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裡的權謀:古代君王是怎麼掌控局勢避免皇權受到削弱的?

公元219年,秦始皇命秦國大將任囂和趙佗帶兵五十萬南下,4年後平定南越,將嶺南地區劃入秦國領土,設定南海郡。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

這句至今還讓人記憶猶新的話正出自西漢文學家賈誼的《過秦論 》。

嶺南一帶憑地勢大大小大小建立了百十多個小國,所以被稱為“百越”。嶺南文化在南方得到了發展,部分地區還有趙佗的塑像。

地圖裡的權謀:古代君王是怎麼掌控局勢避免皇權受到削弱的?

秦政無道,中原擾亂,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裡,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

作為秦國的大將,趙佗為什麼敢背叛秦國割據一方呢?因此做出幾個猜想,一是嶺南地區遠離中原,山高皇帝遠,所謂“鞭長莫及”,憑藉天險可以割據一方,二是趙佗帶去了50萬大軍,三是秦朝局勢動盪,這三點為趙佗割據一方奠定了基礎。

不僅有趙佗,還有三國時期四川境內割據一方的劉表、孫堅等人,存在了幾百年的大理國、“夜郎自大”的出處夜郎國等,清朝時期以吳三桂為首的藩王吳三桂等。這些政權無一例外都是依靠當地易守難攻的特點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因此我得出了一條“萬能公式”:

權利+地理條件+形勢(催化劑)=割據勢力

地圖裡的權謀:古代君王是怎麼掌控局勢避免皇權受到削弱的?

只要斬斷前三者,可以維護皇權穩定。

因此皇帝可以這麼做:

一是避免官員權力過大,二是避免官員長期呆在一個地方,三是維持國家長治久安。

地圖裡的權謀:古代君王是怎麼避免皇權受到削弱的?

古代皇帝最害怕的是什麼?武官傭兵自重,文官大權在握。當一個大臣手握重兵形成尾大不掉的局勢的時候,是歷代君王最忌諱的事。

為了避免皇權被削弱,歷代皇帝也是絞盡了腦汁想辦法:文武官員相互制肘,彼此相互監督,因此唐朝設立監察御史,清則設有都察院,以對官員形成有效監督。

除了設立專門的監督機構,為了對朝中官員形成控制,封疆大吏們的家屬往往被留在了京城,而大臣們則定期回到京城述職。

如果細心的人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仔細檢視各省的地形圖,你會發現:

地圖裡的權謀:古代君王是怎麼掌控局勢避免皇權受到削弱的?

甘肅地圖

甘肅曾被稱為西涼,有屬於自己的割據政權。仔細看甘肅地圖,就像一個長長的蠍子,把陝西、四川、內蒙等切割得十分不平整,有的直接深入其他省腹地,這樣的場景其實很多,不止甘肅的地圖,如果看貴州地圖,也有很好玩的地方:茅臺產地遵義曾屬於四川,後劃歸了貴州,如今遵義成為貴州第二大地級市。

地圖裡的權謀:古代君王是怎麼掌控局勢避免皇權受到削弱的?

今天看起來很自然的東西,背後是皇權勢力角逐的結果和智慧。

不僅要防止文武官員相互勾結削弱皇權,還要提防封疆大吏割據一方,看來皇帝並不好做,那麼何不做一個逍遙的王爺?

編輯/GUAN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