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可能真的不是被砒霜毒死的,因為……

武大叫道:“我也氣悶!”那婦人道: “太醫分付,教我與你發些汗,便好得快。”武大再要說時,這婦人怕他掙扎,便跳上床來騎在武大身上,把手緊緊地按住被角,那裡肯放些鬆寬。那武大哎了兩聲,喘息了一回,腸胃迸斷,嗚呼哀哉,身體動不得了!那婦人揭起被來,見了武大咬牙切齒,七竅流血。

這是《水滸傳》第二十五回:王婆計啜西門慶,淫婦藥鴆武大郎 中描寫武大郎被毒死的情景,小編每次讀到這個片段都會覺得施耐庵的這段文字描述非常成功,不僅僅將此時武大郎的病態和無助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還透過一系列語言、動作的描述真實的展現了武大郎被灌砒霜後被毒發而死的慘狀。不得不佩服施大爺在文字描述方面的獨特功力。

武大郎可能真的不是被砒霜毒死的,因為……

武大郎和潘金蓮(劇照)

佩服歸佩服,但小編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水滸傳》本為演義小說,其中絕大部分內容都是虛構而成的,在某些部分,作者為了突出高潮部分的精彩片段,肯定也會犯一些現代人看來是常識性的錯誤。

比如這段:武大郎被灌砒霜,即刻倒地而亡,就值得商榷!古代的砒霜真的那麼容易毒死人嗎?

武大郎可能真的不是被砒霜毒死的,因為……

武大郎賣炊餅(劇照)

武大郎被潘金蓮用砒霜毒死、清朝光緒帝被慈禧太后用砒霜毒死、法國的拿破崙也被砒霜毒死。在古代,不論皇室還是民間,好像用砒霜毒死人是輕易而舉的事情,而且往往都是攝入之後都不帶掙扎的,幾乎都是直接倒地身亡。

今日看來,砒霜毒死人沒那麼簡單。

至少有以下理由:

色味俱烈,易被發現

古代的砒霜並不像現代的那樣,無色無味,易溶於水。而是喝起來有點苦澀的紅色顆粒,口感就像在吃苦杏仁一樣,人喝了第一口基本上就不會再去喝第二口了,再加上古代的砒霜雜質多,含有大量的硫化物,所以顏色鮮紅又不那麼容易溶於水,也就是說:砒霜不管是兌在水裡還是拌在飯裡,都是很容易被發現的。

武大郎可能真的不是被砒霜毒死的,因為……

固態的砒霜

所以說除非是被人控制住,捏住鼻子灌,否則正常人在無意中喝到砒霜後都會立刻停下來,因為太難喝了,還不溶於水,難以下嚥!從這點看,影視劇中那些從酒飯中攝入大量砒霜後即刻倒斃的片段就不夠真實了,真實的一個正常人舌頭沾到砒霜那種怪味道肯定會停下讓廚師滾出來或者罵娘!

純度奇低,危害性小

眾所周知,砒霜能夠毒死人是因為其中的三氧化二砷起了作用,古代沒有精密的機器,無法將砒霜提純,使得古代的砒霜純度都不高,最傳統的都是用雄黃加熱得來的,裡面大部分都是硫化物,製作好的砒霜中三氧化二砷的含量基本上超不過1%,也就是說,給你1克的砒霜,裡面只含有0。01克的三氧化二砷,這種所謂的混合物與其說是砒霜,不如說是含有一點砒霜雜質的硫化物。這樣三氧化二砷的含量很難讓一個人很快死掉,所以說那些喝了砒霜立馬到底七竅出血而死的都是假象。

武大郎可能真的不是被砒霜毒死的,因為……

砷元素

倒是一些宮鬥劇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畫面:長期給妃子小劑量的服用砒霜,可以使其不能懷孕,體質逐漸變弱……這個倒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因為長期誤食的砒霜會在人體內集聚,日復一日,當集聚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對人體器官產生極大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武大郎可能真的不是被砒霜毒死的,因為……

影視劇中的銀筷試毒

《水滸傳》中說的是武大郎心疼病犯了,潘金蓮聽從王婆的建議將砒霜混入武大郎的藥中,逼迫其喝下的,這點倒是可信,因為武大郎神志恍惚之中應該很難分辨出藥和砒霜的味道的區別,但是後邊僅憑混入藥碗中的那一點砒霜,武大郎就立刻“腸胃迸斷”“七竅流血”顯然就不夠真實了。

那麼,武大郎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很多“愛管閒事”的醫生指出:很可能是被打死的!

武大郎可能真的不是被砒霜毒死的,因為……

武大郎被西門慶踢倒(劇照)

讀過《水滸傳》的讀者都知道:武大郎抓姦,被西門慶踢中心窩,面黃、吐血,接著一病五日,臥床休息,卻慘遭潘金蓮下毒,最後七竅流血、腸胃迸斷、骨頭“酥黑”。這些症狀除了“七竅流血”都不是砒霜中毒而亡的症狀,而更像是被西門慶踢到了內臟以後引起的脾臟損傷,流血過多而死!

所以,武大郎可能真的不是死於砒霜中毒,而是被西門慶打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