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的“震痛”

中華大地,包羅永珍,生機勃勃,美不勝收。有有令人敬畏的珠穆朗瑪,有資源豐富的鄂爾多斯盆地,有風調雨順的東北平原,有色彩繽紛的雲貴高原。

但是這些琳琅滿目的美麗景色下面孕育著美麗中國的震痛——地震災害。

美麗中國的“震痛”

雄偉的珠穆朗瑪

為什麼會有地震?

這也是科學家最感興趣的,地震到底是怎麼來的?現在來說能夠相對合理解釋地震來源的構造學說就是板塊構造。地球是由各個物理化學和力學性質不同的板塊構成的,這些大大小小的板塊把地球分成了不同的部分。

板塊是運動的,板塊內部相對是穩定不變形的,板塊之間存在相互作用,而這種相互作用,就會產生力的積累和釋放,就會產生地震。

中國同樣處於板塊相互作用的活躍區,中國地處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交匯部位。

這些板塊之間在不同時期會存在不同規模的擠壓碰撞和伸展拉伸,進而在板塊之間形成孕育地震的應力應變積累從而產生地震,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中國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之間。

美麗中國的“震痛”

中國的板塊構造位置(引自IPGP)

美麗中國的“震痛”在哪裡?

研究表明大地震(≥Mw6。5)的地震幾乎都發生在活動斷層之上,中國大陸發育了廣泛分佈的活動斷層,這些斷層就是一條條線狀的地震帶。但是地震孕育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並不代表只要有活動斷層分佈就會發生地震,只能代表具有一定的地震危險性。中國是一個地震災害嚴重的國家, 強震主要發生在天山、青藏高原和華北地區, 其他 地區的 7 級以上破壞性強震相對較弱(張培震等,2013)。

美麗中國的“震痛”

中國大陸及鄰區主要活動斷裂、活動地塊與強震分佈圖(張培震等,2013)

既然美麗中國有這麼多的震痛,那麼就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集中所有人的力量去做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讓美麗中國的震痛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