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樣吃火鍋 漢朝就有鴛鴦鍋,火鍋死忠粉乾隆曾一個月吃60次

寒冬時節,再也沒有什麼比吃上一頓火鍋更溫暖人心的事了。其實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時期,人們就發明出了現代火鍋的原型——有盤鼎,這種形狀的青銅器實屬少見,它的下盤可以放入炭火來進行加熱,方便將鼎內食物加熱食用。

古人怎樣吃火鍋 漢朝就有鴛鴦鍋,火鍋死忠粉乾隆曾一個月吃60次

而到了漢朝,火鍋的型別就更是豐富多彩。前些年考古學家在江西南昌發掘西漢昏侯墓時,就曾出土了一個來自漢朝的銅火鍋。這個“銅火鍋”在底盤的設計更加科學、人性化,底盤的改進使取換炭火時更方便了。基本上跟現代的火鍋已經沒有太大區別了。也是讓人不得不歎服古人的智慧。

古人怎樣吃火鍋 漢朝就有鴛鴦鍋,火鍋死忠粉乾隆曾一個月吃60次

除此之外,在現代火鍋中常見的鴛鴦鍋,其實早在漢代就出現了。2009年考古學家在江蘇的大雲山漢墓中就發現了一件形狀奇特的青銅鼎,這個鼎的內部被分割為五個部分,因此它也稱作“分格鼎”或者“五格濡鼎”。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鼎的主人是西漢時期第一代江都王——劉非。精通陰陽五行的董仲舒十分受他重用,所以有人推測這“五格濡鼎”可能是以他的五行學說來做的火鍋,真是吃也要吃出學問啊。到了三國時期這種“五格濡鼎”被改良為“五熟釜”,《三國志》裡就有記載愛吃火鍋的曹丕賞賜給部下“五熟釜”的事件。

古人怎樣吃火鍋 漢朝就有鴛鴦鍋,火鍋死忠粉乾隆曾一個月吃60次

說完器具,再來說說古人愛吃哪些火鍋食材?根據一些史料文獻記載,西漢時期的人們最愛吃的火鍋肉類食材有野雞、鵪鶉、羊肚、牛通脊、牛百葉等;水產類有鱔魚、甲魚、河豚及海貝類等;蔬菜上則以蒲菜、蘇葉和筍居多。從劉非墓中發現的食物殘留也可以佐證這一點。

古人怎樣吃火鍋 漢朝就有鴛鴦鍋,火鍋死忠粉乾隆曾一個月吃60次

在吃法上,把肉類切成薄片,放在滾湯裡涮的這種“常規操作”雖然在漢朝就有文獻記載,但具體工藝作法最早是記錄在了南宋時期《山家清供》這本書中,其作者還寫了一道名字很好聽的“撥霞供”,作法是把豬羊肉或者兔肉切成薄片,再用料酒、醬料或者椒等調料醃製,等湯煮沸後再涮,之後蘸醬汁食用。可以看出,這跟現在的涮羊肉相比,已經沒有太大不同,只不過是古人喜歡事先調味而已。

而我們現代熟悉的火鍋樣式,其實是來自清朝銅火鍋,它可謂是歷朝歷代火鍋中的集大成者。清朝時各種涮肉火鍋更是成為宮廷的冬日佳餚。乾隆皇帝就特別愛吃火鍋,據史料記載,乾隆四十四年八月至九月這一個月期間,他就吃了27種火鍋,共計60餘次。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他更是擺下530桌火鍋宴請百官,可謂是盛況空前。

看完這些,對於古人怎樣吃火鍋有一定了解了嗎?那麼你喜歡吃什麼火鍋呢,快來評論、分享,和小編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