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後使用者最想買的不是一部手機更不是手環而是智慧手錶,為什麼

​智慧手錶關注、使用較多,對2025年前階段智慧手錶技術、產品、市場演進有3點預判,發在這裡僅供交流參考:

1.智慧手錶計算架構成型,進入效能快速提升通道、產品高效迭代期,能否跑贏基於算力演算法感測的智慧進化競賽是競勝基礎,智慧手錶也將因此成為獨立而非依附型的強感測強智慧終端。

華米剛舉行的實際是一場核心技術釋出會,新一代產品全功能上市要到今年第四季度

晶片、作業系統甚至感測器都自己做,小米生態鏈企業華米的這條路能走多遠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藉此契機對智慧手錶的技術產品和市場進化趨向可以有所觀察。

智慧手錶毫無疑問將成為算力、智慧水平增長最顯著的強感測

強智慧裝置

。這是手機之外個人智慧領域最重要也是最激烈的一場軍備競賽,晶片、計算架構的快速深度迭代能力成為關鍵。

雙核RISC-V架構晶片,CPU+GPU+FPU/NPU,C2協處理器,華米至此形成比較成熟穩定的計算架構,不過今年3月流片的華米黃山2S更像是去年6月釋出的黃山2的升級版,運算效能提升18%,執行功耗、休眠功耗降低幅度比較大,分別達56%、93%。

蘋果在售的6代手錶的主控晶片S6基於iPhone 11上的A13魔改而來,雙核低功耗,比前代效能提升20%,算力在黃山2S之上,對智慧手錶應用生態、裝置協同支援度更好,但雖然號稱低功耗,但實際耗電驚人,通常一天就沒電。華米三代Amazfit預計常規使用真實續航能到7天左右,節電模式可以續航30天。不過傳聞Apple Watch Series 7可能採用重新設計的體量更小的主控晶片,S7個人預判有可能不再只是基於A系列魔改而是全新設計、新工藝製程的真正適用於智慧手錶等可穿戴裝置的晶片,Apple Watch的拉垮續航可能會有明顯改善。

基於通用計算架構的高效、多能、省電的專用晶片,是智慧手錶主控晶片的發展方向,華米在這個方向比蘋果、華為、三星等走得更遠。黃山就是基於通用計算架構充分精簡最佳化的專用晶片,與相關資料引擎結合度好,能效比高。但蘋果之外,還有高通、三星、Nordic、聯發科、Actions、Ambiq Micro等一批可穿戴裝置主控晶片非常有實力的供應商。海思A1之後將會如何不太清楚,不過華為智慧手錶銷量2021Q1已經做到全球第二。總體來說華米是以一己之力構建硬體系統垂直生態,要和開放分工協作的整個產業進行一場長期競賽,選擇RISC-V路線並自研晶片思路非常精到,足夠專足夠銳,的確非常符合華米自己所說的專業主義,但長期而言在基於算力演算法感測的智慧進化競賽中能不能跑贏其它廠家,是個懸念。

2.健康監測管理意味著智慧手錶找到了長期獨立價值屬性,這也意味著這個領域的玩家必須進入從感測+演算法+晶片到應用+雲+資料+系統+服務的全鏈競爭,走得越遠要求越高,沒有回頭路。

2021年將是智慧手錶真正成為健康手錶的一年,而成為健康手錶意味著智慧手錶與手環形成顯著區隔,開始真正找到自己的靈魂,由此也徹底實現市場逆襲。而手環,對使用者來說盡管有輕便、長續航優勢,但功能過於簡單,使用者越來越感到雞肋。

5個因素可能導致2025年前後,智慧手錶與手環開始進行市場交叉換位:多感測器支援的多種健康監測和管理功能,高整合度下的效能提升和體積重量控制,強智慧終端形成豐富的應用生態,多場景多裝置協同互動能力的顯著提升,續航問題的徹底解決。

