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和《黃金時代》同病相憐:人有其命,文有其運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王小波和《黃金時代》同病相憐:人有其命,文有其運

說到王小波,除了想起李銀河和李順,總要提及他的《黃金時代》。李順自然不在一個朝代,至於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對於李銀河和王小波這樣的靈魂伴侶,唯嘆可遇而不可求。

李銀河和王小波

而視王小波為精神兄長者,最初知道王小波多是從他的《黃金時代》開始的,其舉重若輕的敘事方式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他的幽默表現為那隻特立獨行的豬,敢於無視生活對自己的設定,誓死捍衛自己尊嚴權力時;吊兒郎當的”王二“,人的許多欲望不過如鶯飛草長都是極為自然的事情,不願意被束縛地活著。

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個詩意的世界。出身也算書香子弟的他,生不逢時孃胎裡就受了驚嚇,體質先天不足取名”小波“以避大浪。

王小波和《黃金時代》同病相憐:人有其命,文有其運

1969年5月,17歲的王小波豪情萬丈坐上南下的火車,前往雲南弄巴農場插隊,同時代的人就像一滴滴在桌布上的墨水,到了哪裡都可以向四周慢慢擴散。

他如”王二“當了知青,他說那兩年是自己一生最善良的時刻又覺得愚蠢得很,農村生活的困苦印象深刻。最後在母親的努力下丟盔棄甲回到城裡,由於沒戶口只能做小工。

王小波和《黃金時代》同病相憐:人有其命,文有其運

1978年恢復高考後王小波考上人民大學,按父親家訓“不準學文科”選擇了理科專業。1982年婚後的李銀河公派到美國留學,兩年後王小波以自費陪讀身份留學。原本學理科的他靠著瞧不起的國學拿了匹茲堡大學碩士文憑。

在美國四年王小波完成了《唐人密傳故事》,以及《黃金時代》的大部分寫作。1992年他決定辭去教職專職寫作,也是李銀河大力支援。

王小波年屆不惑才開始寫小說,放著一流程式設計師的天賦不屑謀生,反而去考了貨車駕照以防哪天混不下去了好轉行。

1994年《黃金時代》終於在內地自費出版,由於沒有正規發行渠道根本賣不出去。王小波不得不扛著書到處推銷。

王小波和《黃金時代》同病相憐:人有其命,文有其運

大概書中王二”不夠積極“與當年文化圈所欣賞的形象差距遙遠,沒有多少人願看和能看到他的書。

之前香港出版時為迎合市場口味,還改了個名字叫《王二風流史》。直到王小波去世前,他自費版的《黃金時代》還沒賣完。

影片載入中。。。

王小波在打字機跟前

但知音也是有的:杜君立讀到王小波後曾經試圖編一本《王小波語錄》;高曉松反反覆覆說,王小波是“神一樣的存在”,稱他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且甩開第二名很遠”。

時任《人民文學》主編的劉心武,在《人生,何以致此》中說道,某一天他在安定門小書店,偶然翻了一下見書名誤以為是發財經的《黃金時代》,讀了兩頁大為驚奇,站在書架旁一口氣讀完了。

王小波和《黃金時代》同病相憐:人有其命,文有其運

然後翻遍朋友圈,七彎八拐聯絡上了王小波約他吃飯。二人一見如故,只道酒逢知己千杯少,無關風月。

作家連嶽講王小波寫的東西並不多,他生前只出版了《黃金時代》。也許作為一個追求有趣的人註定會死得早,因為活得太久就很無趣了。

1997年3月,王小波給即將出版的《我的精神家園》寫下自序,不足一月便因病而逝,留給讀者無盡的遺憾——時代三部曲之《黑鐵時代》尚未完稿。

王小波和《黃金時代》同病相憐:人有其命,文有其運

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

許多人把已不在人間的王小波當作一種精神的偶像,喜歡他的智慧和真性情,任其幽默塗抹下絕望的文字,羨慕他出世的靈魂獲得了自由。

人有其命文有其運,王小波的人和書終於死後成名。他的時代三部曲系列,入選了《亞洲週刊》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此套王小波時代三部曲為精裝紀念版,由李銀河親自作序,除了《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外,還收錄了他《三十而立》《似水流年》《2010》《2015》以及諸多珍貴手稿等,內容十分豐富頗具收藏價值。

王小波和《黃金時代》同病相憐:人有其命,文有其運

如果您對王小波以及那個時代感興趣,那麼可以考慮入手一套。原價143元,現在特惠價僅需99元就可以把《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包郵到家,不管您是閱讀還是珍藏都是不錯的選擇,

感興趣的朋友點選下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