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是喜歡糾結目標,沒有它就不行麼

為什麼我們總是喜歡糾結目標,沒有它就不行麼

剛看到一則留言。

愛吃小孩肉:如果你習慣了這種思維方式,當你再開啟羅胖的節目,看到的會是邏輯硬傷滿屏,看不下去。

語航回覆:我一般不回看。。。。。自己樂完就OK了。

這段對話源於前幾天看的一本書——《羅輯思維:迷茫時代的明白人》

我的讀後感時這樣的:

文科生即將愛上科學……

雖然我是文科生,但是我的數學一直是全班第一。可是後來長大了,就再也沒有碰過它。

但是看完這本書,我有點喜歡理科生的思維方式了。

這本書囊括了很多學科。包括管理學,心理學,數學,歷史學,社會學,以及各種羅胖式的方法論。

以最簡單的邏輯說了很多很多有趣的的問題。雖然每一個主題篇幅不長,但是不集中是萬萬不行的。

有趣的書,讀起來總是讓人有慾望想要做點什麼……

繼而換來了,愛吃小孩肉的“怪獸”的迴應。

有時候我很羨慕那些有確定目標,直奔主題的人。一絲不苟的奔著明確的目標去奮鬥,去努力。有時候我也羨慕喜歡一頭扎進兒問題裡,刨根兒問底兒的人,那個深度啊,可真是深啊。非得弄個所以然來。

我就沒這本事。

只看一個”目標“,沒意思。只深挖一個“問題”,腦袋累。

我不擅長盯著一件東西看,大概也是因為眼睛的緣故吧。或者說我從來不“看”。我更喜歡把“目標”埋在心裡,然後做所有我想做的事兒。無關乎任何“為了”,無關乎任何“所以然”。

比如看書。

看書是為了學習嗎?我覺得不是,看書是看書,學習是學習。它倆不是一回事兒。學習需要用腦,看書更需要走心。顯然我喜歡後者。

我喜歡也擅長孩子的思維方式。滿足我的好奇心就好,讓我快樂就好,所有的經歷和投入終將埋在內心深處。至於“為什麼”,那不重要。

羅胖的思維重要嗎?

重要。別具一格,聽著樂呵。

不重要。他說的再好,那也不是我的。

所以,我只需要在他的的分享裡,享受了就好。比起他的知識和技術,我更喜歡他的人(這只是個比喻)。為什麼他能夠做到知識的傳遞,讓那麼多人崇拜和跟隨?為什麼他可以“死磕自己,愉悅他人”?為什麼他的邏輯思維搞得那麼有趣?

我想我更關心這個。

我們喜歡花昂貴的價錢去學習一個新的技術。可是卻時常忘記,那個傳播技術的人。如果可以,我希望我能夠和我崇拜的人一起生活(這也只是個比喻),貼近她的日常去汲取她的“精神”,而不單單是去學習那些花了錢就能學習的技術。

再說了,“學”了你就一定能“會”嗎?

我不喜歡設限,即便我每天都在儘可能的給自己設定點什麼。就結果看,設定本身毫無意義,反而不去多想,直接行動的收穫更豐富。

比如今天,5點起床。滿腦子都是事兒。先做什麼呢?看書,瑜伽,還是跑步?下雨了。。。Emm。。。。

算了,看書吧。

再抬頭的時候,已經8點半了。哇,又沒練瑜伽,也沒運動。真是的。

可是今天讀書讀得好開心。

那你學到了什麼呢?

我認識了富蘭克林,他是個很風趣,穩重,有責任心,又熱心腸的人。其他的什麼都沒記住,怎的?招誰惹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