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智慧未來發展的趨勢(2020-2025)

商業智慧未來發展的趨勢(2020-2025)

BI(商業智慧)產品近來來隨著資訊電子化程度的加深,受到了越來越多政企單位的關注,發展迅猛。由於BI屬於IT領域內一個較為龐大的細分領域,其技術和產品的內部差異化也為業務需求紛繁複雜變化迅猛的客戶帶來了十分多樣的選擇。過去的5年,以Tableau為代表的視覺化產品將BI這個技術概念帶到了一個全新的普及面上,如果說過去的五年是BI資料視覺化的五年,那麼接下來的五年,方向又可能會在哪裡呢?本文將簡要闡述BI在未來發展的幾大重要趨勢。

一、雲端化

隨著資料獲取技術的深入,同時資料佈局越發地廣泛,資料分析中的“資料”和“分析”在未來將相伴相隨,而並不一定要透過複雜的獲取手段,集中在某個特定分析場景才能進行。在過去,由於業務系統的本地化,BI也基本都是基於本地佈局,而近年來隨著業務系統的雲端化,業務資料也變得越發地規範標準且成規模。在此基礎上,介面的建立不再複雜,相較於過去更易形成穩定的業務分析體系。

具體有4大表現:

1。 建立雲端BI與業務系統雲端直接打通,或者基於雲端應用進行BI的嵌入式改造。

2。 在提供 SaaS BI 產品的時候同時提供了各種SaaS平臺上標準的資料介面, 目前很多BI工具的server端(或叫web端)都是基於此模式。

3。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很多產品宣傳雲端的價格便宜,但其資料分析的效能並未提升至卓越狀態。就好像筆記本和桌上型電腦的區別,雖然看似雲端已經可以做到BI軟體幾乎全部的功能,雲端的效能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4。 雲端服務的協同性較之前將獲得進一步提升的可能,將更利於團隊內部的知識管理和資訊共享。

除了少數考慮資料體量和資料安全性而對Saas模式“絕緣”的金融、電信、民政行業外,大多數行業尤其是網際網路行業對於BI的雲端化都有著巨大的需求,市場前景可謂廣闊。

二、BI工具性減弱

隨著視覺化技術的逐步完善與發展,產品間的差異化越來越小,工具整體所需具備的功能也愈發的明晰,使用門檻也在逐年降低。客戶對於資料本身的價值越發看重。與工具性減弱相對應的,是整合程度和平臺化需求的加深,如市面對於“全”的需求逐步高於“專”的要求,如資料分析軟體也需要逐步搭配輕量級的ETL資料準備功能。對於一個大型企業,能夠整合多種BI產品的平臺化服務也越來越受到他們的青睞,簡單統一的UI風格、許可權管控甚至一整套行業問題分析的解決參考方案,都有助於客戶迴歸最本質的資料分析價值上來。

三、預測性分析、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

作為在近年經濟下行趨勢下少有的幾抹科技亮色,這三個方面作為基礎技術的影響必然是全行業的,BI產品也不例外。異軍突起的Thoughtspot語音BI,PowerBI和Anna的結合,Tableau的提問式分析,本質上都是轉變過去由因推果的分析模式,進階到透過大量既定的果,推出原因的探因分析上來,進而利用規律輔助做出預測分析。這些技術無疑為BI資料分析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語音提問式互動、機器洞察、果-因分析等等。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基礎資訊的爆炸式輸入,這一切可能的高階互動和分析手段,都在穩步地走向成熟。

四、嵌入與整合

未來BI更有可能的是在多個硬體平臺無差別呈現的基礎上,升級到多個裝置多個軟體無差別嵌入呈現的模式。即作用到某些特定工作場景的軟體平臺內部(如微信、郵箱等),在當前各大BI廠商都專注於工具研究發展的背景下,可整合各大主流BI產品(tableau、SAS、SPA、Qlik等)的門戶平臺軟體也發展迅猛。

五、資料中臺與資料治理

客戶在上一輪BI熱後,越來越迴歸到對資料價值本質的思考,進而近年來開始了一輪中臺熱和治理熱。資料質量是BI的基礎,資料治理是資料中臺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各個中臺產品部署的第一步,也是整合各個業務系統,對其進行標準化的主資料、元資料管理。資料資產的概念被強化,企業使用者也愈發地注重對其的清洗和管理。

總結

技術的發展趨勢總會有著十分多元的“平行空間”或是“小趨勢”,但在這些小趨勢下,大趨勢的本質也越發的明瞭。資料分析的工具終將要為業務工作者的分析思維服務,幫助他們以更專注的狀態關注到資料本身的價值,而不應該喧賓奪主,工具的使用效果永遠取決於使用者的思維。這一點長遠看來都不會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