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的“缺芯”之痛:9成依賴進口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隨著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實施,我國正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同時,我國正在加快人工智慧、5G、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的研發和應用,也大大提高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速度,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

然而,雖然前景很美好,但不能否認的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製造業仍有巨大差距。

近日,“2016年十大依賴進口的工業產品榜單”的出爐,更是反映出中國製造的短板,我國在高階製造領域還有有很長的路要走。2016年十大依賴進口的工業產品榜單中,分別是積體電路、汽車整車和零部件、儀器、儀表、初級形狀材料、顯示面板、計算機及其零部件、飛機及航空器、電子元器件、醫療產品及器械、鋼材。

中國製造的“缺芯”之痛:9成依賴進口

從這個榜單中可以看出,我國的資訊及整合控制產品存在短板;其次是高階裝備,尤其是高階動力裝備是短板;第三,就是我國的基礎材料、基礎元器件,尤其是高階的基礎材料和基礎元器件是短板,

一、中國製造的“缺芯”之痛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子資訊產品製造基地,但目前國內約80%以上測試裝置市場仍由外商主導,核心技術、市場資源等競爭力相對薄弱。

據海關統計,2016年積體電路進口3425。5億塊,同比增長9。1%;進口金額2270。7億美元,同比下降1。2%。而同期中國的原油進口僅為6078億。中國在半導體晶片進口上的花費已經接近原油的兩倍。

而今年,全球積體電路產值會達到4000億美金,中國進口會超過2500億美金。

中國製造的“缺芯”之痛:9成依賴進口

一直以來,我國致力於加快晶片產業本土化程序,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程序仍然緩慢。究其原因,我國晶片產業存在兩極分化情況,其中,在技術門檻較低的消費類電子市場,晶片企業基本上跟隨海外巨頭,很少能做到原創性研發和技術自主。

此外,在國產晶片市場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必須正視的一個現象是,儘管國內晶片企業掌握的專利技術很多,但是真正的核心技術很少。

由於起步晚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目前與世界頂尖晶片設計的差距明顯。此外,在芯片面積控制、功耗控制、處理速度等指標上,中國晶片企業與國外巨頭存在較大差距。而如果要研發完全自主創新的晶片,勢必要避開國外公司所擁有的積體電路智慧財產權,並且在短時間內完成創新的晶片設計等一系列環節,這對起步晚、投資少、研發力量薄弱的中國晶片產業而言,國產化難度極大。

二、國產替代刻不容緩

積體電路國產化不僅關乎經濟,更關乎國家安全。

積體電路產業是資訊科技產業的核心,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在我國國產晶片自給嚴重不足、國家高度重視的大背景下,積體電路產業正面臨著一個戰略性機遇,市場空間巨大。

根據規劃,到2030年,中國積體電路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我國積體電路產業與發達國家仍有巨大的技術差距,也意味著國產化蘊含著巨大機會。在政策利好和資金的共同推動下,半導體行業將進入黃金髮展階段。

可以相信,隨著國家政策支援力度的加大,我國積體電路行業正進入黃金髮展階段,產業發展有望實現彎道超車,並掌握新一輪半導體發展的話語權。

我國半導體產業的加快發展,將帶動原材料矽片需求提升,以及積體電路封測技術的完善,並將助力我國智慧製造產業發展,加快推進智慧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