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歷史上第一條公路—1925年建成的成灌馬路

現今成都的交通四通八達,已經形成了由高速公路、高鐵、民航為一體的交通網路,人們的出行十分方便。

而在民國之前,因為成都平原物產豐富,商業發達,成都平原雖因秦嶺阻隔、巫峰鎖立而一度被世人嘆為“難於上青天”的地方,但是成都卻形成了以大道四出、二江雙流城下的格局,使其成都平原水陸繁忙。

清代成都已經發展成為地區性的交通樞紐,成都驛道伸展四方,號稱四條大路,北通陝西,東下重慶,南入滇黔,西行邛雅,雖然當時成都平原的對外交通格局的雛形已經形成,但是道路網卻少有拓展。在對外交通上還是主要依靠水運,在城東的九眼橋還形成了老成都最大的水運碼頭。從錦江可以坐船順流而下,經過眉州、嘉州,入長江,成為最便捷的路徑。

四川的第一條馬路

在民國初,成都平原道路都很狹窄而泥濘,當時的交通條件已經不能適應大變革的環境,於是人們開始尋找除了馬車、轎子和雞公車等交通工具之外的其他快捷交通方式。當時的道路最多可通行雞公車或供人行。民國12年(1923年),時任四川都督兼民政長官胡景伊宣佈:利用原來川西古驛道擴寬修建成都第一條供機動車通行的“大路”。道路起於成都西城牆的清遠門,出成都縣茶店子、金泉場(今土橋),進入郫縣萬福鄉、犀浦、合興場(今紅光鎮)、郫縣、太平場、兩路口、安德、竹瓦場,進入灌縣境內,最後接入灌縣太平街,全長約65公里,所謂的“大路”只不過是土路擴寬至可並排通行2輛小車的道路。

至此四川省的第一條馬路成灌路的建設拉開帷幕。

成都歷史上第一條公路—1925年建成的成灌馬路

1925年,成都歷史上第一條可以通行汽車的對外公路正式建成,舉行了隆重的通車儀式,取名為成灌馬路。當時正值一元復始的元旦佳節,成灌馬路通車典禮在成都隆重舉行,在一片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熱烈場面中,成灌馬路正式通車!一輛16座美製福特汽車由成都駛往灌縣。先後經過了成都西門(鄉農市)、郫縣、灌縣等三處長途汽車站,從此結束了四川沒有公路的歷史,拉開了四川機械化長途交通序幕。1926年初,成灌馬路上開始通行長途汽車,在成都犀角河(今西門車站)、犀浦、郫縣、灌縣等處設定了可供乘客上下的車站,拉開了成都機械化長途現代交通的序幕。

成都歷史上第一條公路—1925年建成的成灌馬路

解放後,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中,成都被列為了全國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在交通上提出了將擴寬成灌馬路,並且延伸至阿壩境內。1956年成都第一條公路率先開始擴建為8米寬瀝青路面。

成都歷史上第一條公路—1925年建成的成灌馬路

今天的“成灌路”

時光荏苒,隨著時代的變遷。成灌馬路從最初的土路,已經發展成為成都東西向的重要交通幹道,見證著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發展歷程。成都到都江堰的交通越來越便利,城際鐵路都開通咯。蜀道不再難,天塹變通途。

成都歷史上第一條公路—1925年建成的成灌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