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ofo困局,看“AI+教育”未來

近日,在朋友圈讀到《ofo死了,留下一座20億美金打造的墳墓》這樣一篇博文,震撼之餘,聯想到如今同樣融資和估值火熱的“AI+教育”領域,深有感觸。

2014年,ofo初創便如同含著金鑰匙出身,一路上得到了金沙江、真格、滴滴、小米、經緯、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等知名基金和企業的加持,短短4年時間,拿到了約20億美金的投資。

從ofo困局,看“AI+教育”未來

去年,在幾番燒錢大戰之後,ofo投資人朱嘯虎呼籲“ofo和摩拜只有合併才能盈利”,在被ofo創始人戴威婉言謝絕之後,“見過世面”的朱嘯虎以30億美金估值套現離場。

近日,在否認了一連串被併購的傳聞之後,ofo終於傳出了新的資訊,戴威不再擔任ofo運營主體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也退出了公司的董事會。

AI+教育,是否在走ofo的老路?

過去10年,是中國風險投資最瘋狂的10年。中國不僅有2b模式,2c模式,還創造了2vc的模式,瘋狂燒錢→擠死競爭對手→壟斷市場→不斷融資→估值越來越高。

在很多行業,創業者都想靠模式快速發展,卻很少有人關心公司的經營管理,只要能快速擴大規模,就能拿到更多的融資,只要能拿到更多的融資,就能把規模做的更大,創業者急功近利,投資人也樂見其成,反正總是有接盤俠,朱嘯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共享經濟領域如此,“AI+教育”亦有些許跟風跡象。目前,據億歐網今年5月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上半年,國內參與“AI+教育”新賽道角逐的企業已超過60家,獲得超過150億元的鉅額融資。

從ofo困局,看“AI+教育”未來

資料來源:億歐網

從ofo困局,看“AI+教育”未來

資料來源:億歐網

資本加持之後,燒錢模式正式開啟。我們看到,有些品牌從創立到成長不過短短2年時間,便似乎一夜之間成為“AI+教育”的領導者,線下實體店瘋狂擴張,宣稱已突破1200家,甚至將未來發展目標定為令人瞠目結舌的3-4萬家。

規模擴張不止是線下,線上使用者也成為資產估值重要支撐。現在,我們隨意翻看一家融資超過億元的“AI+教育”品牌,線上使用者動輒6000萬,少則3000萬,企業估值一路走高,但實際的營收和利潤,以及合作伙伴的收益如何,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

以赴美上市的51Talk為例。2017年Q4及全年財報顯示,51Talk2017年全年淨營收8。5億元,同比增長102。7%。全年淨虧損為5。8億元,同比擴大13%,仍然面臨規模與利潤的平衡難題。(資料來源:經濟觀察報)

千萬ofo無處安放,那孩子未來呢?

其實,ofo之死早有先兆,資金鍊的傳聞一直困擾著這家行業巨頭。很多使用者也有預感,押金退款難的負面訊息從未間斷。

ofo的陪葬品,是上千萬輛的單車。這些小黃車在資本的推動下侵襲了大街小巷,可大多數在不久後,就被廢棄在單車“墳場”。今年,吳國勇的作品《無處安放》震撼了國人。在廈門同安,35萬輛單車堆放在一起,“堆疊成山,車架扭曲變形,車鏈脫落,車把等零件碎散一地。”這樣的墳場,吳國勇找到20個。

無獨有偶,這兩天一篇題為《估值175億的旅遊獨角獸,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文章被刷屏,作者稱線上旅遊平臺馬蜂窩宣稱的2100萬條“真實點評”中,有1800萬條資料是透過機器人從競爭對手抄過來的。

2vc的模式,的確催生了一大批獨角獸,估值高高在上,可是永遠都不賺錢。根據美團招股書披露,4月4日起26天內,摩拜虧損約4。07億元。2018年上半年,摩拜營收26。6億元,虧損30。6億元。

從ofo困局,看“AI+教育”未來

單車“墳場”

如今的AI+教育領域何嘗不是如此,很多加盟商和投資者被融資和估值“矇蔽”了雙眼。那些號稱行業“獨角獸”的企業其合作伙伴、加盟商又有幾家盈利?運營服務、教質把控是否跟得上?而孩子的學習效果又有多少保障?

在退出ofo之後,朱嘯虎感慨:“燒錢起來的都是偽需求,以後不會再投這樣的專案。” 只有規模和估值,沒有營收和利潤的獨角獸們,是時候把重心迴歸於企業的經營,真正為社會創造價值。

不創新,只有死路一條!

奇虎360創始人、知名天使投資人周鴻禕曾說,創新,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很多人談了一輩子的創新,最終也沒有什麼結果。在他看來,不創新,只有死路一條。

AI+教育領域更是如此。眾所周知,工智慧教育的成功,離不開海量資料的積累。這不僅包括歷史資料還要有實時性最新資料,這意味著即使開發出一套“AI+教育”系統之後需要大量使用者參與進來,才能驗證並持續改進其有效性。

而現實的情況是,有多少品牌只是直接將傳統的線上教育嫁接了一點AI技術?又有多少品牌真正將“產品創新是發展生命線”這條鐵律牢記於心?那些“一夜之間”擴張的成千上萬的線下門店,在我看來只不過是在資本裹挾下野蠻生長的產物。

從ofo困局,看“AI+教育”未來

資本和估值是柄雙刃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說,資本市場都是貪婪的。的確,資本往往只追求短期利益,對於長交付週期的教育行業、投資人和消費者來說,融資和估值是福是禍,我們還不得而知。

當然,“AI+教育”領域也不乏勇於創新的企業和領軍人。好未來的張邦鑫和優鴻的李衛東,可以說是目前這一領域少有的親自帶隊研發產品的創始人。其中,優鴻從2015年8月推出人工智慧課堂系列產品到2017年4月正式商用,耗時近兩年時間,透過公立學校學生試用,吸納新資料,持續驗證並不斷改進。

回望ofo的發展歷程,它以融資的方式存在並不斷擴大,目前來看,帶來的只是將一小部分人送上了巔峰,卻造就了令人心痛的社會資源浪費。

摩拜被美團收購當夜,創始人胡瑋煒在朋友圈裡分享了一首歌——《The Beginning of the End》,中文的意思是,預示結局的先兆。對於結局,可能她早有預料,她說:“資本助推你的,但最後你都得還回去。”

從ofo困局,看“AI+教育”未來

ofo輝煌不再,共享經濟仍在風口

正如這篇博文中寫道:“ofo已經死了,只是他的死訊被人掩藏,秘而不發罷了。他的墳墓,早已修築完成,花20億美金打造,黃色的,金光燦燦。”這是共享經濟遭遇的一次慘重的挫折,我們不希望站上風口的“AI+教育”的準獨角獸們重蹈覆轍。

從ofo困局,看“AI+教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