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點鮮為人知的數字化轉型基礎理論……

一點點鮮為人知的數字化轉型基礎理論……

提起“數字化轉型”的概念,很多人就會想到資料倉庫、資料中臺,覺得必須有一套成熟的資料中臺,將資料都收集起來,做整體的業務分析。

實際上,數字化的目的是 驅動決策,而資料不應該成為轉型路上的障礙。

為了不讓資料成為障礙,數字化轉型應該如何操作才能具備驅動決策的能力呢?

一點點鮮為人知的數字化轉型基礎理論……

第一階段——業務資料化

這個階段更像是企業需要建立自己的資料基礎,擁有最基礎資料的資料倉庫,但倉庫裡的資料並不能直接應用於決策,從而促進了企業要向第二階段發展。

就是說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的一點一滴,都可以作為資訊記錄下來,記錄下來的過程就是業務資料化。

資料化之後就會出現網際網路行業經常提到的一個詞——VUCA,也就是資料具備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的特點,我們並不能透過這些繁瑣、多變、龐大的資料看出明確的問題。

一點點鮮為人知的數字化轉型基礎理論……

第二階段——資料網路化

隨著資訊越來越多,資料之間逐漸圍繞業務產生了不同維度的關聯關係,最終大量的資料形成了一個網路,通常這類非單一的、互相關聯的資料網路,被我們稱之為大資料。

在大資料的階段,企業需要將不同來源資料進行處理,完成資料清洗、融合,圍繞業務物件建立連線,並透過資料分析和展現,使資料蘊含的意義湧現。

很多的企業需要客戶群體畫像來支援自己的營銷策劃,需要輿情監控來維護自己的企業形象,而這些過程都屬於資料網路化後的資料分析,來達到推動公司業務的目標。

所以很多企業認為到資料網路化的階段,已經實現了數字化轉型,而實際上並不是……

一點點鮮為人知的數字化轉型基礎理論……

第三階段——網路智慧化

走過資料網路化的階段,企業會希望所有的決策逐步發展為實時的、智慧的,透過資料孿生形成智慧化決策演算法,實時洞察與預測,達到決策智慧化。

這個階段更像是以支援業務決策為目標,經過資料清洗、分析、資料建模加工,完成一個可供決策的視覺化系統,將最底層的資料直接翻譯成可供決策的洞察結論。

一點點鮮為人知的數字化轉型基礎理論……

那回過頭再想,企業一定要建立資料中臺才能實現數字化嗎?

不!

開篇就提到,數字化的目的是驅動決策,不是搭建一套資料中臺。只要是能驅動決策,誰會在乎有沒有這套中臺。

那我們搭建資料中臺還有什麼意義?

當然有!

曾經有個朋友舉過一個很形象的例子

“資料倉庫是底層資料庫,可以類比為飯店的庫房,裡邊各種菜都有,但沒有處理過。資料中臺,就是中央廚房,淨菜、切菜,最後處理成各種半成品和成品對外輸送。”

擁有資料中臺,就像擁有一個強大的幫手,不論前端如何調整,都可以及時、快速、靈活應對,減少成本消耗,提高業務效率。

什麼情況下需要啟動資料中臺的搭建?

數字化的目的是驅動決策,資料中臺的最終目標也是輔助驅動決策,必須是在企業想好如何去驅動決策的前提下,再設計資料中臺,否則一味的收集資料、處理資料很有可能和最終的目標背道而馳。

好了,今天就說這麼多了,總而言之,兩句話~

資料化轉型的階段缺一不可,有條不紊地進行才能將數字化做得更徹底。

資料中臺的搭建不能喧賓奪主,驅動決策才是數字化的最終目標。

一點點鮮為人知的數字化轉型基礎理論……

一點點鮮為人知的數字化轉型基礎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