所有5個因素當中,健康監測與管理成為最突出、關鍵的因素,尤其心電、血氧、血壓的健康金三角的形成,比過去手環的計步、心率、軌跡的運動鐵三角價值大多了。智慧手錶在使用者端終於找到了長期立身之本。相關感測、演算法對使用者來說,也終於到了可用的程度。

華為、OPPO去年試水健康概念智慧手錶,以ECG心電檢測為主要賣點,但心電、血氧、血壓沒有做到兼備。今年華為釋出了血壓檢測功能的手錶但還沒有上市,正在內測。華米這次釋出了PumpBeats血壓監測引擎,30秒一鍵測量,後續實現24小時連續監測。連同此前已有的5個健康AI演算法引擎——基於大資料的運動引擎ExerSense、個人健康評估系統huami-PAI、血氧引擎OxygenBeats、睡眠引擎SomnusCare和心率引擎RealBeats(可生成ECG心電圖),6個引擎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結構。不過類似DIDO等二線三線品牌,這些功能早就有了,只是準確率怎麼樣不得而知。

不過蘋果早在2018年推出的4代手錶上,就推出了ECG心電檢測功能,領先國內一眾廠商。2017年內部研發的樣表就有血壓檢測功能,由於不夠簡單快捷成熟,最終並未採用。2021、2022年的7代或8代Apple Watch可能會將血糖檢測引入智慧手錶,無創檢測感測器技術為蘋果自研,技術難度足夠大,其它廠商想要跟上可能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這樣一來蘋果比其它廠商的金三角多了一個角。從健康功能角度看,個人估計智慧手錶會在心電、血氧、血壓、血糖這四項功能都有了以後,體系結構會相對穩定一段時間,進入內在提升階段:以感測器迭代提升檢測穩定性和準確性,以AI/演算法的迭代提升使結果向專業檢測逼近,以資料引擎技術迭代提升分析管理的豐富性和健康監測的可用性,以雲服務遠端醫療服務的拓展來提升健康監測和管理的深度價值,也使得使用者更為信賴和接受。

要成為主流產品,至少血壓、血氧、心電這三項功能必須兼具,而且產品功力PK的重點在於心電監測。蘋果今年6月底這項功能終於拿到了進入中國的許可,華米雖然18年釋出的一代Amazfit就有這個功能,但一直到去年,在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鑑別能力和挑剔度都已經達到較高水準的中國市場表現一般,使用者對其ECG檢測準確度、產品互動、市場營銷、客戶服務的評價並不高。牆裡開花牆外香,Amazfit、Zepp反倒在海外市場有不錯增長,比如2021一季度出貨量超過165萬臺,同比增長68。8%,全球第四。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全鏈競爭,這個賽道的選手才剛剛起跑,後面的路還非常長,而且華米一旦出發就沒有回頭路。

3.大小智慧生態形成:健康手錶應用生態、智慧手錶應用生態,這是兩個不同的維度;自己做生態、開放生態,這是生態化的兩難;而多裝置協同背後的智慧裝置生態,對於只做手環、智慧手錶的獨行者提出了另一個兩難問題:做自己的系統還是加入別人的系統?

其實華米上一代產品採用的就是自己的作業系統。近日釋出的Zepp OS更進一步。Zepp OS從FreeRTOS微核心開原始碼發展而來,系統包只有55MB(約為蘋果Watch OS的1/28,華米之前Amazfit OS的1/10),支援4G/5G、Wi-Fi,功耗相比Amazfit OS降低65%,續航提升190%。所有這些令人印象深刻。

三星已經放棄獨立發展自己Tizen作業系統的思路,轉向擁抱Google的Android Wear OS,部分結合Tizen系統,釋出了新系統One UI Watch。目的在於提升系統效能、續航的同時,擁抱Wear OS的開放生態,促使更多開發者向三星智慧手錶遷移。相比Tizen,One UI Watch裝置與電腦、平板、智慧電視等裝置之間的協同將有極大改善。多裝置協同也是蘋果今年五大作業系統釋出、華為鴻蒙分散式微核心作業系統的重點訴求。

