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扯B站和快手

我很喜歡快手。

但並不是一直喜歡,最開始的時候,我很反感快手。

原因倒是很簡單,因為快手起初的名聲實在是不好,生吃病豬肉、未成年少女懷孕,你很難稱這種名聲是好名聲。

但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很久。

胡扯B站和快手

快手

17年初,我第一次下載了快手,北京的夏天,我獨自一人坐在出租屋裡,瘋狂迷上一個電工主播,每期影片,它會分享一些電工小知識,比如說,如何找到短路電器,兩根線如何連線電阻最小,三相電如何連線等等。說實話,挺無聊的,但是看著一個工人和你分享他的工作經驗,著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從那以後,我就一直保持著刷快手的習慣,不見得每天會刷,但是時不時總要瀏覽一下,因為快手上總會讓你發現一些有趣的影片。尤其是相比起彼時抖音只能刷到好看的小姐姐,快手的內容多元且真實得多。

我進入B站,就更早了。

13年的時候,出於一個死宅對於找番的敏感,我發現了B站,那個時候,b站會員和非會員能夠看到的內容還是兩個世界,100道題還非常的折磨人,我一邊靠著百度,一邊靠著多年浸淫B站的經驗,終於混成會員。

從那之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從fate/zero開始,b站有的新番,我就沒有斷過。那個時候,最有名的up主還是老番茄。鬼畜影片是B站的主流。從那個時候,看著當年的小破站從當年亞文化小眾社群變成一個MAU過億的頭部公司,確實有一種與有榮焉的感慨。

所以,當《後浪》和《自己的英雄》(快手版後浪)先後火熱時,我感慨也很多。也想就此話題,聊一些,我對於這兩個影片的感受和一些額外的思考。

兩部宣傳片,無論是在內容型別上,劇情結構以及宣傳目的上都搞度類似。(某種意義上,快手“致敬”了B站)。

雙方選取了社群當中佔比並不高,但是極具代表性,並且相當被主流價值觀認可的內容進行傳播。

B站主打了科技、潮流和好奇心,是新一代的年輕人如何在這個時代進行探索的故事。當然,其中不乏需要非常高成本的內容。無人機、手辦和科技測評。反倒是,b站起家,並且到現在仍舊是重要流量來源的二次元,被b站雪藏起來,並沒有被刻意聲張。

快手則更加明顯。在《自己的英雄》當中,快手選取了一批勵志、正能量和富有精神的”底層物語“,渾身汙泥但是想要起舞、身體殘疾但是熱愛藝術,以及一批很能代表普通人熱愛生活、奮鬥拼搏的主播。並且,相比B站請了何冰老師這樣一線大咖,快手邀請冬泳怪鴿黃春生作為主講人就更顯得“土味十足”。

雙方在內容模式上如此類似,毫無疑問是快手搭了B站的便車。而且,這個便車搭的並不高明,甚至可以說,有些拙劣。

不過,僅僅是形式上的類似,其實無可厚非,比較引人注意的是,雙方在影片的立意上,也高度雷同,這個才是最值得注意的事情。

這背後顯現的是,快手和B站作為影片社群共同的隱憂。

B站和快手共同的隱憂。

B站脫胎於A站,是國內最早的二次元社群,時至今日,也是最大的二次元社群。看番、追番,這些詞彙雖然今天已經耳熟能詳,但最早,只不過是一小批二次元使用者的圈內暗號。當然,今天的B站已不是一個二次元能夠定義的,社群當中內容多元且豐富。唯一不變的是,成立十年以來,B站的主體使用者,都是一群20-25歲的年輕人。

B站的興起,以及B站很長一段時間的故事,都與這群愛好動漫的使用者之間緊密相連,御宅族們不再滿足於看番和發彈幕,開始自己製作衍生作品,去繪製自己心中的故事。當然,更多的時候是惡搞,也就是很早期的鬼畜影片。金坷垃、丞相、梁非凡都是鬼畜精品。也在這個過程中,B站誕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有內容創作能力、也有意願,並且深諳B站使用者特點的內容創作者——up主。

時至今日,B站up主可能也是平均年齡最低,但是創作欲最為旺盛的群體之一,我在b站看到過很多讓我為之驚歎的作品。他們的創意、奇思以及對於創作的熱愛都深深感染著我,更重要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b站up主其實沒有什麼收入,大多數創作行為都是為愛發電。

這是B站在最近幾年高歌猛進的原因,也是B站能夠生生不息的根本。

但是,這群up主,對於B站既是寶藏,也是風險(當然,對於任何內容平臺都是如此)。B站的社群定位,其實都沒有被大眾認可,當然,他的資料已經證明是一個非常靠前的網際網路產品,但是,在更廣大的網際網路以外的世界,瞭解B站,知道B站的人並不多。更重要的是,即使瞭解B站,也並不見得是一個十分正面的形象,一群年輕人,喜歡動漫、遊戲以及一些看不太懂發出奇奇怪怪聲音的影片,很難說,這樣的產品“應該”被大力推廣。

所以,B站需要證明,B站其實是一個非常積極向上,“正能量”的社群,他代表著一股年輕,向上的力量,這股力量,就是“後浪”的力量。至於,這股後浪在1。3億使用者當中,究竟佔多大比例,實在是一個不太重要的問題。

快手也類似。

快手從他被“主流”媒體關注的第一天起,就沒有特別好的名聲。

從最早的“下沉”三巨頭,到後來的“未成年”懷孕時間,再到天佑和牌牌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眾對於快手的認知,是土、low、上面有一些“小鎮青年”高一些奇奇怪怪,大家看不懂,甚至令人生厭的短影片。尤其是,當你發現快手資料還挺好的時候,除了驚訝之外,還有人感嘆,是不是該封禁這樣的產品?

