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論》簡介

《感知論》簡介

——崔健 2021。9。8

《感知論》意在推翻既有,構建一套全新的對於存在的認知體系,幫助現代人找到正確的存在方式,為政團組織提供解決人類危機的踏足無人區拓荒闖先方案。

《感知論》批判性標靶人類歷史上曾經有價值的思想研究成果,以現代科學哲學的突破性進展為證據支撐,採用理性邏輯方法,超越於感性和自我,推翻舊的“物質”理性,重塑“感知”新理性,構建了面向整體性存在的磊落乾淨的形而上理論體系,用“感知”邏輯全新解讀了“物質”邏輯的世界。當我們從“物質”思維切換到“感知”思維,眼前的“物質”世界變成“感知”世界時,我們會覺得神奇震撼,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但在密行中,本質變了,主人換了,我們從棲居的過客,變成了主人,我們終於能夠體驗到存在和人生的終極意義——愉悅。

《感知論》站在一個“形而上”立場上總攬存在。首先它超越了自我意識的纏縛,第三人稱直面整體性存在;其次它超越了現象,用最徹底的形而上思維,穿透永珍,抽象出存在的最底層邏輯和真相。

《感知論》深刻抽象出了人類困境的邏輯根源,就是頑固且謬誤的“生命意識”和“客觀物質意識”。不管是個人還是群體的困境,都是由這兩種謬誤的底層意識所衍生出來的倫理觀念和意識模式引發的。人因為執著於生命,就無可選擇的進入了執迷於物質的生命競爭意識模式,也就必然演繹出人之間遠近親疏的社會倫理關係,以及群體之間難以調和的團體利益關係。而所有這些關係,都充滿著矛盾與衝突,人類為此付出了慘痛代價。最為可悲的是,個人掙扎努力一生,最終還要死亡,所有的競爭徹底失去意義,人在這種失敗情緒中離去,怎麼看都是不值得的悲劇。所以,“生命意識”和“客觀物質意識”,是《感知論》作為哲學思想抽象出來的重要範疇,是它重點鞭闢的物件,為我們提供了一條認識、批判舊世界的清晰進路。

基於這樣的邏輯判斷,《感知論》責無旁貸的承擔起了釐清萬有、揭示真相的責任,以構建全新的認知體系,提供基於現實、有可行性的破舊立新、切換維度的新文明思維體系。它用優美的文筆、精準的表達,為人們講述了存在的真相就是:存在就是在感知。這個世界上的一切存在,根本不是什麼“生命”,更沒有什麼“客觀物質”,一切都只是“感知”,世界由無數“感知事實”有機構成,存在是徹頭徹尾的“感知意識”屬性的。這些“感知事實”,其主體是“感知意識本體”,不是人的“精神性意識”,人的“精神性意識”,只是“感知意識”大海里的一朵小浪花。存在中所有的有機運動著的“感知事實”,都遵守著本體自帶的“感知規則和感知邏輯”,體現著先驗的規則唯美和邏輯順暢,這就是我們這個世界能夠穩定存在、完美執行的原因。“感知意識本體”感召、構建、知覺、修正著存在中的一切,在“感知互動”中呈現出無限精彩、變幻無窮、不斷進化著的“感知事實”系統性存在,其唯一的目的就是“感知愉悅”,並且在不斷深化、豐富存在內容和形式的過程中,追求“愉悅最大化”。

習慣於物理主義的舊認知體系中,存在的基本模型是:人 VS 世界,這個模型展現了一種令人絕望的態勢,渺小的個人面對未知的世界,在重壓下人只能狼狽自保,無暇他求,這就是人總是無法擺脫莫名的孤獨無助感的底層原因,也是我們現在這個“物質世界”之所以危機重重、步履維艱、茫然無措的邏輯根源。

而《感知論》告訴我們,存在的真正模型是:感知意識本體 VS 感知體+被感知體。在這個模型裡,“感知體”指的是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的生物體,其中人因其最強大豐富的感知力,是最高階的感知體;“被感知體”就是整體性存在、以及其中的一切存在物;“感知意識本體”是面向整個存在的主體,存在必須相對於主體而存在,沒有主體的存在無法存在,這是存在的基本原則,所以,整體性存在一定有主體,就是“感知意識本體”。這個本體的“體”是不可知的,因為可知的一定是物件,既是物件,就不可能是本體,這是“鏡不照鏡、水不洗水”的道理。但本體的“用”是可知的,也就是我們能夠認知到的“感知規則和感知邏輯”,世界靠著這套規則和邏輯穩定執行,人類也靠它而存在。最重要的是,人類因為有了“反思”能力,所以能夠有效切入到本體的“感知意識”裡面去,人類能夠站在和“感知意識本體”一樣的立場上,來觀察、感知這個世界甚至是人類自己,這是任何一種其他的生物物種都無法做到的,正因為此,我們可以皈依到“感知意識本體”中去,從而獲得本體才能有的永恆和自由,也能進入到本體原有的“愉悅”當中去。

在《感知論》為我們揭示的這個存在的真正模型中,人類徹底擺脫了面對物質世界的渺小個體卑微、孤獨、悲慘的命運,而和存在融為一體,成了存在的主人。存在就是在感知,既然一切都是感知的,人類何必再困守虛幻的、謬誤的“生命”和“客觀物質”理念呢?當我們卸下這兩座壓在身上的大山後,人類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人不用再活在沒有意義的邏輯悖論中掙扎,人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感知並創造更多的愉悅。

