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視+AR塗意:掌握核心技術,讓AR走進生活

導讀

作為國內AR行業的領跑者,視辰資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視+AR)除了擁有一個“讓AR走進生活”的願景,還擔負著一個“掌握AR核心技術,解決行業問題”的使命。

今年6月和8月,蘋果和谷歌相繼釋出了各自的AR SDK:ARKit和ARCore。這一舉動,引起了資本市場和各大媒體的高度關注,也成功地將AR再度推向風口浪尖;與此同時,很多開發者都在觀望國內的SDK廠商將會如何應對。對此,塗意在接受大麥村報記者採訪時,給出了一個振奮人心的迴應:

必須有一家中國企業掌握AR核心技術

專訪視+AR塗意:掌握核心技術,讓AR走進生活

塗意,視+AR聯合創始人兼COO。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先後在飛利浦亞洲研究院、夏普亞洲研究院從事影象

必須有一家中國企業掌握AR核心技術

問答

專訪視+AR塗意:掌握核心技術,讓AR走進生活

Q1

說起視+AR的Easy AR開發者平臺,我們就不得不先提一提蘋果和谷歌這兩大國際巨頭公司,因為他們就在幾個月前相繼釋出了同類產品:ARKit和ARCore。請問塗總,EasyAR和這兩個平臺有哪些區別?視+AR的核心競爭優勢是什麼?

塗意: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計算機視覺開發平臺裡面有很多能力(技術功能)需要提供,目前主流的有平面圖像追蹤、3D物體追蹤和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這裡面只有SLAM最適合作業系統來做,

ARKit和ARCore其實只是SLAM技術,是諸多能力中的一小部分

。因為SLAM高度依賴於硬體,需要軟、硬結合才能做好,而這一塊也是蘋果和谷歌的優勢。但是在平面圖像追蹤和3D物體追蹤這兩塊,跟硬體沒有太大的關係,它們高度依賴於雲服務,而(蘋果和谷歌)作業系統沒法帶“雲”,一旦帶“雲”就會被防火牆攔截在外,比如谷歌的地圖服務,是進不了國內的。這些恰恰都是我們可以去做的。

其次,我們還需要了解的是,AR其實是一個高度涉及安全的技術,當我們在體驗AR的時候,就需要實時開啟攝像頭掃描環境,這樣就會把使用者的隱私和場景的隱私都暴露給伺服器。如果這樣的技術服務,是讓國外企業來提供的話,無疑會涉及到很多安全隱患。比如用它去服務工廠,工廠的資訊就會被暴露;用它去服務銀行,銀行的信用卡資料資訊就會被暴露;用它去服務軍工,那麼很多導彈和戰場資料就會被暴露。所以,

必須有一家中國的企業掌握AR核心技術,去跟國外抗衡——作為行業的前行者,我們選擇挺身而出!

特別是做到2015年的時候,我們發現這個定位做得特別好。當時,國內幾乎所有的SDK市場都被國外企業佔據著,主要就是Vuforia和Metaio這兩家。然後蘋果把Metaio給收購了,馬上就停止了服務,不管你簽了幾年的合同,都直接中斷,頓時引起了市場上的一片抱怨:怎麼能說不幹就不幹了呢?與此同時,也激起了國內開發者的一些民族情緒:

中國的開發者為什麼一定就要用國外的呢?於是,我們選擇了自己做。

然後,到了2016年的時候,免費在中國推行了3年多的Vuforia,看見國內一些早教產品,比如說小熊尼奧和大連新銳的兒童圖書,應用它們的AR技術後賣得非常好,就突然改變了自己的產品價格策略,開始收取高昂的授權費:只要你是利用Vuforia的技術做成產品去售賣,Vuforia就有權按銷售額或者利潤額度按比例索要分成。這完全是為了收取這些中國企業的錢而臨時設立的一個“特殊制度”。如此一來,很多企業就一下子吃不消了,他們在市場投入的錢加上高昂的授權費,甚至直接讓其從盈利變成了虧損——這就是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的一個很被動的地方,沒有議價權。恰逢此時,我們自己的技術已經做成熟了。最後,Vuforia和Metaio這兩家的(客戶)企業,多半變成了我們的(客戶)企業,而我們至少為這些企業省了上億的版稅。

以上案例,無時無刻不在警醒我們,

如果沒有自己本土的核心技術,你就沒辦法保護自己本土的一些產業

。後來回想起來,我們當初的這一決定是多麼的正確!

