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轟聯想絕不是殺富濟貧,而是中國科技崛起的路線鬥爭

最近這幾天,在大眾“輿論場”長期不受待見的“聯想集團”又被罵了。

關於“聯想”的黑點,過去有“坐吃山空”,“技術空心化”,“美國良心”等等。

這次聯想再次被罵,輿論火力點起初集中在退休柳傳志年薪一個億,董事長楊元慶年薪一億七千萬,甩開蘋果董事長庫克幾千萬。

聯想這次又捱罵,是因為管理層薪水太高?難道全民輿論是被“紅眼病”裹挾?

炮轟聯想絕不是殺富濟貧,而是中國科技崛起的路線鬥爭

難道民意洶洶都是“嫉妒高薪”的殺富濟貧?

壹、被罵源於“科創板一日遊”!

這次聯想董事長與退休的柳傳志高薪被罵,是這次“輿論風暴”的中間支流。

這次民意討伐聯想的根源,是“聯想”的“科創板一日遊”!

就在國慶節前的9月30日,聯想集團官宣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

全國人民剛剛度過一個全民旅遊的國慶黃金週,節後復工第一天,么蛾子就來了。

10月8日,聯想卻被撤回上市申請並被終止上市稽核。

聯想集團的A股上市申請從受理到終止,看起來經過8天,實際上只有1個工作日,絕對史無前例!

聯想集團,作為常年待在全球500強榜單的巨無霸企業,也有著“高科技企業”的背書,如果是有“財務或者股權糾紛,經濟糾紛”等負面影響,必然會經過漫長的稽核終止。

一天就被終止,證明是企業自身條件,一遞上去就發現不合格。

科創板,顧名思義,是國家高層經過金融頂層設計,新增的“支援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融資的金融市場。

可以說,“科創板”的企業,都是國家未來攻克“掐脖子領域”完成產業升級,科技崛起的重要力量。

聯想集團竟然一天就被科創板否了,只有一個原因:科創屬性不足。

通俗地講:就是聯想的科研投入,讓它不配稱為一個“科技創新型”企業。

關於這一點,從聯想公佈的資料來看,它是不服氣的!

根據聯想公佈的最新財報,截止今年一季度3月31日,企業研發人員共計10216名。

一個科技企業,科研人員破萬,你能說我“不夠科研創新”麼?

再看研發資金投入,在剛剛過去的2020/2021財年,聯想的研發投入更是高達120。38億

炮轟聯想絕不是殺富濟貧,而是中國科技崛起的路線鬥爭

過去3年,聯想便投入近340億元用於研發,可見每年投入都在100億以上,而且穩步增長。

並且聯想承諾“三年裡研發投入再翻番”,這個研發投入總金額,放眼科創板,幾乎是“頂流配置了”!

可是不容忽略的一個事實是,聯想是“全球500強”的科技企業,靠著“攢電腦”,營業收入高得嚇人。

無論是科創板,還是國際機構評測科技公司,考察的最核心指標是研發資金投入的營收佔比。

過去三年,聯想每年的研發投入雖然超過100億,可是三年營收佔比是:2。98%、3。27%和2。92%。平均3%左右。

反觀科創板,許多中小型,新生型科技公司,年度研發投入佔比超過30%。當然,這裡面有企業體量的原因,可是科創板大中小科技公司綜合測算,平均研發投入佔比也超過12%,是聯想的四倍。

國內經常拿出來作為科技企業標杆,也作為聯想參照物的華為,2020年研發投入1419億,營收佔比15。9%。

華為作為營收超大體量企業,科技研發投入佔比依舊超過科技企業平均值,研發佔比是聯想的5。4倍,淨投入是聯想的12倍。

這次炮轟聯想最終集中在柳傳志和楊元慶的個人薪資上,是因為大家透過仔細研究“聯想研發投入”,還發現新的貓膩。

聯想平均不足3%的研發投入已經低的可憐,結果被發現超過60%的研發費用都是研發人員薪酬,其中包括退休專家柳傳志的一億年薪。

北風沒看到“原版檔案”,只能說如果屬實,那麼這位“退休老專家”,一個人就拿走了研發投入的1%,董事長楊元慶的薪水裡,有沒有“研發投入”的佔比,沒有查到,可如果核實了,也希望相關部門核實一下,退休老專家提供了“什麼核心技術”,價值研發經費的1%?

