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裂變系列(三)個人能力Ⅴ個人價值

老西觀點 頭條首發

這二年有個詞越來越火:網際網路製造。

職場中人對這詞普遍無感,自動把它歸納到經營者才需要了解的範疇。謬也,無論你身處什麼職業與職位,這場風暴必將重建你對職場的認識。誰越早清晰其影響力,誰越可能把握住人生的主動權。

為什麼這麼說呢?就因為網際網路製造的底層邏輯,就因為新技術蜂擁而來。

關於網際網路製造各有各的說辭、定義與理解。我的理解是:

一,以網際網路與智慧技術為手段,以顧客需求滿足為核心,將研、供、產、銷、顧客串接為零距離的一體。

二,網際網路製造最大優勢在於全流程精確匹配,杜絕效能、資源與人力成本的溢位,最大程度滿足顧客真實需求。

三,全流程精確匹配,要求各參與環節(企業或個人)提供精準服務。

以該底層理解去看待現代企業,會發現諸多問題。當前製造企業的公司框架,多以打造核心競爭力、確保生產銜接、利潤最大化等出發點去構架。因而往往設立了許多非強項可社會替代的工藝車間,而為了維持這些車間的運轉與配合,又設立了諸多管理、協調等非直接對產品賦能的崗位。其帶來的隱性成本,必招自網際網路製造的直接衝擊。

在這種衝擊下,產業鏈中下游企業,必然要分解成聚焦強項的網際網路製造環節。這種趨勢就是大家經常談論的99%企業將在下輪中消失的理由之一。存活的1%,應該是平臺和規模產生最大效益的上游企業。

作為職場人,你是否發現了其中的玄機?

顯然,網際網路製造更需要的是,對產品與服務提供直接賦能增量的人。而管理職能將極大弱化、協調將集中在關鍵節點由更少的人在智慧助手協助下高效完成。

也意味著,職場重心不再是企業內部,而是網際網路化的開放職場。

這之前,人們獲得就業機會,是因為個人能力被企業管理者認可。評估是由管理者根據企業需求匹配性做出的。

而未來,人們能否獲得就業機會,是以對產品與服務能否提供增量價值來決定。這種對個人價值的評定,是由網際網路社會化來達成的共識。

更直白的說:

今天你上班,是因為你的能力被企業老闆認可;

明天你上班,是因為你為網際網路製造帶來增量價值。

本文所要說的就在此處,非直接付與產品實現過程的

個人能力

,是因企業因人評價的,它不能真正體現個人價值。一旦因企業內部因素變化失去崗位,在其他企業認同標準不一,極大可能造成職業危機。

而體現在為產品實現過程增值的

個人價值

,是由網際網路化帶來的社會性共識,無論是以企業組織還是個人職業形式存在,它都不因工作場所變換所改變。

此類現象現在已屢見不鮮。熟練操作工、工程師、設計師、業務員,基本不擔心老闆,反而級別越高的管理者對老闆越唯命是從。這就是被認同的是個人能力還是個人價值之別。

有感於此,我認為職場人在工作中,無論在什麼崗位,應深入瞭解滿足顧客需求的全過程,結合個人特長與愛好,選擇性打造個人價值。

切記,一切圍繞需求解決去思考。這將在下文探討:顧客需求Ⅴ個人需要的職業觀。

職場裂變系列(三)個人能力Ⅴ個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