快手需要被大眾認可。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是快手逐漸走向主流市場的時候,low和土的標籤,不僅會讓快手飽受爭議,而且會讓大量的使用者不敢進入快手。無論對於行業,還是輿論都很不利,甚至有可能影響快手本身的生存環境。

出身的“原罪”,這讓快手和B站的生存境遇一直非常尷尬。增長不能放緩,規模必須擴大,但是,規模越大,就勢必會遇到文化上的衝突,還會遇到“監管”挑戰,讓主流喜愛是必須的。不能被主流挑刺也是必須的。

所以,能夠看到,兩家公司的宣傳片,都很強調一點,弱者才會批評和挑剔,強者都是褒揚和讚美。精選了很多,讓大家驚訝,感慨,讚歎但實際上你開啟兩款APP不可能看到的內容,來獲得大眾的認可。一方面,希望讓更多的使用者認可自己,另一方面,還不能得罪老使用者。

沒啥,寧可跪著生,不能站著……好吧,其實一直都沒站著。

為什麼快手比B站的影片更好。

即便二者利益相同,單純從影片質量來看,我會認為B站其實完爆快手,演講的技藝,剪輯的精細,內容的精美程度,尤其是何冰和黃春生兩位主講人的對比,B站比快手要強很多。

從最後的效果上看,B站影片實現了全網的破圈,而快手影片則只在小範圍內有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後浪結結實實的讓B站的影響力上升一個量級,並且還連帶著股價漲了幾個億。快手的看見的力量,甚至都不是官方力推的動作。單純從效果來看,B站的影片都比快手強了好幾個身位。

但說實話,從觀感上,快手比B站好太多了。

這種好,不是製作的好與壞,而是價值觀的衝突的。

雖然行動同樣雞賊,雖然快手也有模糊判斷標準的行為,但是,快手立在一個很重要的價值觀上——看見,是最重要的。儘可能的讓更多的人,更多的世界被人看到,是最重要的。至於他是不是一個製作精美,流量驚人的作品,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

這個價值觀,是更加讓我欣賞快手短影片的原因。

無論是這款產品一直以來的表現,還是隻看PR影片的內容,快手都力圖踐行這種價值觀。它甚至為了能夠平衡頭部和腰部作者的權重,在演算法中加入許多類似“基尼係數”的引數,讓流量表現能夠更加平衡,頭部不至於太過於頭部,腰部則能夠更壯大。你當然可以稱其為內容社群的商業策略。為了平衡不同使用者的流量水平,讓社群生態更加穩健。但是,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快手本來就值得欽佩。

這也是讓我核心認為快手比B站更有趣的地方。

快手自始至終都在堅持一種“看見”的力量的價值判斷,他希望,在他的平臺上,使用者能夠儘可能平等,能夠儘可能平等獲得流量供給的機會,不讓流量過度的向頭部集中,也能夠讓每一個角落散發光彩。

B站則不然,B站的影片讓我最不喜的地方是,他沒有明確的想要聲張的價值觀。他更像是一次媚青的行為,甚至在故意挑撥一些對立。我很難想象,在巴厘島的海濱潛水,購買最新款的日本高達手辦、研究單價六位數的攝影耗材的人,是這個國家的大多數年輕人,為什麼我要被這些人代表,為什麼我能夠被這些人代表?難道我為生活而努力,為了不被辭職而放棄熱愛的興趣的時候,我就不能夠成為這個時代的浪潮了嗎?這個時代的浪潮究竟是傲立在潮頭的人,還是無數的普通人?B站既沒有回答這些問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挑撥這些問題的出現。

在我看來,這是為了後浪影片能夠更加火熱的原因,他在隱隱的挑撥一種對立,進而讓這種對立變成一種爭論,最後變成互噴,進而,變成了全網的大討論。

或許他是一次成功的公關,但說實話,是一次失敗的價值觀聲張。

更底層,更穩健的價值觀,意味著更高的天花板和麵對不確定性更強的韌性。

快手一直面對很大的挑戰和不確定性,但是,能夠存活至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身價值觀的穩定,讓其在很多關鍵選擇上,能夠知道該選什麼。

B站,現在並沒有明確的,讓我值得追隨的價值觀,他或許有,但是,他還沒有表達出來。我覺得,這可能對於B站來說,還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