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清朝按察使隸屬總督和巡撫?

清朝時期,按察使主管地方刑罰,不但權力大,而且官位品級高,一般為正三品,並被人尊稱為臬臺,是舉足輕重的地方大員。可是按照當時編制,權力如此大的正三品按察使卻隸屬於封疆大吏總督和巡撫。

為何清朝按察使隸屬總督和巡撫?

為何當時的按察使隸屬於封疆大吏總督、巡撫呢?下面從職位功能,設立初衷,話語權力等四個方面分析。

職位功能

清朝的按察使主管一個省的刑罰,是省級最高司法長官,其職位相當於現代的省級公、檢、法機關的最高領導。

為何清朝按察使隸屬總督和巡撫?

而總督、巡撫為省級最高長官,掌握著一省或幾個省的行政、軍事和監察大權,相當於現代的省委書記。

從職位功能來說,按察使只是總督和巡撫手下的一個部門領導。

設立初衷

明朝,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是各省的最高長官,後來皇帝發現地方三個領導會互相推諉,所以增設了巡撫、總督職位來統一協調。但是,明代的總督和巡撫並不是地方官員,只是中央臨時派遣的人。

自從滿人入關後,清承明制,將總督和巡撫確立為各省最高長官。同時,對部門進行了調整合並,廢除了原來的都指揮使,保留了布政使和按察使,其中按察使便是臬司衙門最高長官。

可見,當時設立總督和巡撫的目的就是為了管理按察使等人。

話語權

總督和巡撫的話語權遠高於按察使,總督和巡撫經常靖見皇帝,並可以直接向皇帝奏報政務,擁有重要的話語權,也體現了地方長官的權力。

為何清朝按察使隸屬總督和巡撫?

古代地方官員中,按察使也是可以上奏摺給皇帝的官員之一,但是,按察使一般見不到皇帝,也不擁有話語權。

所以,總督和巡撫在皇帝面前的話語權和存在感明顯高於按察使,按察使只能以總督和巡撫的部屬存在。

總之,按察使自唐朝開始設立,到了清朝,按察使已經變為總督和巡撫的部屬,這種變化是職位的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