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備受質疑,二里頭和三星堆遺址深入發掘,終於堵上這些人的嘴

夏朝的存在一直是備受爭議的話題,這個爭議源於中國歷史上的朝代都發現了遺址或者出土了文物,能夠切實證明這個朝代的興衰存亡,但是唯獨夏朝只有一些史書的相關記載,一直沒有發現任何的關於夏朝的遺址或者文物,所以很多人就開始懷疑夏朝根本不存在,還有人覺得夏朝就是埃及文明的分支,埃及人搬走後也就沒有夏朝,所以夏朝沒有遺蹟留下,直到河南二里頭遺址被發現才堵上了這些人的嘴,如今的三星堆再次發掘更是成了夏朝存在的鐵證,這些質疑的人可以閉嘴了。

夏朝備受質疑,二里頭和三星堆遺址深入發掘,終於堵上這些人的嘴

夏的起源以及沿革

司馬遷記載:“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後”為首,因此建立夏朝後就以部落名為國號。夏朝就是在原始社會部落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夏后氏建立前,華夏大地上曾出現夏部落和周邊個部落相互爭奪聯盟首領的局面,戰爭也非常頻繁,夏部族大約是在中國古史傳說中的顓頊以後逐漸興起的。其中《史記·夏本紀》與《大戴禮記·帝系》稱鯀為顓頊之子,認為:黃帝次子曰昌意,生顓頊,顓頊之子名鯀,鯀之子名叫禹,為夏後啟(即夏啟)父,而《漢書·律曆志》引“伯禹帝系”則認為“顓頊五世而生鯀”。但不管如何,夏族應該是顓頊部落的一支後裔,是黃帝后裔顓頊高陽氏與炎帝的一支共工氏通婚形成的一個部落。

夏朝備受質疑,二里頭和三星堆遺址深入發掘,終於堵上這些人的嘴

而夏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世襲制的王朝,史書記載:禹本來傳位於益,但益卻讓位給禹的兒子啟,這段歷史被看作是中國歷史上“家天下”的開始。啟建立了夏朝,廢除了禪讓制,從此之後,華夏大地上的王朝變成了世襲制,成了家天下。夏朝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係,政治上有分封關係,經濟上有貢賦關係,大致構成夏王朝世襲制度。其疆域範圍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也是我國古代中原的原始版圖。

夏朝備受質疑,二里頭和三星堆遺址深入發掘,終於堵上這些人的嘴

夏朝的歷史沿革大約是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而這段時間和河南二里頭遺址以及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器時間相互吻合,而三星堆的時間跨度要大一些,大概是3000年到5000年前,所以出土的文物涵蓋了新石器時代後期到商朝前期,而夏朝也剛好存在於這個時期內。夏朝傳14代,17後(夏統治者在位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所以我們都自稱自己為華夏子孫,這就是華夏的由來。

夏朝備受質疑,二里頭和三星堆遺址深入發掘,終於堵上這些人的嘴

夏朝都城二里頭遺址的發掘

1959年夏,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率隊在豫西進行“夏墟”調查時,發現了二里頭遺址,從此拉開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經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數十次的考古發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收穫,1977年,夏鼐先生根據新的考古成果又將這類文化遺存命名為“二里頭文化”。

夏朝備受質疑,二里頭和三星堆遺址深入發掘,終於堵上這些人的嘴

對二里頭遺址的發掘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考古人員揭開了1號、2號宮殿基址,在這裡發現了青銅鑄造的遺址,也發掘出了不同等級的墓葬,確定了這處遺址是都城的性質;第二階段是八九十年代,這次搶救性發掘發現了很多建築遺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青銅器、玉器、漆器、綠松石器等;第三階段是就是年代到2001年期間,這次發現並清理大型建築基址數座,在宮殿區外圍發現了縱橫交錯的大路,隨後發現了功城城牆以及宮城以南發現了另一堵始建於二里頭文化第四期的大型夯土牆以及綠松石器製造作坊等重要遺存。

夏朝備受質疑,二里頭和三星堆遺址深入發掘,終於堵上這些人的嘴

很多史書記載:夏都斟鄩的位置大致在伊洛平原地區。洛陽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掘也基本證實了這一點, 經碳14測定,二里頭遺址絕對年代,在約公元前1900年左右,相當於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總面積為3。75平方公里,內有大型宮殿遺址。眾多考古學家認為,二里頭文化遺址就是夏代都城遺址,即夏斟鄩的所在地。這應該是沒有疑問的,這也證實了夏王朝的存在,也是第一次打臉質疑者。

夏朝備受質疑,二里頭和三星堆遺址深入發掘,終於堵上這些人的嘴

三星堆的發掘再次證明夏王朝的存在

三星堆遺址3月20日再次啟動對6個祭祀坑的挖掘,瞬間三星堆的話題成為了大眾議論的焦點,三星堆遺址的年代跨度有2000多年,大約是5000年到3000年這段期間的文物,而這段時期剛好是新石器時代到商朝初期這段時間,涵蓋了三皇五帝的時期,這段時期和夏王朝的時間也是吻合的,但是因為三星堆發掘的文物形態比較誇張,而且沒有任何文字記載,所以引得很多人各種猜測,甚至很多人覺得三星堆是外星文明或者是埃及文明的分支,但是這次的大量文物出土證實了三星堆是長江流域文明,和黃河流域一樣是中華文明的母體。

夏朝備受質疑,二里頭和三星堆遺址深入發掘,終於堵上這些人的嘴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始於當地農民燕道誠於1929年淘溝時偶然發現的一坑玉石器。1931年春,在廣漢縣傳教的英國傳教士董篤宜聽到這個訊息後,找到當地駐軍幫忙宣傳保護和調查,還將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國人開辦的華西大學博物館保管。根據董篤宜提供的線索,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葛維漢和助理林名鈞於1934年春天組成考古隊,由廣漢縣縣長羅雨倉主持,在燕氏發現玉石器的附近進行了為期十天的發掘。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發掘被停滯,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再次開啟,我國對考古發掘的原則是不主動挖掘,只是實行搶救性發掘,所以前前後後對三星堆進行了13次挖掘,3月20日國家決定再次對六個祭祀坑進行搶救性挖掘,三星堆文物再添500件新品,大大的豐富了專家們的研究材料。

夏朝備受質疑,二里頭和三星堆遺址深入發掘,終於堵上這些人的嘴

無論是二里頭遺址還是三星堆遺址的發掘都有力地證明了夏王朝的存在,只是夏王朝時期商一直存在,而且那種部落聯盟並不牢固,力量也會比較分散,所以留下的遺蹟也不多,加上商朝對夏的邊緣化,所以在二里頭和三星堆遺址發現之前,我們只能從史書的隻言片語瞭解到夏朝的存在,但是這次可以讓質疑者閉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