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走過的路 有什麼可複製?

可控與不可控的。成功與失敗的。

自我實現的預言

。知行合一。

故事分類,從已釋出的故事開始檢視。作品融入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讀者可能會在什麼樣的場景有感觸。常見的3種氛圍營造,擇學、擇業、擇偶。

如何講8年的故事?比如8個故事的價值,如果1篇故事值100元,使用者為什麼願意買?百搭故事的回味,故事公式,故事流程,故事分類等。

8年走過的路 有什麼可複製?

8年走過的路 有什麼可複製?

為什麼看專欄?

假設法,使用者看產品運營專欄,帶來行為上的變化。

使用者變化的5個階段:記錄時間,開始寫作,開始分享,開始加入訓練營,互幫互助。

一個專欄的3個切面。比如一篇文章講深圳改革40週年的3個切面。

回顧故事篇中的寫作結構。如何講故事的方式?有沒有對話型的故事?故事中有什麼情感?要塑造什麼樣的專業形象?

1、混沌課程,如何學思維模型

2、樊登讀書,如何講一本書

3、得到,如何學一門基礎課

3家企業都推出訓練營計劃。有哪些作用?改變使用者認知的同時,提升客單價,增加粘性。

專欄的定位是什麼?使用者人群是誰?使用者真正的需求是什麼?願意為你的產品買單嗎?如何讓使用者養成習慣?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嗎?

學會提出好問題。

可參考遊戲讓使用者完成任務,定期簽到獲得獎勵,投入更多注意力在一款遊戲上。有行為設計學,有上癮模式的引導。

8年走過的路 有什麼可複製?

8年走過的路 有什麼可複製?

為什麼要關注?

使用者為什麼要關注你?利益驅動與關係驅動。

利益驅動,現金、紅包、優惠券、門票等

關係驅動,好友推薦,強化朋友收益,弱化自己收益

故事力到遊戲力,感動人心的故事積累。寫了哪些故事?讀了哪些故事?能否複述?使用者思維,幫助使用者至少學會一個故事公式。每天積累1個故事素材,養成習慣之後,再每天積累3個故事。好比閱讀習慣也並非一朝一夕養成的,而寫作習慣就順著閱讀習慣養成。

偉大的作品具有兩難的選擇,開放式的給使用者想象的空間。

8年走過的路 有什麼可複製?

8年走過的路 有什麼可複製?

為什麼值得記錄?

時間顆粒度的意識。經濟學中的成本,成本即放棄了最大代價。代價需要想象力的思考,即認知的沉澱。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使用者享受更多的精神消費,說明基本的生活需求已滿足。想獲得更好的藝術感官體驗。多問一些問題,可以加深對一個話題的思考,找到問題的本質解。

8年走過的路 有什麼可複製?

8年走過的路 有什麼可複製?

總結一下

每一次的記錄,即認知升級的過程。一個知識點有沒有真正掌握,就看看自己是否寫得出或是表達得出。會講故事就會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