儘管華米是小米系生態鏈企業,小米手環供貨商,且和小米去年10月又續簽了三年合作供貨協議,來自小米的營收佔比迄今依然高達6成以上,但是華米的“去小米化”依然不可逆轉。一方面在於上市的華米要長大,必須做自建品牌,另一方面手環難以形成價值迴流,生態化潛力有限,所以華米即使去年做到了4千多萬部的手環銷量全球第一,也必須全力開闢智慧手錶這個未來主戰場。

而小米自己的智慧手錶已經快做到第二代了,產品架構也是典型的小米風格,作業系統Android Wear OS,主晶片高通Wear,顯然是和小米手機、電視、電腦等智慧裝置一盤棋考慮。多裝置協同場景下,華米智慧手錶沒有可能進入小米生態鏈,在小米智慧生態中的位置比較尷尬。而在Google系、蘋果系、微軟系等構成的幾大作業系統生態中,華米智慧手錶像是一個左右逢源的獨行者,很難分享到他們的生態紅利。

自研作業系統因此有利有弊。另一個問題是,要有生態就必須以銷量做基礎,份額不到5%的企業如何做生態?所以華米的智慧手錶生態,個人預計重點可能在於:全力以赴做好健康/運動功能本身,在準確性、專業度、可用性具有一定優勢,超長續航成為顯著特色,與此同時做好健康服務,首先爭取到對健康/運動更在意的分眾市場使用者。不能像三星手錶一樣為有源頭活水來,也不能像小米手錶一樣背靠大樹好乘涼,只有先練好核心、做好產品、做好自己,在此基礎上不斷改善智慧協同場景下的應用跨裝置能力。這種情況下,外圍開發者數量有限,生態助推力有限,華米智慧手錶可能首先作為小眾產品存在。

好在智慧手錶市場整體處於上升通道,目前保有量6億左右,去年銷量將近2億,2025年保有量預計會到21億部。每10個手機使用者會有3。5個成為智慧手錶使用者。2025年前,在這樣一個市場裡,華米智慧手錶可能是這樣一種表現:續航第一,監測精準度第二,專業服務第三,市場份額第四。

而華米和小米的關係,可能在主動被動“去小米化”之間波動向前。三年後繼續某種形式的合作,有助於小米持有的14。5%的華米股份進一步增值。但如果智慧手錶作為獨立裝置、中心裝置之一的地位突出到小米必需大舉進攻,同時小米自己做手環、收回小米運動App的生態事項提上日程,那麼小米退出華米股份,雷軍將華米從小米生態中移出也不是沒有可能。

綜合分析,2025年前智慧手錶領域的6種演進,會使得這家企業未來繼續保持智慧手環市場全球第一的同時,成為智慧手錶領域市場前三的重量級選手,產品功能逼近甚至個別特性超越蘋果,但與小米的合作可能三年後解約,小米退出所持14。5%的股份也有一定可能。

而智慧手錶成為個人健康中心、運動中心、資訊中心、安全中心、家居中心、多裝置管理中心乃至通訊中心的趨勢已在路上,且與手機並不矛盾,蘋果三星華為小米OV必然以最大的力度全面擁抱這一趨勢。

小米和華米之間的關係,後一種可能的機率因此顯著大於前者。不過在不在小米生態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華米走自己的路,而且堅決的走,最終成功走出一條硬核原生技術驅動的智慧手錶創造之路。

合分之間,折射的其實是智慧裝置生態、智慧手錶產品形態的共同方向和不同路徑。所以,智慧手錶三種演進趨向,才是本文重點。​​​​​​​​​​​​​​​​​​​​​​​​​

這三種趨向可能都導向這樣一個結果:五年後使用者最想買的不是一部手機,更不是手環,而是一塊真正的智慧手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