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物流貨代數字化(上篇)—網際網路+ 不等於線上推廣

作為一個操盤網際網路專案十數年的草根,近年來較為關注傳統企業網際網路+和數字化轉型,去年有幸操盤某國際物流平臺,在此僅以個人淺薄的理解,對傳統國際貨代/物流企業怎麼去玩線上做一個簡單的解析,希望能拋磚引玉幫到大家,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交流和指正!

國際物流貨代數字化(上篇)—網際網路+ 不等於線上推廣

錯把網際網路當成醋,摸索數載都是酸

傳統國際貨代/物流企業,客觀來講還是非常傳統的,傳統到很多企業至今還在靠掃樓陌拜來拓客、傳統到至今還在用打單簽字來運轉,有些比較網際網路化的,也最多是做個網站或者所謂的“平臺”在線上投投廣告,真正做的比較好的,確實沒有幾家。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做任何事情首先要知道其基本的邏輯和特點,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其價值,比如近兩年出現頻率很高的“網際網路+”“數字化”,談的人很多,但做的人很少、能做好的人就更少,在與很多企業的老闆或者高管們交流時,也會明顯的發現他們確實對網際網路+、數字化趨勢有濃厚的興趣和緊迫的需求,但實際上其思維和認知還停留在“網際網路+國際物流等於線上推廣接單”的理念當中……

對數字化的理解的片面、對網際網路+運作的價值偏差導致很多企業為了數字化、為了網際網路化而異想天開地去觸網,最終一無所獲、遍體鱗傷……

國際物流貨代數字化(上篇)—網際網路+ 不等於線上推廣

當前環境下線上推廣的成本有多高?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營銷成本早已水漲船高,甚至高過線下,在這種環境下,想以簡單粗暴的玩法收集線索清洗客戶賺錢確實很難,很多人的理解是隻要我花錢做了推廣就能帶來客戶就能賺到錢,然而事與願違;也有人看著同行在做,認為自己做也能賺錢,然後跟風最後黯然離場……

時代在進步、術業有專攻,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規則,差異和價值往往來自於你看不到的地方,用傳統的簡單粗暴的方式收集線索洗客戶做業務的方式在十年前可能效果很好,但如今只能是一地雞毛,在此本人以國際快遞業務的獲客銷售為例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假定廣告點選成本平均按3元/次算(廣告被點一次扣的費用),諮詢註冊率5%(點廣告後諮詢或者註冊的人數比例)、成交轉化率10%(諮詢或者註冊後最終成交的人數比例)、客戶月均消費3000元(成交客戶月均消費)、毛利率10%、客戶轉化週期1-2個月(客戶從諮詢到最終成交的時間)來算:

有效線索成本=點選成本/諮詢註冊率= 3/5%=60元/客

成交客戶成本= 線索成本/成交轉化率=60/10%=600元/客

單個客戶月均貢獻 3000*10%=300元/客戶

廣告成本收回週期=600/300=2個月

加上使用者轉化週期,不考慮人工等成本,需要3-4個月才能收回廣告成本,當然以上數字是假設,本人在實操中線索成本最低做到過20元、成交客戶成本也做到過200元,同行中肯定還有更低的,也會有更高的,但普遍來講,線索成本在100元左右、成交客戶成本在1000元左右是行業普遍現象,不同的資源在不同的時間,由不同的人去操作結果也不一樣。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甚至有些客戶發個很小的試單包裹,然後就杳無音訊了,在你看來這可能都是虧本的買賣……

國際物流貨代數字化(上篇)—網際網路+ 不等於線上推廣

網際網路行業有句很經典的話叫“羊毛出在豬身上,讓狗來買單”,有可能別人是收集線索洗客戶的,但人家推廣技術水平更高、獲客成本更低,人家能做到盈利而你不能;也有可能和你相同的推廣成本,但人家運營比你好、產出比高,他能盈利你不能;更有可能別人的盈利不僅僅是靠推廣引流賺差價,而是有其他的盈利模式,但無論如何,如果你只是用線上營銷收集線索洗客戶,想靠這個賺錢確實越來越難……

不搞線上營銷等死、搞線上化營銷找死,那麼難道我們就沒有什麼方法破局了麼?當然有,別人之所以敢“虧本”投廣告搶資源,肯定是有他內在在邏輯,再有錢的企業也不可能持續虧損去投廣告,他們始終都離不開投入產出比,只是投入和產出的方式不同而已,那我們怎麼做才能控制好投入產出比,更重要的的在整體的運營層面,因篇幅本節不再贅述。

如有興趣請加V:dreamfloat 交流或瀏覽下節內容:

國際物流貨代數字化(中篇) — 玩轉網際網路+的關鍵點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