確實嚴重影響了我國女性的形象,拜金女等讓人們對女性的認知扭曲,不少女性自己也受到了影響。

對於我們來說,在這個資訊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要不忘初心,善於思考,一定不要受到一些媒體影視作品的影響,

甚至被無良媒體“借刀殺人”,稱為他們發聲的渠道。

只有我們保持自己的本真,才能真正摧毀刻板印象這面社會高牆。同樣,阻止偏見才能減少對少數群體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