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誦讀經典練就中醫“童子功”

《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強化傳承,把中醫藥經典能力培養作為重點,提高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將中醫藥經典融入中醫基礎與臨床課程,強化學生中醫思維培養”。中醫藥經典是歷代醫家研究中醫藥學理、法、方、藥的成果總結,蘊含著天人合一的生命觀、辨證論治的治療觀、養生防病的“未病觀”、大醫精誠的醫德觀等核心價值觀念,是傳承的核心要素。在高等中醫藥人才的培養過程中,經典誦讀是強化中醫經典學習的主要抓手,是傳承中醫精華重要舉措,是培養中醫思維的有效路徑。

經典誦讀是培養中醫人才的必由之路。中醫經典既是中醫藥學的理論基石,也是歷代名醫大家的學術結晶,誦讀中醫經典是培養中醫人才的重要經驗之一。從古代名醫到近代名老中醫的經驗告訴我們,習醫而有所成者大都有紮實的中醫經典理論功底,都是在學習鑽研中醫經典的基礎上而有所成就的。《名老中醫之路》中所錄97位著名中醫藥學家強調注重經典著作的學習及背誦者共計87人,近90%的名老中醫認為誦讀經典醫籍是培養中醫人才的必由之路。

經典誦讀是形成中醫思維的必備環節。中醫藥學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診療技術,其核心是中醫思維。在學習中醫初期, 如果不記誦中醫經典條文, 不積累中醫語素材料,不培養古文語感能力,不僅很難建立中醫思維模式,後期臨證運用也無法達到觸機即發。正如《醫宗金鑑·凡例》所云: “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精,臨證遊移,漫無定見, 藥證不合,難以奏效。”經典誦讀就是感知、熟悉並建立這種思維模式的具體方法和直接途徑。因此在中醫經典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的理解力,更要重視學生的記憶力。隨著背誦經典條文的增多,可逐步內化於學生的潛意識,有助於中醫思維的形成。

把握五字訣

怎樣誦讀經典?一是要“讀”。誦讀不能只看不讀,而要讀出聲、讀準確、反覆讀,還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哈荔田先生誦讀經典的方法是“在僻靜處朗朗誦讀,俾聲出之於口,聞之於耳,會之於心,之後則在喧鬧環境中默憶背過的內容,所謂‘鬧中取靜’。如此,則不惟能熟記,且能會意。”路誌正先生則“先是低吟,即自念自聽,吟讀數十遍或百遍之數,有若流水行雲,出口成誦,形成自然記憶。”

二是要“誦”。背誦是學習經典達到精熟的重要途徑。朱熹嘗謂“教人讀書必須成誦”,此是“道學第一義”。嶽美中先生亦有同樣的觀點,他認為學習經典要做到“不加思索,張口就來”,臨證之時便如源頭活水,“不但能觸機即發,左右逢源,還會熟能生巧,別有會心”。單純強調理解而忽視背誦,就會導致“讀時明白了,一遇到障礙又記不起,臨證時就難於得心應手……背書還要早下手。”

三是要“思”。中醫經典不僅要讀熟背好,還要思考、理解、領悟,所謂“思求經旨,研其所知”。《醫學入門》要求學子在熟讀經典後,要“潛思默想,究竟其間意義”。路誌正先生認為背誦和理解相輔相成,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介紹誦讀方法時指出“低吟之後逐漸放慢速度,邊讀邊體會文中涵義,所謂‘涵味吟誦’,務求弄懂原文。”陳鼎三先生同樣指出誦讀經典要“從中悟出真諦”“吃透精神,從熟生巧,別出心裁”。

四是要“精”。讀書欲精不欲博,循序漸進,熟讀精思,必有所成。屠揆先先生回憶其叔父的教導“為醫之道,首先學好四大經典著作,這是根本。” 任應秋先生認為要把握好“精與博的辯證關係”,基礎理論部分“要達到精通、精熟的程度”,非基礎部分“便須博覽,要廣泛地涉獵”。《經典誦讀手冊》中收錄的《內經選讀》《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著作,均是中醫藥學理論的重要基礎,只有透過反覆精讀熟讀,以至背誦,才有可能在臨床實踐中靈活運用,豁然貫通。

五是要“專”。誦讀經典若心不專則難明其理,所謂“思貫專一,不容淺嘗者問津;學貴沉潛,不容浮躁者涉獵”。朱熹告訴我們“學者讀書,多源心不在,故不見道理……若是專心,豈有不見”,因此“看文字,需要入在裡面,猛滾一番”“讀書須將心貼在書冊上”“令專靜純一,日用動靜間都無馳走散亂”。只有靜心,才能專注,才能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練就四種功

經典誦讀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我理解為要修成四種功:童子功、基本功、安身功、立業功。

一是童子功。背誦是中國傳統的教學方法, 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兒時背誦的古詩宋詞,儘管當時只是機械記憶,懵懂無知,不解其義,卻常常一生難忘,終身受益。學習中醫也是同樣道理。如《醫學入門》要求初學者將此書“從頭至尾逐段誦讀,必一字不遺,若出諸口。”劉渡舟先生認為誦讀要做到滾瓜爛熟為止,謝海洲先生認為要“脫口而出,如數家珍”,講的都是練童子功。

二是基本功。“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嶽美中先生認為把主要的經典著作讀熟背熟是學習中醫的一項基本功。王靜齋先生強調:“熟讀《內經》則增人智慧,於病理可左右逢源,熟讀《本草》則方自我出,不受古方侷限,熟讀《傷寒》《金匱》,則辨證施治有法可循。”只有先將經典讀熟背好,練好基本功,才能掌握其中理論,在臨床中準確辨證,使藥證相合,藥到病除,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中醫藥工作者。

三是安身功。古人講:“一技在身,走遍天下”。一個人要在社會上安身立命需要有過硬的本領,即安身功。只要熟諳經典,必將會成為一名受大家尊重、受患者信賴的中醫藥工作者。

四是立業功。大學的使命是立德樹人,為黨育才,為國育人,作為中醫藥院校就是要培養高質量中醫藥人才,大醫名醫必須具有紮實的專業功底,舉辦經典誦讀活動就是從現在做起,從每個學生做起,從每個老師做起,紮實職業素養和職業功底,唯有如此,才能擔當起維護人民健康的歷史使命,即立業功。(劉星 山西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