《感知論》用一系列原創的概念、範疇為我們定義了存在中的一切現象,梳理了存在的真相,闡述了存在的執行機制,構建了一套邏輯自洽的完整理論體系。它以“感知”為主線,以“感知意識本體”、“感知體”、“被感知體”、“感知互動”、“愉悅”等範疇為主要話語體系,詳細闡述了存在從“無序粒子群”到“粒子的有序運動”,從“微觀世界”到“宏觀世界”、從“簡單感知體”到“高階感知體”,從“簡單世界”到“複雜的系統性世界”,從對應於單一感知體的“單純態”存在到對應於無數感知體的“疊加態”存在的演化過程。《感知論》不但完美解釋了整體性存在,解釋了人、生物和世界,更重要的,它完美修補了物理主義、唯心主義等既往理論體系無法解決的邏輯漏洞,明確回答了既往理論體系因為無法明確而不得不作出的各種理論假設和猜想。《感知論》構建了一個無限相容的理論平臺,把既往所有理論體系改造升級後,相容在自己的平臺上。

是的,我們無論如何也無法否定感知,不管什麼理論、什麼認知、什麼存在物,都離不開感知,感知是一切存在的先決條件,沒有感知,這一切為誰存在?誰來感知這一切?何況,《感知論》語境下的感知,並不僅僅是對外界刺激資訊作出反應的意識活動,更重要的是,它還有“感召”、“召喚”、“構建”的含義,就是“感知意識本體”用“感知力”,按照“感知規則和感知邏輯”的要求,感召、召喚出在規則和邏輯中攜帶的無數理念,構建、呈現出複雜的“感知事實”,從而形成這個理念性的、意識性的、系統性的完美世界。所以,《感知論》是在最底層邏輯水平上演繹世界的理論了,因為它抽象出了存在的最底層本質——感知,沒有任何存在物能夠超越感知而存在,如果有,那就一定是“非感知”,“非感知”的世界對於我們這種純粹的“感知體”來說不可感知,也就是不存在。

再完美的理論,如果脫離實踐,都將會在象牙塔裡落滿灰塵而被歷史拋棄。所以《感知論》提出自己的本體論,只是為實踐做了一個倫理邏輯上的準備。《感知論》矚意的是社會實踐。

《感知論》最重磅的實踐性範疇是“共體”。整體性存在是最大的“共體”;每一種感知體及其對應的感知世界也是一個層次上的“共體”;所有的“感知體”因為系統性合作共同約定了疊加態存在的世界而成為“感知體共體”;每一個物種也因為其本身的系統性存在而成為“類共體”。物種都是以“類存在物”這種共體形式存在的,共體內的個體,遵守著共同的感知規則和感知邏輯,擁有在哲學上稱為“主體間性”的相同的感知形式,以此為基礎,個體之間能夠無間溝通、共生共存。唯獨人類,因為“生命意識”,從類共體崩解成了生命個體,彼此殘酷競爭、充滿仇恨,演繹無數人間悲劇。但是,存在的規則和邏輯,從來不是為不斷死亡的“個體”設定的,而是為物種設計的。物種透過個體不斷新陳代謝而保證永恆和活力,透過個體間的統一行動形成系統性生存的“共體”,“共體”才能完美執行並傳承規則和邏輯。所以,“共體”是生物存在的本質形式,個體只有主動融入到共體的存在模式當中去,才能夠找到節奏、踏準節拍,切入到先驗純粹的規則和邏輯執行中獲得庇護,也才能找到正確的存在方式。

《感知論》為我們揭示了“共體”存在模式的底層倫理邏輯。存在就是在感知,人類承載著“感知意識本體”的“意識和理念”,按照“感知規則和感知邏輯”的要求,用人類特有的“眼耳鼻舌身意”這種感知形式,在“感知意識”中呈現了“人類的世界”這種“感知事實”。這樣一個複雜完美、運動變化著的系統性工程,盡顯“感知規則和感知邏輯”的規則唯美和邏輯順暢,呈現出一種極致“愉悅”的氣息,這也正是“感知意識本體”演繹並感知這個唯美世界唯一的目的。“感知意識本體”分發給不同的物種質同形異的“感知規則和感知邏輯”,物種的無數個體共享相同的規則和邏輯,因為共享而彼此交流無礙(主體間性),所以形成“共體”而共生共存。人類也是這樣,因為共享相同的“感知規則和感知邏輯”而擁有了“主體間性”,所以有了無間互動、共生共存的基礎;因為和“感知意識本體”相連,所以有了共同的“意識形態和理念集合”,無數的個體透過不同視角、不同場景的共同感知,約定、構建了這個美麗的人類世界;無數的個體透過不斷的新陳代謝,保證了人類的“共體”延續和活躍,也就保證了人類世界的愉悅永恆存在。

無疑,《感知論》揭示的這個“共體”的存在真相,堪當人類解決存在危機的倫理依據。從這個底層邏輯出發,我們必然會遵循全新的“感知理性”,放棄陳舊的“物質理性”,最重要的是,我們將不會再為必然死亡的“生命觀念”和虛妄的“物質觀念”而憂慮恐懼,殘酷的“生存競爭”意識模式將變得毫無意義,我們也將必然推匯出消滅競爭、剝削、掠奪、戰爭、能源耗竭、環境惡化等災難的“人類共體存在模式”,從而建立史無前例、敢為世先的“感知型社會”,在這種存在模式下必然衍生出來的“共體經濟”,也必將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經濟模式,這就是《感知論》矚意實踐的落腳之處。

在人類加持著發達的資訊科技闊步進入文明新紀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背景下,《感知論》的出現,必將為人類跨越性的質變飛躍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它必將為人類文明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作出無與倫比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