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如何轉型新零售

如果企業不為未來做準備,就要為出局做準備。品牌如果不升級適應市場,必將無路可走,精細化運營是必然趨勢。——彼得·德魯克

是的,做企業跟“趨勢”很重要!

定戰略第一步:五看

看行業、看市場、看客戶、看自己、看對手

為什麼要“5看”?

原因就在於“5看”可以讓我們看透市場、抓住趨勢。在當下這個變幻詭譎的市場裡,仍有不少企業不懂變通、一根筋到底。但時代不同了!產品再好、團隊再好、渠道再好有何用?

你所有的優勢,都抵擋不住趨勢,優勢在趨勢面前不堪一擊。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快速適應市場,前瞻性地跟隨市場變化。

那這兩年,市場的趨勢是什麼?是社交。

大家可以發現,當下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試圖玩轉抖音、快手帶貨,社群團購、直播帶貨、社群拼團等等。

社交+微商,成了社交新零售,成就了小仙燉、魔介等品牌;

社交+砍價,成了拼團電商,成就了拼多多;

社交LBS,成了社群團購,成就了興盛優選、叮咚買菜。

傳統企業如何轉型新零售

鐵打的社交,流水的配角。各大平臺生意的模式、打法無論怎麼變,“社交”二字在其中的地位卻是堅定不動搖的。因為一切生意的本質,都離不開人。人在,生意就在,而“社交+?”,不過取決於人們的想象力……

所以今天,我們也藉著“社交”的風頭繼續來探討一個問題:當我們說社交新零售時,我們究竟在探討什麼?它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消費生活的?品牌面對社交新零售,又該如何應對?

社交新零售是什麼?

新零售,即“線上+線下”新型高效的全渠道零售模式。

而“社交新零售”便是充分應用線上、線下社交渠道的,更高效率的零售模式,其核心還在於“社交”。

我們被改變了什麼?

1.人與人、人與品牌的關係

社交新零售對我們的改變,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一個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有一個就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改造加深。

傳統企業如何轉型新零售

你看,自從有了手機後,睡在同一屋簷下的人都有可能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大家減少了面對面的溝通機會,相互間的距離猶如二次元。可能我在臥室,你在客廳,但我們就偏愛用手機溝通。

而相反的,那些原本毫無牽連的“陌生人”呢?

“陌生人”之間反而加強了聯絡,

在打亂和重構的社會關係裡,很多原本不認識的人因為喜愛同一種東西、買過同一款產品而被打上了相同的標籤,被歸屬為一類人。

這就是社交屬性下的“群體”。

而縱觀“人與品牌”的關係,在傳統線下時代或者電商時代,消費者就是消費者,品牌就是品牌。但現在消費者和品牌成為了朋友。

其實“品牌和消費者要做朋友”的口號,已經喊很多年了,但一直沒有人能做到,為什麼?原因就在於傳統渠道下,品牌方是在單方面“教育”消費者。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投放電視廣告後有人能深入跟進看廣告的使用者嗎?不能,原則上是我放我的,你看你的,能不能看到就聽天由命。但社交新零售時代不一樣,強烈的“社交”屬性決定了客戶是聊天聊出來的。

消費者的吐槽、好評、認可度我們都可以第一時間獲得。

這就區別於傳統渠道的致命弊端:

市場反應鏈太長且脆弱,高高在上的品牌方往往聽不到來自消費者的真實聲音。即使聽到了,也只是小部分人的話語,缺乏市場資料的真實性。

所以社交新零售渠道“聊天”“社交”的特性,也讓品牌第一次有機會與消費者真正成為朋友!

2.營銷一體的優勢

我們回顧傳統渠道下消費者認可一個產品的過程,是否是這樣的:廣告—吸引—購買—使用—認可—復購。

傳統企業如何轉型新零售

但社交新零售時代呢?

每一個人的手機都是分發渠道,這就導致它的“營”和“銷”是一起的,我在朋友圈或者小程式、公眾號上看到了廣告,立馬就能下單購買。

即看、即買,多了一份隨意!

3.人人都是媒體

不需要再鋪設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規模化擴散,只需要一個手機就能形成更真實的品牌影響力。

傳統企業如何轉型新零售

在傳統渠道下,我們的品牌力是這樣形成的:

品牌方發起傳播策略,統一規劃後向下傳遞,形成一到多的傳播效果,最終完成傳播目的。

但現在,這種單邊的傳播策略被打翻了,開始從“單向”向“多邊”轉移,中心媒體的權威化被逐漸瓦解,更多擁有相同品位的人,開始相互傳播,相互安利。

是什麼在吸引我們購買?

走入人群的KOL和KOC

不再信任生硬的廣告,更具人格魅力和更帶真實溫度的KOL和KOC開始走入人群。

作為達人,他們不僅為大家提供了同類人的視角、購買經驗和背書,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真正以一個消費者的角度去生產專業內容,為品牌產品去做消費者表達,是連結品牌和消費者的人格介質。

社群,成了批次種草的最佳試驗地。一群同好之人聚集在一起,再以這個興趣愛好或者同一價值觀擴散,實現品牌集中種草,而這一批人也將是精準的可復購人群。

砍價拼團後價格真香

被砍掉的每一分錢,都不是多餘的。

拼團模式線上下流傳已久,只不過線上拼單的成本驟降,徹底打破了團購這一形式的門檻。從最初的拼多多,到現在社群、小程式裡的各種拼團,大家幾乎就沒有拼不成的團,實在不行還有機器人陪你一起自動成團。

傳統企業如何轉型新零售

所以“拼團”模式對於品牌而言,將是促銷的常態化(以前都說活動價,現在都說拼團價),而拼團百搭的關鍵在於價格優勢,價格才是消費者們感慨真香的真正原因。

我們如何面對社交新零售挑戰?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社交新零售也是如此。

社交新零售不過是移動網際網路紅利逐漸消失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效率更高的渠道和模式,它為線上渠道引流、為線下渠道引流,維持客源和客戶關係。

今天,我們可以說:無社交,不品牌;無社交,不零售。

因此大家也別總扒著問:我能不能做社交新零售?我適合做社交新零售嗎?怎樣才能讓使用者pick我?

你應該多問問自己,我能為使用者帶來什麼?我提供的東西到底有沒有價值?如果我是客戶,我會買嗎?

當你自己獲得答案後,自然也就知道自己如何應對這場挑戰了!

具體內容,歡迎詳細交流

傳統企業如何轉型新零售

傳統企業如何轉型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