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五個王朝裡都擔任過宰相,可被稱得上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後晉高祖石敬瑭在即位的次年,從洛陽遷都到了曾為後梁國都的開封(汴京)。此時在河南,同享運河、陸運之便的地點以開封為佳。五代的五個王朝中,以洛陽為國都的只有後唐,其他王朝都盤踞在開封。

他在五個王朝裡都擔任過宰相,可被稱得上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後晉高祖石敬瑭

後晉在契丹的幫助下建國,面臨的難題就是怎樣才能從契丹族的管束下恢復自由。石敬瑭於942年一死,侄子(哥哥的兒子)石重貴就以其子年幼為由,自己做了二代皇帝。實際上石敬瑭立下遺詔,要立幼帝,並召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為輔政,但這被石重貴一派束之高閣。石重貴被稱為出帝。他把宣告登基的國書送到遼(契丹國號為遼)那裡,但遼認為即位的不是兒子而是侄子,其中必有問題,因此拒絕商談,並以國書中有違反約定的內容為口實出兵。遼軍擊破了激烈抵抗的後晉軍,終於在946年佔領了開封,俘虜了出帝。後晉僅僅持續了十一年。

後晉之所以這麼快就滅亡,原因之一是遼南下時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完全沒有抵抗。劉知遠知道遺詔被掛起的事情,因此任憑後晉滅亡,而自己則親自在晉陽登基,國號為“漢”。史家稱之為後漢。因容易和光武帝建立的長命王朝後漢混淆,中國更多地稱呼後者為東漢。短命王朝相繼的五代中,這個“後漢”是最短命的,前後大約不過四年。

他在五個王朝裡都擔任過宰相,可被稱得上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石貴重率軍出擊

後漢高祖劉知遠唯一的歷史貢獻是,透過從晉陽南下,迫使佔據開封的遼軍北還。劉知遠於遷都開封的次年死去,次子劉承祐即位。內訌變得白熱化,被稱為隱帝的劉承祐害怕坐擁武力的武將,就想剪滅他們。曾平定了護國節度使李守貞之亂的樞密使郭威也在肅清的範圍中,因此郭威反過來進兵開封。隱帝在此之前就被自己的臣子殺了。

郭威做了五代最後王朝後周的太祖。954年,郭威死去,皇后柴氏的侄子柴榮做了二代皇帝。這一繼承雖顯得怪異,但柴榮從年幼起就由郭威撫育,資質英邁,被公認為是繼承人。被稱為後周世宗的柴榮,果然是五代首屈一指的明君。和後唐明宗年過六十才即位不同,後周世宗是在年富力強的三十四歲時即位的。在臨時目的性戰爭頻發的五代,只有後周世宗根據長期展望制訂作戰計劃,抱有再度統一分裂的中國的理想。

他在五個王朝裡都擔任過宰相,可被稱得上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柴榮

後周世宗收復江北,奪回了曾被契丹統治的益津關和瓦橋關。不過他在北征中患病,年紀輕輕三十九歲就死了。活著的皇子中最年長的不過七歲。這就是恭帝。然而,在國家多難之際,幼帝即位會讓後周的將領尤其是軍隊感到不安。為了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必須推戴更有才能和決斷力的首領。就這樣,歸德節度使趙匡胤在前去北征的路上,被兵將們擁立,受恭帝禪讓後登基,國號為宋。雖然沒能收復燕雲十六州,但基本成功地統一了中國的主要部分,長命王朝宋從此開始。通常以受女真族的金壓迫而遷都到臨安(杭州)為分界點,分為北宋、南宋,不過合起來也持續了三百年以上。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相繼的“五代”,從唐滅亡、後梁太祖朱全忠即位(907)開始,直到宋太祖趙匡胤即位(960),前後共五十四年。能代表這半個世紀的人物,不是哪個王朝的皇帝,而是一個叫馮道的宰相。後唐明宗如前所述是個明君,但沒有學問,無法理解難懂的奏章,因此錄用了馮道,讓他給自己解說。馮道又接連在後晉、後漢、後周任職,遼太宗(耶律德光)南下的時候也被迎入朝。他在五個王朝裡都擔任宰相,所謂五朝八姓十一君的宰相,大概可稱得上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他在五個王朝裡都擔任過宰相,可被稱得上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宋太祖趙匡胤

長命王朝宋和遼長期對峙,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尤其注重節操。儒學從宋代開始,對節氣的講究變得登峰造極。馮道死後,迎來了宋學時代,他被當作是沒有節操的代表,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對他使用了最嚴厲的批評——其可謂無廉恥者矣。也有人為馮道辯護。明末李卓吾(1527—1602)就是其中一人。李卓吾引用《孟子》中的——社稷為重,君為輕。認為使人民安養,是從事政治的人——君和臣的第一要務。君主如果做不到,臣子就必須做到。這應被視為是臣子的第一義,為主君盡忠節是第二義以下了。

半個世紀中五個王朝交替,不得不說是個異常時期。每次的王朝滅亡,如果重節義地徹底抵抗,人民就會被捲入戰亂,遭受更大的不幸。透過不換舊宰相、只換新皇帝,避免了混亂,這也是人民之幸。

他在五個王朝裡都擔任過宰相,可被稱得上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馮道

遼佔領河南的時候,形勢像是要展開一場大屠殺,而阻止了這一行為的據說就是馮道。他對耶律德光說了一句有名的話——此時,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契丹族的首領被當成佛祖恭維,這在後世引發了物議。然而皇帝發出禁止屠殺的命令,拯救了河南大量的生靈卻是事實。馮道這個異常人物,大概只有在異常的時代出現才會被容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