貳、“美國良心”源於“技術空心化”

剛剛過去的這一財年,聯想營收突破4000億人民幣,達到4116億人民幣,在中國科技企業裡堪稱巨無霸。

至今,聯想還是全球第一“PC電腦”銷售品牌,因此聯想多次宣稱,他也是“為中國人長臉”的國貨崛起。

可是聯想從三十年前發跡於“中關村”,帶有中國科技夢的電子品牌,幾十年發展,主業依然極端“單一化”。

在4116億的營收裡,整個智慧裝置集團營收3687億,佔比接近90%,這其中個人電腦和智慧裝置營收3287億,佔比達到80%。

也就是說,聯想電腦這個“科技型國貨龍頭”,超過80%的營收來自於賣電腦,手機,智慧手錶等智慧穿戴裝置。

好,你賣電腦賣成全球第一,可以吹一波,那你賣的電腦裡,多少核心技術屬於聯想自己呢?

聯想作為電腦巨頭,核心系統不是自己開發的,高階晶片這樣的核心硬體也不自我研發,多年以來,全民都說聯想是電腦“組裝廠”,攢電腦的小攤販,聯想無力反駁。

聯想為什麼敢於“系統也不研發”,“晶片也不造”,因為他篤定只要他舔得努力,美爹的制裁就不會傾瀉在他身上。

過去幾年,對聯想的炮轟主要集中在國際通訊標準會議上,聯想投票支援高通,背刺華為事件。

聯想一度聲稱,這是“技術選擇”,與愛國無關。頗有“科學無國界”的高逼格。

讓人難以相信的是,聯想做出“背刺投票”的時候,並沒有美國政府的脅迫或者“二選一”的斷供威脅。

聯想做出“跪舔高通”的決定,確實是“自發”的,也確實是“科學的”選擇。因為聯想的本質是“毫無研發”的科技空心化,“真實有效專利”空心化的大企業。

科研空心化,讓聯想的全球營收,極端依賴美國系統與美國晶片供應商。有人會懷疑,反正是攢電腦的,改換門庭,攢國內元件,不一樣有市場?

首先,失去了“進口配置”的光環,聯想幾十年賺容易錢的“超額利潤”,都會很快失去。

其次,因為沒有自主研發,沒有核心專利反制,對美國科技巨頭的斷供或者制裁,怕到了骨子裡,於是主動逢迎。

所以聯想並不是“美國良心”,只是躺平了,願意喊出聲賺容易錢的“特殊工作者”而已。

叄、“技工貿”與“貿工技”的路線之爭!

這次聯想集團作為世界500強,在科創板一日遊,將它多年的“科研投入不足”短板數字化的暴露出來。

引發炮轟的原因是:知道你爛,沒想到這麼爛!

知道你研發不如華為投入多,可沒想到佔比只有3%全國絕大多數皮包公司恐怕也就這研發佔比。

炮轟聯想絕不是殺富濟貧,而是中國科技崛起的路線鬥爭

知道你研發佔比小,可是體量夠大,如果用在“刀刃上”,也能為中國科技攻關貢獻自己的力量,可是居然超過60%研發經費發工資?

知道研發人員要用高薪養著,華為招募的天才少年,不也是入職就年薪百萬麼?可你居然把一億發給了退休老闆?你公佈一下退休老闆這一年有什麼科研成果,抵得上一百個華為天才少年?有成果我立馬登文道歉!

