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遊學價值

成都往西80公里,就是天下聞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這是每位家長都應該帶孩子至少來一次的親子游學景點。

現在到都江堰交通很方便,從成都地鐵二號線一直坐到終點站犀浦站,不用下樓,就可以無縫轉乘到都江堰的高鐵,高鐵票價10元,乘座30分鐘左右就到都江堰。

龍哥上小學後,我再次帶他來都江堰。進入離堆公園大門的時候,我對龍哥說:遊覽都江堰,你需要帶著三個問題參觀。第一,古人為什麼要修都江堰?第二,都江堰是怎麼修的?第三,都江堰對成都意味著什麼?

也不知道孩子聽進去沒有,只見他被道路兩邊的石像吸引,奔跑著圍著石像轉圈圈去了。

我心裡說:孩子,你現在聽不懂也沒關係,以後都江堰我們每年來,你可以慢慢懂。

一、 都江堰工程的修建背景

都江堰建於公元前256年,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率眾修建的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以來,至今仍發揮著巨大的效益。成都平原能夠被人們稱為“天府之國”,從根本上說,是李冰建立都江堰的功勞。《史記》評價說:“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成都平原,在古代水旱災害都十分嚴重。成都平原的整個地勢從岷江出山口玉壘山,向東南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50km,落差273m。在古代每當岷江洪水氾濫,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災,又是赤地千里,顆粒無收。岷江水患長期禍及西川,鯨吞良田,侵擾民生,成為古蜀地區生存發展嚴重威脅。

為了化解水患,戰國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識地理、隱居岷峨的李冰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後,以都江堰工程的修建為抓手,根治了岷江水患,發展川西農業,造福成都平原,為秦國統一中國奠定了經濟基礎。

二、 都江堰主體工程修建過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率領當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主體工程包括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進水口。

1、寶瓶口的修建過程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許多有治水經驗的農民,對地形和水情作了實地勘察,決心鑿穿玉壘山引水。由於當時還未發明火藥,李冰便以火燒石,使岩石爆裂,終於在玉壘山鑿出了一個寬20公尺,高40公尺,長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狀酷似瓶口,故取名“寶瓶口”,把開鑿玉壘山分離的石堆叫“離堆”。

之所以要修寶瓶口,是因為只有打通玉壘山,使岷江水能夠暢通流向東邊,才可以減少西邊的江水的流量,使西邊的江水不再氾濫,同時也能解除東邊地區的乾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區,灌溉那裡的良田。這是治水患的關鍵環節,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2、分水魚嘴的修建過程

寶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後,雖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東地勢較高,江水難以流入寶瓶口,為了使岷江水能夠順利東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並充分發揮寶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開鑿完寶瓶口以後,又決定在岷江中修築分水堰,將江水分為兩支:一支順江而下,另一支則流入寶瓶口。由於分水堰前端的形狀好像一條魚的頭部,所以被稱為“魚嘴”。

魚嘴的建成將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為二:西邊稱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順流而下;東邊稱為內江,它流入寶瓶口。內江窄而深,外江寬而淺,這樣枯水季節水位較低,則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內江,保證了成都平原的生產生活用水;而當洪水來臨,由於水位較高,於是大部分江水從江面較寬的外江排走,這種自動分配內外江水量的設計就是所謂的“四六分水”。

3、飛沙堰的修建過程

為了進一步控制流入寶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減災的作用,李冰又在魚嘴分水堤的尾部,靠著寶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飛沙堰”溢洪道,將江水超過堰頂時洪水中夾帶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這樣便不會淤塞內江和寶瓶口水道。

飛沙堰採用竹籠裝卵石的辦法堆築,堰頂做到比較合適的高度,起一種調節水量的作用。當內江水位過高的時候,洪水就經由平水槽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使得進入寶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內江灌溉區免遭水災;同時,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產生了遊渦,由於離心作用,泥砂甚至是巨石都會被拋過飛沙堰,因此還可以有效地減少泥沙在寶瓶口周圍的沉積。

