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PEST分析模型的中國共享出行服務的有效性研究

1。 介紹

共享經濟的定義是透過整合網際網路和其他現代資訊科技,共享大量分散的閒置資源以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經濟活動。中國的共享經濟發展起步晚於其他國家,但是它已經滲透到諸如知識共享、生活服務、金融、交通、物流等諸多領域。共享經濟服務在交通領域的表現即共享出行服務,其已極大改變了中國傳統的交通模式。

1。1 共享出行服務概覽

共享出行服務是指所有智慧出行模式的總和,其整合了社會閒置交通資源,如汽車、座位、駕駛技術,利用大資料高效匹配交通供求關係,最終依靠共享經濟背景下的網際網路平臺實現共享出行。

中國共享出行服務的發展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 起步階段(2010年9月-2012年12月):基於位置的服務(LBS)和移動客戶端的結合,在一線城市,由於“打車難”問題的嚴峻性出現了十多個共享出行平臺。

(2) 競爭階段(2013年1月-2015年2月):因得到大量資本的支援,共享出行平臺的規模和競爭急劇增長,進一步擴張到了二三線城市。滴滴和快的的戰略合併使其處於領先地位。

(3) 差異化階段(2015年3月-至今):各個平臺之間的競爭趨於分散化,業務種類差異化,每個平臺都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1。2 共享出行服務的典型形式

(1) 普通的共享出行服務

傳統的計程車共享出行平臺和汽車租賃行業是以首汽和神州租車為代表的B2C模式。這種重資產模式因為高額的汽車購買費、維護費、司機工資與福利費用使服務價格較高,但是能確保相對標準化的服務。

私家車加入共享出行平臺提供以盈利為目的的服務,為遵守現行規則,司機需要簽署“四個協議”,即與平臺、汽車租賃公司、勞務派遣公司、以及乘客之間的協議。私家車擁有者本質上選擇了一種輕資產的P2P模式。根據汽車型別和司機駕駛水平,服務可以分為豪華級和經濟級,漢語分別稱之為專車和快車。

(2) 拼車服務

私家車也會提供非盈利的拼車服務。滴滴出行、優步、滴答拼車平臺都聚焦於該領域。以滴滴出行為例,“快車拼車”有全職和兼職司機,司機接了第一單後,平臺將安排有類似路線的訂單給司機。“順風車”都是兼職司機,其採用預約模式。

(3) 自駕服務

透過在B2C和P2P模式下提供分時自駕服務,傳統的汽車租賃行業也得到了升級。Go Fun和神州租車採用B2C模式提供短期和長期的汽車租賃服務,其中Go Fun聚焦於新能源汽車。以PP租車和優優租車為代表,其採用的是P2P模式,將閒置的私家車整合到汽車租賃平臺。ofo的共享單車採用B2C模式第一個將共享單車應用到校園。學生將自己的腳踏車貢獻給ofo,因此得到了使用其他ofo單車的權利。其他學生需要根據出行時長、距離和停車密度在微信上付費。圖1展示了這三種典型的形式:

基於PEST分析模型的中國共享出行服務的有效性研究

圖1:共享出行服務的典型形式

2。 實驗性

2。1 PEST分析概覽

PEST分析是指從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方面進行的宏觀狀態分析。在本章中,PEST分析能夠用於更好地理解目前中國共享出行服務的宏觀狀態,在下一部分將討論數字的有效性。

2。2 共享出行的PEST分析

(1) 政治因素

2015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宣佈將逐步實施改革出租車管理權的新法規。與此同時,針對“專車”的新法規草案將其定義為打車服務。拼車也早在2013年就得到北京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的鼓勵。

(2) 經濟因素

2015年,共享經濟的整體市場規模約19560億元,其中包括18100億元的交易額和1460億元的融資。在這種背景下,滴滴出行、神州專車、優步、易道等出行共享平臺不斷開展融資活動。

(3) 社會因素

傳統的巡航計程車服務和沿路招呼的方式使司機和乘客的需求匹配效率低下,拒絕接駁以及服務監督不佳變得普遍。未被滿足的需求導致人們主要偏向於購買私家車,但是,購買司機車的人又必須忍受一系列規則,例如車牌搖號、單雙號限行、擁堵費和停車費等等。

(4) 技術因素

在十二五規劃期間,新一代行動通訊和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高階軟體和伺服器技術的發展成為當務之急。網際網路、智慧移動終端技術、基於位置的服務(LBS)、大資料和智慧動態分配等資訊科技促進了共享出行服務的誕生和發展,如圖2所示。

