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播種希望的季節

#不負好春光#有了春種,才會有後來的夏鋤、秋收和冬藏,不管是“靠天吃飯”還是“旱澇保收”,農人們都會堅定的撒下種子,那怕是結果再殘酷也絕不誤了農時。況且現在已經是“今非昔比”了!

提到“今非昔比”沒有比我家鄉春天的變化更貼切的了,家鄉在大西北黃土高原,過去是出了名的“苦甲天下”的乾旱地區,光禿禿的山樑上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更談不上涵養水源了,跟書本上描寫的春光美景毫不沾邊,“黃風土霧”是常景,可以說春季是我們這裡最荒涼的季節!由於土地貧瘠,生產力水平低下,糧食產量很低,大部分糧食畝產都是幾十斤,總覺得自己是靠吃“反銷糧”、“百家飯”(全國各地產的諸如紅薯幹、胡蘿蔔幹、高粱米等)長大的。小孩子還好,大人們還有繁重的勞動,靠人力大搞農田基本建設,那些層層梯田是他們用雙手磊起來的,出生在四、五十年代的那代農民,是中國歷史上最辛苦的一代人,他們的艱辛付出為後人“栽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直到現在每當要讚美春天的美景時,總覺得自己“理屈詞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改革開放,農村實行了包產到戶,這種符合當時生產力水平的實行,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這樣不但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而且一部分剩餘勞動力還可以外出務工,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平。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的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國家把“三農”放在了重中之重,惠農力度越來越大,農業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在北方乾旱地區,最讓老百姓受益的地膜覆蓋技術既保墒又保溫產量高,由剛開始時的動員著用,到現在的搶著用,這就是群眾的需要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

讓我們黃土地上的農民真正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是,“退耕還林”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行,一些山坡地種上了樹,到了春天滿山遍野的都是桃花、杏花和不知名的野花,真是“人靠衣裝馬靠鞍”,原來這人見人煩的小村莊打扮一下也挺俊的!

一個播種希望的季節

山上鳥語花香,山下農人們用各種新式機具編織著自己的未來,累了喝口茶休息一會,有些有才藝的跳個舞或把自己的生活編個作品,發個快手或者抖音與外面的人分享也其樂無窮!隨著鄉村振興的逐步推進,相信農村的春天會更美,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一個播種希望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