在李冰的組織帶領下,人們克服重重困難,經過八年的努力,終於建成了這一歷史工程——都江堰。

三、 都江堰的巨大價值

透過都江堰,你可以看懂過去、現在、未來的四川和中國。

1、都江堰為秦朝統一中國奠定了物質基礎

戰國中期,雖然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已經躍居為第一強國。但要吞併天下,實力還是不夠的。秦軍鐵騎雖然精銳,但冷兵器時代戰爭,殺敵一千,自損800,終歸是消耗戰。鐵騎部隊是精銳,也是高消耗的無底洞,以當時關中平原的生產水平,只夠支撐10萬左右的騎兵部隊消耗,多了根本承受不起。六國從土地到人口,都遠高於秦國,打消耗戰是有利的。所以,秦國當時的騎兵部隊,利用函谷關天險,自守有餘,進攻六國就力不從心了。更何況還得防範草原遊牧民族的偷襲。

當時秦國要吞併6國,需要擴充騎兵到40萬。大量擴軍需要大量增加人口,新增的人口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騎兵需要消耗更多的糧食才能訓練好,訓練好才能上陣殺敵。

吞併當時佔據四川的古蜀國是秦國增加人口的重要舉措。而李冰率眾人修建的都江堰,讓成都平原糧食得到大量穩定的增產,這有力地支撐了秦軍的擴軍作戰。兵精糧足的秦國鐵騎,最終席捲天下。

感謝李冰建設的都江堰,為秦國結束持續550多年的春秋戰國的戰亂,建立了統一國家,奠定的物質基礎。

2、都江堰為蜀漢三分提供了鼎立資本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諸葛亮對都江堰的價值獨具慧眼,早在其尚未出山時所的《隆中對》就指出“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是可以逐鹿中原的根據地。《隆中對》是劉備的戰略藍圖,而成都能“沃野千里”的關鍵在於都江堰,對此,諸葛亮自然是心知肚明。

在經略蜀漢的時期,諸葛亮對都江堰水利工程高度重視,徵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進行經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官員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雖然孔明“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但他在都江堰用心的維護和經營,自然被蜀中父老所牢記。離堆公園伏龍冠外,兩旁站立者都是對都江堰有功之人,第一排左為文翁,右為武侯,這一文一武兩座石像,代表川人對他們功績的高度評價。悠悠青史,公道自在人心。

感謝慧眼都江堰的諸葛亮,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思想遺產。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是忠義;“王業不偏安”是信念;“定三分隆中決策”是睿智。

都江堰和諸葛亮,向來是成都的亮眼名片。

3、為抗戰勝利提供了穩固供給

1931年以後,日寇猖獗犯我河山,為了保家衛國,330萬川軍將士出川抗戰,為國殺敵。四川民眾把白花花的糧食交出去支援抗戰,自己吃的卻是苕藤樹葉,甚至觀音土。

據有關資料顯示,抗戰8年,四川為抗戰勝利提供了全國五分之一的兵員,三分之一的錢物,三分之一的糧食。

都江堰滋潤著的成都平原,在抗戰最艱苦的時候,為前線提供了寶貴的糧食和人力、物力的供給,並一直堅守到抗戰勝利的萬丈霞光。

幸好,我們有都江堰!

四、因為有都江堰……

是的,四川人喜歡喝茶,擺懸龍門陣。茶館裡,大家可以按摩、掏耳朵,也可以高談闊論“給長城貼瓷磚,給月亮鑲金邊”這樣的工程心得。因為有都江堰,所以四川人有天花亂墜的資本。

成都人喜歡過小日子,可以每天打點小麻將,看點歪錄影,喝點跟斗酒,吃點串串香,優哉遊哉又一天。成都可以很悠閒,因為我們有都江堰。

成都正在快速發展,是排名第一的新一線城市,在積極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因為我們有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