基於PEST分析模型的中國共享出行服務的有效性研究

圖2:共享出行服務的典型技術形式與應用

3 結論和討論

(1) 政治有效性:共享出行服務促進傳統交通的轉型和升級。

大量私家車參與共享出行服務,為計程車管理改革做出了貢獻,傳統汽車租賃公司和汽車製造商也進行了轉型和升級,由此形成了多種形式共存的情況。但是,動態且相應便宜的定價標準對正在經歷改革的計程車行業造成了衝擊。運營執照分配和整合監管成為了共存情況下面臨的挑戰。

(2) 經濟有效性:共享出行服務增加了就業收入。

碎片化的時間使人們尋求更加靈活的就業模式,共享出行服務正好滿足了這種需求,逐漸形成了大規模的自由職業者。順風車註冊司機總量大約有1000萬,滴滴出行70。3%的司機是在2016年1月底之前註冊的。圖3顯示,專車乘客和計程車司機在兼職司機方面的意願高度一致。另有調查報告顯示,40%的專車司機每個月的收入可增加1000元至3000元,兼職司機的收入增加幅度更加顯著,如圖4所示。

基於PEST分析模型的中國共享出行服務的有效性研究

圖3:願意提供出行共享服務的意願 圖4:對專車司機收入增長的影響

(3) 社會有效性:共享出行服務改變了交通和環境狀況。

根據滴滴出行釋出的《2015年中國智慧出行大資料報告》顯示,2015年,拼車每天能減少114。3萬的出行量,換句話說,就是能提供同等的運輸能力。順風車首次參與春運,將190萬乘客送到家,相當於2568列8節車廂的高速列車的運輸能力。共享出行服務,順應了“供給側改革”政策,透過整合閒置私家車而非購買私家車將運輸供應能力最大化。

對於那些擁有私家車的專車乘客來說,每天透過私家車出行的出行量減少了9。2%,每週5天的出行和噪音分別減少了4。6%、4。1%,每週1至3天的出行增加了3%。對於那些沒有私家車的人來說,共享出行服務積極地減少了15。24%的購車需求,如圖5所示。這種現象表明,共享出行服務有助於降低駕駛的頻率,理性地購買私家車。

基於PEST分析模型的中國共享出行服務的有效性研究

圖5:對出行行為的影響 圖6:對出行時間的影響

圖6所示,一輛計程車的空載時長超過2小時,專車乘客的出行時長超過30分鐘,透過共享出行服務,時長縮短了17%。因此,計程車的無效巡航可能會加劇整個交通系統的擁堵,透過減少這種干預,共享出行服務能夠滿足更多需要及時迴應和平穩駕駛的出行需求。

進而,透過拼車減少的出行量,一年能夠節約5。1億升汽油,相當於減少1355萬噸的碳排放量,增加11。3億的植樹生態補償量。共享出行服務受到高度重視,將進一步加強對環境的貢獻。

(4) 技術有效性:共享出行服務促進了網際網路汽車生態的形成。

如圖2所示,先進的技術已廣泛應用於交通服務中,透過攜帶工具進行追蹤,共享出行服務促進了上游汽車製造商產業的發展。艾媒網的研究顯示,中國的汽車網路市場分別在2014年、2015年實現1100億元和1560億元的營收,分析指出,汽車網路還處於初級階段,生態系統並未完全形成。

低市場吸引力,低監控資料利用率,製造後重新安裝的高成本成為阻礙因素。以滴滴出行釋出的“合作伙伴商業計劃書”為例,所有參與者僅需支付不到20000元的押金,就能從與滴滴出行合作的汽車製造商那裡獲得一輛新的小汽車,與勞務公司簽訂合同後,司機就可以開始接單。這個策略能夠有效解決以上問題,為汽車製造商建立車聯網生態鏈。

4。 結論

基於PEST分析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共享出行服務已經創造了積極的有效性,但對以下問題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首先,共享出行服務對孩子、老人、殘疾人、孕婦群體,缺乏足夠的關注;此外,共享出行主要聚焦於機動車輛,開始初步嘗試腳踏車,接下來的發展應該強調最佳化交通結構。大資料包含個人偏好,國家宏觀趨勢,因此必須加強技術確保安全。

備註:該文從2016國際資訊科技促進大會論文集中“Research on Effectiveness of Ride-sharing Service in China Based on PEST Analysis”一文翻譯整理而來,僅供學習使用。如需檢視原文,請點選下方“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