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例話(文學評論)

詩詞例話

◎駢國華

古典詩詞為什麼能千古流傳?我以為關鍵在於有著強烈的感染力,令人產生強烈的共鳴。

詩貴含蓄。直白的詩句,猶如白開水,品之無味。含蓄的詩句則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王維的詩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字面上寫的是水和雲的狀態,寫水到盡頭,寫坐空雲起,但內涵卻是人在風雲變幻中的窮途和再起,雖未明言,讀之意會。

詩詞例話(文學評論)

白居易早年去長安,拜訪前輩。前輩問了他的名字後說,長安居,其實不容易。白居易拿出了他的詩作:“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前輩馬上改口,說有這樣的詩句,居住長安太容易了。這詩句,哪來這麼大的力量?這就是含蓄的感染力。白居易明寫的是草,暗寫的是人,人的劫難,人的希望,人的風骨和精神。讀懂了,尤其是遭受過劫難之人,精神定會受到極大的提振。

詩詞例話(文學評論)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字面上是寫除舊迎新的過年習俗,但瞭解此詩寫作的歷史背景,就不難看出詩句中“舊符”和“新桃”是“舊政”和“新政”的象徵。主政改革的宰相王安石,廢除舊制,推行新政,“總將新桃換舊符”的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也令銳意改革者振奮。

詩詞例話(文學評論)

詩貴含情。“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杜甫) 安史之亂髮生,杜甫把家人安頓在鄜州羌村,他自己趕赴靈武投奔肅宗。途中被叛軍俘虜,滯留在已經淪陷的長安。那一夜看著圓圓的月亮,想起了家人,寫下《月夜》這首詩。家中的妻子想念丈夫。

幼小的兒女卻還不懂思念在長安的父親,還不能理解母親對月懷人的心情。

詩人當時無奈悲痛之情,令人同情,令人動容。

詩詞例話(文學評論)

同樣是杜甫,遇到喜事,心情就不一樣了。他聽說官軍收了河南河北,寫了首七律:“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流離中人,嚮往安居。機會突然到來,自然大喜過望。趁著明媚的春光趕緊回家,已然感覺所坐的船兒,從巴峽穿巫峽,下襄陽向洛陽了。詩人激動欣喜之情,真切感人。

詩詞例話(文學評論)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那時的王維才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獨在異鄉過重陽節,怎能不倍加思念家鄉和親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把他的思親之情,孤獨之感,表現的淋漓盡致。有同樣經歷的人,讀後怕是要“淚沾巾”的。

詩詞例話(文學評論)

詩貴語境意境美。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是對他所居住的成都草堂外圍環境的描繪,語境簡潔明快,一句詩就是一幅清新淡雅的畫;意境開闊優美,把杜甫身在草堂,縱覽千秋,胸懷天下的精神狀態極具歷史意味地表現出來。

詩詞例話(文學評論)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元稹《行宮》)敗落的宮殿,寂寞的紅花,白髮的宮女,淡淡的哀愁。白描小景,意境深邃,寥寥數語,不盡滄桑,感染多少讀者,發出歷史興亡的感嘆。

詩詞例話(文學評論)

詩貴含蓄,詩貴含情,詩貴語境意境美。可以這樣說,好的詩詞,不是寫出來的,是從作者心裡噴發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