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科技熱訊 | 31光年外可能存在“超級地球”

一週科技熱訊 | 31光年外可能存在“超級地球”

01

31光年外可能存在“超級地球”

一週科技熱訊 | 31光年外可能存在“超級地球”

————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刊文稱,在一個距離我們31光年的M型紅矮星系統中,很可能存在一個名為“GJ357d”的宜居星球。質量大約為太陽質量的三分之一,溫度比太陽低大約40%。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這顆系外行星上存在生命,研究人員稱,若該行星是岩石行星且有較厚大氣層,就很有可能像地球一樣能在其表面保持液態水,因而成為一顆可維持生命存在的“超級地球”。

0

2

我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類腦晶片

一週科技熱訊 | 31光年外可能存在“超級地球”

————

近日,來自清華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全球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計算晶片。這種融合晶片被命名為“天機芯”,有多個高度可重構的功能性核,可以同時支援機器學習演算法和類腦計算演算法。這種晶片結合了類腦計算和基於計算機的機器學習,有望發揮基於計算機科學的人工神經網路和基於神經科學的脈衝神經網路的優勢,促進人工通用智慧的研究和發展。

03

日本批准在動物胚胎中培育人體器官

一週科技熱訊 | 31光年外可能存在“超級地球”

————

據《自然》雜誌近日報道,一個利用動物培育人類器官的研究專案首次獲得日本政府支援。日本東京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生物學家Hiromitsu Nakauchi計劃將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植入小鼠和大鼠胚胎,並將胚胎植入實驗動物體內。他將首先分別培養雜交小鼠、大鼠胚胎至14。5和15。5天,隨後他將申請在豬身上培育雜交胚胎,最長到70天。最終目標是在動物體內培育能用於移植手術的人類器官。

04

人工樹葉讓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一週科技熱訊 | 31光年外可能存在“超級地球”

————

全世界每天有大量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氣中,資源化高效利用是實現減排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一直以來,我國使用的常規二氧化碳轉化技術都需要高溫、高壓和催化劑,獲取這些條件離不開能源的使用。在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背景下,傳統技術會導致額外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鞏金龍教授在過去三年裡,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的支援下,透過深入研究二氧化碳化學催化轉化過程,突破了二氧化碳資源化所面臨的能耗高、效率低、產品附加值低等瓶頸問題,為其轉化利用技術的大範圍推廣奠定了科學基礎,研究成果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05

日本新裝置可將尿液轉為飲用水

一週科技熱訊 | 31光年外可能存在“超級地球”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4日公開了一套即將於今年秋天在國際空間站(ISS)進行試驗的水再生裝置。利用這套裝置可以對宇航員的尿液進行淨化,能讓尿液轉化為飲用水的“再生率”超過85%。科研人員計劃於今年秋季將這一裝置送往國際空間站,開展大約半年的測試,其中部分再生水將被帶回地球進行水質檢測。

-

END

-

·免責申明·

本文部分圖文整理自網路

本文如無意侵犯某方的智慧財產權,告之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