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5年,我花200萬給父母買了套房:人生,就是漫長的自我訓練

畢業5年,我花200萬給父母買了套房:人生,就是漫長的自我訓練

畢業5年,我花200萬給父母買了套房:人生,就是漫長的自我訓練

大家好,十一假期剛結束,今天跟大家嘮嘮家常,說說我畢業這幾年的一點感想。

為啥突然有這個感慨呢,

因為今年十一假期,總算完成了一件大事,我給爸媽買的房終於裝修完了。

先說說這套房。

當然這套房並不是在北京買的,畢竟咱現在還沒有那麼豪橫哈哈哈。

這套房買在我老家山東東營,面積180 平,從買房到裝修的錢都是我拿的,現在還沒細算,雜七雜八算下來估計要200 萬。

我覺得裝修還算挺滿意的,全程簡約風,也比較符合我的審美。(點選可看大圖,為了美觀我摺疊了)

畢業5年,我花200萬給父母買了套房:人生,就是漫長的自我訓練

畢業5年,我花200萬給父母買了套房:人生,就是漫長的自我訓練

畢業5年,我花200萬給父母買了套房:人生,就是漫長的自我訓練

畢業5年,我花200萬給父母買了套房:人生,就是漫長的自我訓練

國慶回去住了幾天,emmm ,我不謙虛地說啊,感覺哪哪都好。

說起來我在北京一個人住 110 平也算很大了,但是跟這套房子比,感覺就是……

之所以有點感慨,是因為回看剛畢業那一年我才拿三千多的工資,到現在能拿 200 萬給爸媽買房子,感覺到了一個新的人生節點。

畢業5年,我花200萬給父母買了套房:人生,就是漫長的自我訓練

雖然我也不算什麼有錢人,事業也剛剛起步,但回看從上學,到畢業求職,再到創業這幾年,感慨良多。

所以今天特地寫一篇小文,來做個簡單的覆盤,分享一下最近的一些思考和心得。

01。

追求平滑的人生曲線,讓自己不斷「逼近」更好

坦白講,我從小學習都不是特別好。但我有一條平滑的人生曲線。

什麼意思呢?就是用漸進的方法,一點一點讓自己變得更好。

因為我知道有些目標太難了,我的天賦也沒那麼好,但幸好我有很長時間,可以漸進地實現人生目標。

我家是東營一個很普通的家庭,讀小學的時候,我爸媽最大的擔憂,是我考不上初中怎麼辦,畢竟那時候我經常偷懶不做作業,在班上也就是個中下游,時不時就被叫家長。

我剛讀初中的時候,估計在全年級兩百多名,全縣排一千多名,我爸媽擔心我萬一考不上高中怎麼辦。

但是我中考前,我爸媽就已經不太擔心了,因為我已經非常勤奮了,經過三年我已經能打到全班前十,全縣兩百多名了。

剛讀高中的時候,我才是班裡二十多名勉強中游,但是到考大學時我已經是全班第一了。我每天只睡五小時,戒掉了一切社交和娛樂,拼了命考進了老牌 985 蘭州大學。

13 年我決定放棄保研資格,想考北大的碩士,儘管過程無比艱苦,幾乎沒有人看好我,甚至我自己也做好了失敗就二戰的準備,但所幸一戰就考上了。

16 年北大畢業之後,因為戶口去了北京一家行業報,月薪只有三四千,只好開始寫文章做新媒體副業,沒想到竟然開始賺錢了,終於可以不用跟爸媽要錢過活了。

在報社工作了兩年,雖然大家的氛圍很好,為了個人發展我還是離職了。但因為在報社拿了戶口,我交了 20 萬離職賠償費。

雖然當時能賺一點錢了,但畢竟工作的時間還短,最後這 20 萬的很大一部分,還是跟父母和朋友借的。

前兩天翻到當時交錢的銀行回款單,還有點唏噓。

畢業5年,我花200萬給父母買了套房:人生,就是漫長的自我訓練

但我一點都不後悔,因為我離職之後的 18 年底,算下來就年薪百萬了,職業發展遠比那 20 萬賠償有價值的多。

現在我全網 300 萬粉絲,也有了一點點事業基礎,能夠給自己和爸媽更好的生活了。

大家可能看出來了,我不是那種天才型選手,開局不怎麼好,成長過程也沒有特別驚豔,甚至需要付出比別人多很多的努力,才能有一點點起色。

但我想盡辦法在每個環節都向上走,雖然現在也沒有特別成功,但十多年下來成長顯著。

十一回家,我好多朋友還是反覆唸叨,真沒想到你最後能去到北大。

其實還藏了一句,沒想到你還能賺那麼多錢。

這一切說白了就是「自命不凡」,認為自己配得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只能進,不能退。

前幾天微博上有個讀者問我,你有沒有 Peer Pressure?(同輩壓力)你又是怎麼處理的?