聯想作為一個年營收4000多億的企業,董事長薪資比蘋果的庫克高几千萬,我們可以理解成聯想的賺錢能力,或許不輸給美國的蘋果(因為蘋果的研發投入佔比超高)。

可是營收這麼高,賺錢能力也不差的世界500強聯想,為什麼不肯花錢投入科技研發呢?

1984年,成立之初的聯想不是這樣的!

1984年,柳傳志與10名中國計算機科研人員在北京一處租來的傳達室中開始創業。

大家都覺得“聯想”的品牌名很有意境,可這不過是“音譯”,聯想當年的英文品牌是“legend”,中文意思是“傳奇”,二十年後,聯想為了品牌國際化,用原來品牌的“Le”,加上拉丁語“Nova”(含義為新的),以“新聯想”的姿態面向世界,才有了我們熟悉的“Lenovo”。

1984年,剛剛組建的聯想公司,靠的是自主研發取勝。公司研發的聯想~漢卡可將英文作業系統翻譯成中文,並且在80年代年銷售十幾萬套。

不要小看一年十幾萬的銷量,那是因為那時候中國的電腦基數就非常少。

可以說,“聯想式漢卡”的研發,促進了電腦在中國的市場開拓。

提到“聯想式漢卡”,就要提聯想創業時的總工程師,漢卡的創造者倪光南。

在後來的1994年,我國開始設立兩院院士之後,倪光南就是我國的第一批工程院院士。

可是在1999年,作為董事兼總工程師的倪光南被聯想解聘,就因為他和柳傳志爆發了影響一代科技人的“科技企業發展路線之爭”。

當年,倪光南提出聯想要壯大,成為民族振興科技企業,必須要走“技工貿”路線。

所謂“技工貿”,就是以科技研發和核心技術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其次是產品代工,最後是依靠商貿獲取超額利潤。

柳傳志則提出完全相反的“貿工技”路線,表示聯想應該利用“品牌優勢”,先做大“商貿市場”,然後透過代工製造,快速擴大產能,佔據國際產業鏈的一環,等到“貿”和“工”獲得了足夠的利潤,再反哺“技”,加強技術研發。

當年倪光南黯然離開,柳傳志在聯想一家獨大,就表明柳傳志“貿工技”的發展路線獲得了勝利。

這二十多年,“貿工技”的發展路線,讓聯想賺到了全球市場的商貿利潤,也在代工模式中,遊刃有餘。

直到最近幾年,才因為“技”的投入不足,體現公司天花板提前降臨的發展短板。

聯想過去二十年活得很滋潤,也就讓“貿工技”的發展路線,帶偏了無數科技新型企業。

所有的企業都希望透過“新模式”“新的代工方案”,前期賺取高額利潤,可是這種利潤賺得太爽,誰又願意反人性的割自己一刀,去搞艱苦的科研投入,賺艱難的錢?

這次炮轟聯想,就是要炮轟“貿工技”的科研發展捷徑。

許多人都說,如果聯想當年能走“技工貿”的發展路線,以科技研發和創新專利為核心競爭力,再去發展新工藝,拓展貿易利潤,恐怕會成為不輸華為的企業。

但如果仔細觀察華為的發展歷程,會發現華為初期是一個“貿易型”小公司,甚至可以算是“貿工技”路線發展起來的科技創新企業。

北風認為,“技工貿”與“貿工技”的科研發展路線,在不同公司不同階段的發展程序中,並沒有絕對的優劣,。

華為的成功,在於短暫的“貿”和“工”之後,很快的脫離“賺舒服錢”的領域,用幾十年的時間,來走“技”這條路。

聯想的失敗,在於公司成立37年了,號稱“貿工技”路線,可是幾十年在“貿”和“工”賺夠了舒服快錢,始終不願意切換到“技”的領域,靠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發展。

如果靠“貿”和“工”賺舒服錢的聯想,可以幾十年一直快活發展下去,中國還有什麼科技企業,願意選擇艱難困苦,破繭成蝶的科研創新之路?

讓科技創新企業,堅定“科技研發”主導公司發展的創業道路,才是炮轟聯想的內在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