專訪視+AR塗意:掌握核心技術,讓AR走進生活

從左至右分別是視+AR的CEO張小軍、CPO 王偉楠、COO塗意、CMO曾凡麗

堅守初心,讓AR走進生活

談完大家最為關注的熱點問題,我們再來聊一聊視+AR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他們給AR行業,甚至是我們未來的生活,都帶來了哪些改變?

Q2

據我們所知,在視+AR成立之初,其實AR並不火,是什麼樣的背後原因讓您和您的同伴選擇了AR創業?

塗意:

目前視+AR的四位創始人中,有三位是上海交大的同學,而最開始是我跟張小軍一起創立了這家公司。首先,我們在交大學習的就是計算機視覺相關領域的專業,畢業以後還有興趣從事這個領域的工作已經是相當幸運,因為大部分的同學最後都轉型去做了軟體開發,或者其它工程類的事情,而我跟張小軍是為數不多的還在這個領域做的人。

我曾去了一家線上虛擬試衣的創業公司,從研發經理一直做到公司的二把手;我當時的老闆是一個海歸,做過投資人、美國製片人,在網際網路行業實戰經驗豐富——我是在他的帶領下進入了網際網路行業,也慢慢知道了怎麼來做好創業這個事情。

不過,建立視+AR,我是被張小軍帶動起來的。張小軍一直是計算機領域的專家,畢業後去了夏普研究院、盛大創新院,做的都是計算機視覺的研發工作,業餘時間還創辦了CV(Computer Vision,計算機視覺)領域熱門的個人部落格cvchina。info,裡面會經常關注一些計算機視覺技術領域的前沿發展。大概是到2010年的時候,張小軍就開始跟我聊想要創業的事,我一開始沒有同意他的想法。但是我們當時雖然沒在一起工作,卻共同合租了一間宿舍,所以經常會在一起交流。張小軍在盛大創新院的時候,就有過AR相關的科研專案,無論是技術儲備,還是功能儲備,都非常完善。他平時還會用膝上型電腦給我描述AR方面的東西並進行展示,告訴我這就是科幻小說裡寫到的未來技術的雛形。就在他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我也感覺到

AR將會是一個趨勢,是一個很有創業前景的技術

。最後,我們在2012年7月,共同建立了視+AR。

Q3

那麼視+AR目前的精準定位是什麼?在此定位下,有哪些商業模式?

塗意:

我們的精準定位就是做中間層。所謂中間層,就是軟體的基礎設施:從作業系統到行業應用中間所有通用的軟體,視覺類SDK、編輯器、雲服務等等。

總結來說,其實我們就是做兩件事情:一方面是底層的EasyAR開發者平臺,專注於為開發者提供核心技術;另一方面就是做上層的跟AR相關的服務,包括3D渲染、內容編輯器和雲服務等。

我們認為,這些都是要大規模使用AR必須具備的能力,並希望將它標準化。我們的商業模式也很簡單,下層的EasyAR開發者平臺就是做license(版權許可證,相當於軟體版權)授權和雲服務,相當於一個PAAS平臺;上層的這些工具和服務,我們則是做成一個企業解決方案。

Q4

EasyAR目前在AR行業佔據怎樣的位置?對行業內的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促進作用?