我說我沒有這玩意啊。

以前可能確實有,比如羨慕別人,比如痛恨自己,比如懊悔過去,但後來我發現,

大多數我想要的,早晚都可以透過努力得到。

既然早晚都屬於我,我為什麼要有壓力呢?有這個時間,還不如逼自己一把往前走,來得更實在。

這也是我的人生理念,不管多苦多難,一定要往前走。

因為只有往上走才會更快樂,哪怕現在辛苦一點,但你知道未來會過得更幸福。

所以不要給自己設限,你遠比自己想得更強大,你也配得上更好的生活,只不過需要你自己去爭取。

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02。

永遠保持「普敬」心態,期待自己的成長和提高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很多大佬都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氣質,一種是自信,覺得自己早晚有一番成就;一種是自卑,覺得誰誰都比自己好。

這兩點看起來很矛盾,但也很自洽。

自信是成事的基礎,幹什麼都信心不足的人,是很難幹成的。

自卑是因為能看到別人更強的地方,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裡。

自信又自卑的人,就容易產生一股成長的動力,希望自己永遠能夠進步。

而現實中,我們要麼是太自信,認為自己天下最牛逼;要麼是太自卑,認為自己天下最垃圾。

但不管是自信多一點,還是自卑多一點,都很容易踩進一個陷阱,就是認為自己要麼不需要提高,要麼根本無法提高。

明明混得不咋地,還認為自己不需要改變?明明進步空間那麼大,還認為自己不能改變?

不瞞大家說,我以前也這樣。

比如考上北大之後,我覺得自己還不錯,結果發現有些人的天賦、背景,是你怎麼努力都無法超越的。

比如我剛開始工作的前三年,每年收入翻一倍,覺得自己還不錯,結果總能看到有大神無法超越,事業和收入遠比我強,可能還比我年輕。

所以我特別喜歡禪宗六祖惠能的一句話:

「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

大意就是人要學會「普敬」:

既要尊敬別人、永不輕視他人,從別人身上學到東西。同時也不要輕視自己,相信自己永遠可以更好。

能做到普敬的人,不可能不賺錢,因為他們看到比自己強的人衷心尊敬,看到新的事物趕緊學起來,在提升自己的事情上絕不吝嗇,從不固守舊的經驗和邏輯,永遠意氣風發,跟這樣的人在一起,做什麼都讓人振奮,怎麼可能不賺錢呢?

03。

保持對自己的體察,刻意持續訓練自己

佛家八正道里,倒數第二的就是正念,認為只有做到正念才能做到正定。

大意就是說,人之所以有諸多煩惱,就是因為心緒不在自己身上,過多關注外物。

如果你能把信念收回自己身上,時時體察自己的狀態,理性面對自己的狀態,就能做到正定,智慧自然會升起。

我們說的再樸實一點,就是「自我」才是一切的根基,但我們大多數時候並沒有關注自己,反而一直把「心意」牽掛在外物上,被動應對外界的變化。

過於關注外界,就很容易被外界的事情帶走,你就很難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你在面對恐懼、懶惰、虛榮這些負面情緒的時候,就很難堅持目標。

應對這種狀態,沒什麼一步登天的辦法,只能不斷學著體察自己的狀態,然後不斷地追問自己,糾正自己,訓練自己。

走上社會之後,你就必須要學會自我訓練,才能有所成長。

比如我一直有意體察自己的「恐懼」,訓練自己直面恐懼。

我會告訴自己,所有「情緒」本身都沒有意義,幹完之後不管成敗,情緒都會很快消失,所以根本不用在意當下的情緒。

我只需要考慮這件事該不該幹,該乾硬著頭皮也要幹。

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也不怎麼會寫,每次動筆之前都非常抗拒。

我就會問自己,這種抗拒是單純害怕,還是懶惰,或是因為沒做好選題和選材不想動筆。

如果是前兩者,就告訴自己負面情緒完全沒意義,硬著頭皮上就是了。

如果是後者,那無非是把工作做好就完了,省得拖延更久更麻煩。

時間久了我就發現,雖然戰勝恐懼非常困難,但只要事情過了,負面情緒就會迅速消退。

雖然我現在還會抗拒一些事,但基本上都能夠戰勝自己的恐懼。

是不是聽起來很簡單,但這就是自我訓練的力量。

當我們在學校的時候,老師會根據你每次考試的情況,給你制定訓練計劃。

但當你進入社會之後,你就要以人為師,以己為師,給自己制定訓練計劃。

畢竟

只有你瞭解自己的情況,只有你真正關心自己,只有能能夠掌控自己,所以也就只有你能夠訓練自己。

現在我感覺,人這一輩子就是一場漫長的遊戲,好像是在打怪升級,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麻煩要解決。

讓我們焦慮的,並不是怪太難打,也未必是開局裝備太差,更可能是在這場漫長的遊戲中,始終找不到升級的方法,甚至連升級的希望都看不到。

可怕的是停在原地,帶來的氣餒和挫敗感。

從這個角度出發,就說明我們的「自我訓練」出了問題,因為問題總能夠解決,只不過需要去我們尋找突破的關隘,要花十二萬分力氣訓練自己。

這件事沒什麼好辦法,只能慢慢找,只能慢慢學。

如果失敗了也不要氣餒,反正人生那麼長,總能找到的。

當然在這件事上,我也還是一個初學者,但很高興能跟大家一起攜手成長。

朋友們,加油。

*作者簡介

阿秀,一個追求“句秀、骨秀、神秀”的文字夢想家,一個熱愛碼字的個人管理專家,36Kr特邀作家,多篇文章全網收穫千萬級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