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辭”當前,引導比批評更重要

近日,“閃辭”話題吸引公眾關注。報告顯示,“95後”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之間為7個月,遠遠低於“80後”“90後”群體,成為“閃辭”主力軍。對此,有人批評說,這樣的離職速度“太任性”,認為“95後”怕苦怕累,缺乏負責任心,更有甚者戲謔,“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

“閃辭”當前,引導比批評更重要

其實,“95後”不過是一個年齡節點、一個身份標籤罷了,代表的是當代最年輕的就業群體。今天的年輕人重視自我追求、重視價值實現,更具備濃濃的時代氣息、強烈的時代特色。可以說,“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他們身上尤為突出,對於在新崗位能夠“停留”多久、奉獻多少,絕不會只關注薪資待遇,倘若文化缺失、管理混亂、氛圍壓抑、人際複雜,甚至缺少必要的人文關懷,很容易激起“寧缺毋濫”的想法,“閃辭”更不在話下。

“閃辭”當前,引導比批評更重要

對用人單位而言,與其帶著有色眼鏡,大肆批評年輕人沒耐性、沒責任心,也不妨轉變角色,站在他們的視角反思自身。任何單位都有著相同的進步路徑、發展趨勢,都是在順應新形勢、新需要中,走著一條自我轉變、螺旋上升的路子,任何莫守成規、固步自封都要不得。而當代年輕人的擇業觀無疑是給用人單位上了生動一課,旗幟鮮明地告訴用人單位,企業的發展,是企業價值與個人價值相互理解、相互成全的過程。這個道理自始至終就沒變過,不過是今天的年輕人眼中進不得“沙子”,掀開了問題的“遮羞布”罷了。

“閃辭”當前,引導比批評更重要

儘管“95後閃辭”有其積極意義,也值得關注、理解和尊重,但“閃辭”終究會給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更不能成為年輕人心態浮躁、思想衝動的“隱形外衣”。在看到年輕人的個性、率真的同時,也要看到他們身上或多或少存在著眼高手低、太過自我的缺陷。不少年輕人追求賺大錢、妄圖走捷徑,甚至不切實際地希望入職就能居於重要崗位、承擔重大責任,這本就不符合從人力成長為人才的基本規律。有的年輕人,面對一時的慾求不滿、願望的難以企及,首先想到的不是和單位一對一的平等溝通,反而是“熱血上頭”的辭職,這也是缺乏閱歷的表現,不經打磨,何堪大用?

“閃辭”當前,引導比批評更重要

對此,全社會都要成為當代年輕人的老師。一方面,要引導年輕人形成正確的擇業觀,冷靜就業、慎談離職,主動尋求個人價值與企業價值、社會價值的平衡點,真正區分好“圖一時新鮮感”和保持長久興趣點之間的巨大差別,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合適的崗位既不是等來的、也不是單位為其“量身定做”的,而是在不斷地試錯、不斷地打磨、不斷地適應中昇華出來的。另一方面,要引導用人單位給予年輕人足夠的尊重,既要不斷加強對年輕人工作上的幫助,走好從校門到企業門的轉型之路,也要合理設定薪資待遇保障,免除生活上的後顧之憂,更要能不斷提升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讓年輕人在憧憬美好未來中,不斷匯聚強烈的認同感、歸屬感。(文/儲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