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生命和解》放下那個焦慮的自己

馬上要中考了,眼看著別家娃排名在刷刷進步,自家娃卻在原地打轉;馬上要暑假了,合夥人負責的班課每天都在進新人,而自己負責的人續費還遙遙無期中;馬上要發給員工發工資了,而賬戶上的銀子似乎還不夠多……難道這大概就是人們所說的中年危機吧?離開職場後就一直學習,學了很多知識,每天做計劃,訂番茄鍾,提升效率,感覺自己很努力,然而取得的進步卻那麼的微不足道,改變也並不大,依然還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更早的自己。

最近在讀《與生命和解》這本心理學的書,恍然間似乎找到了源頭,原來人的一切源根於基因的遺傳及原生家庭。

回想我的父親,我的母親,他們的相處模式,在我身上有意識沒意識地透露他們的影子及烙印。母親是一個很容易悲觀的人,而且遇事容易著急,容易焦慮。這一點在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剛結婚時,一遇到一點小事,我就很容易風風火火的,急匆匆的,老公總是說:“看把你急成這樣,你著急個啥?有那麼著急麼?”,我反駁,“怎麼就不著急了,你看看怎麼怎麼樣?”“不用著急,你聽我的!”我很不憤,然而很快事情有了進展與了斷,原來真的是沒有我想得那麼急,我只是過分地擔憂了,太有危機意識了。因為心底存在著這麼一種危機而導致的焦慮,因為焦慮不得不著急。那麼我的危機意識來自於哪裡?來自於自我的一種潛意識,是從童年,是從原生家庭裡遺傳給我的一種潛意識。也許母親並沒有刻意地說過,傳教過,但是由於長期的生活在一起,我被同化了,以致於婚後還會維持著這種潛意識的行為,而自己全然不知道。婚後,老公是一個樂觀,不急躁的人,每次當我悲觀急躁的時候,他總是會制止我,引導我,久而久之,我發現我變了,變得與老公節奏一致了,變得樂觀了,穩重了,很少遇到慌忙緊張了。而母親仍然保持著原有的樣子。母親時不時會與我打電話,更多的是與我訴說她的各種焦慮與擔心,我聽著有時候覺得都可笑,覺得她的擔憂是多餘的,可以無論怎麼說都說服不了她,而我又無力改變她的生活環境,只能任憑她這樣下去。

讀了《與生命和解》,逐步地瞭解了母親,父親的小時候的成長環境,瞭解了他們苦難的童年,瞬間對他們也釋懷了,他們曾經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而且他們已經一輩子了,所以現在完全可以全然接受他們了。接受他們的優點與缺點,接受他們的相處模式,接受他們的各種情緒,接受他們對我們子女們的控制。但是父母就是父母,他們是他們,我是我是自己,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喜好,我生活與節奏完全自己掌握,不會再受他們控制與影響,而且由於我早年離開他們生活,所以他們也會更為尊重我的各種選擇。我的工作,婚姻與生活從來沒有干涉過,我也很慶幸。

讀了《與生命和解》,慢慢地讓我反思作為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相處,所以我更願意去聽青春期教育的講座,更願意花一些時間去接送孩子,更多的正面鼓勵與引導孩子,慢慢地在減少對孩子們的評價,對比。曾經自己如同母親一樣,喜歡控制自己的孩子,而現在更多的是尊重孩子,在背後默默地關心孩子,給予她們需要的各種支援。比如面對眼下的中考,面對成績一直沒有提升的問題,更多的與她們溝通,問題出在哪裡?是自己不夠勤奮,還是學習方法不對,要不要班課停了,改成一對一?每天儘可能地去接孩子,路上一起聊一聊,聊一聊她當下的壓力與困惑。

《與生命和解》的背後不僅僅是與父母和解,更多的是與自己和解,與自己的內心和解,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發生的一切,接受未來的命運。

感謝《與生命和解》這本書,歷時兩個月的閱讀中,讓我放下那個焦慮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