塗意:

第一,我們在國內的市場滲透率最高。

EasyAR目前在國內有60%的市場滲透率,基礎版的引擎免費使用,介面非常友好,不需要開發者把圖上傳到我們的伺服器,這樣很多像軍工等安全領域,就可以放心使用我們的技術——國外的Vuforia就要求必須將圖片上傳。另外,我們也比較關注企業服務市場,很多大的APP,比如我們現在服務的汽車之家、招商銀行,之前一直沒有辦法去享受AR技術的紅利。Vuforia這樣的技術在2012年就已經具備了,為什麼一直以來這些大的APP無法應用?因為Vuforia只是視覺引擎,沒有辦法解決3D渲染,它一直都是跟Unity進行合作的,3D渲染是交給Unity的,但是Unity只是一個遊戲引擎,這個遊戲引擎怎麼可以跟汽車之家這樣一個傳統的APP進行整合呢?它是非常臃腫的,非常不合適的。所以大家就不願意用Unity,這就導致他們用不到AR技術。而我們掌握了底層,可以開介面,我們也可以做上層,所以我們將這條路給打通了。

從2016年開始,國內好多這種大的APP都開嘗試AR,這都是在EasyAR的推動下去做的,像聚划算、唯品會、國美、汽車之家、招商銀行、小米手機,還有支付寶也是我們推動的。

第二,現在AR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原來是“AR+行業”,就是AR創業者去試探行業,但創業者畢竟勢單力薄:第一個是他們不懂行業,第二個是他們做一個APP的記憶體會很大,人家不願意下載。以上這兩點就導致了AR創業者在嘗試去探索行業應用的時候,註定會遇到很多障礙,以至於這個市場的滲透率很低。我們現在促進的事情是“行業+AR”,就是你已經是行業的龍頭老大了,有海量的使用者,我幫你加AR,這樣使用者接受AR的速度就會快很多:不用下APP,日常用的APP都有AR。這其實也就是

“成為全球最好的AR開放平臺,讓AR走進生活”,是我們的願景,是我們一直堅持在做的事情。

第三,我們一直推崇用AR平臺的方式來做AR的普及。

要讓消費者經常能夠看到AR的話,不能說我只製作一兩個內容,讓你玩一把就沒了,而需要建立服務。我們希望每一個商家,每一個客戶,都能夠長期地投放內容,所以我們做的是平臺模式。

我們這樣的一種模式,也得到了BAT的認可,BAT現在大的AR平臺或多或少都借鑑了視+AR的技術和經驗為模板來搭建的,這也是我們對行業的一個示範性作用。

專訪視+AR塗意:掌握核心技術,讓AR走進生活

視+AR在AWE Asia 2015和AWE Asia 2016 上勇奪最佳軟體獎

Q5

據我們所知,現在微軟、蘋果、谷歌都在做自己的AR眼鏡,甚至很多預測機構說AR眼鏡會在2020年有個大爆發,那麼,視+AR是否有這方面的佈局?另外,VR真正的爆發會在手機端還是眼鏡端?

塗意:

我們從很早就做出一個判斷:

AR肯定是先走手機,再走眼鏡

。我們做AR整合技術的研究很早,知道這裡面的一些技術瓶頸,一些技術難度,特別是眼鏡,我們也一直在關注,雖然我們不做眼鏡,但也知道它的技術成熟度是什麼樣子的。我們認為這是AR跟VR最大的區別:VR需要沉浸式體驗,所以是一定要等硬體鋪開了以後,才有軟體,才有場景;而AR則是反過來的,在視覺與價效比上,手機已經是AR的一個很強大的載體。因為我們早就看到了這些,所以一直都沒碰硬體,而是在做上層的一個佈局。現在來看,也是非常合理的。特別是蘋果出來以後,它的路徑跟我們的拓張是一樣的,也是先從手機端來發展的。但它跟我們不一樣的是,它會從感測器先迭代,然後在手機上以SDK加感測器去推進,把應用產品帶出來,帶出來以後把感測器做得越來越厲害,後面再順勢把眼鏡推出來,這也是我們認為非常正確的。

基於以上判斷,我們認為AR會先在手機端有個小爆發,而眼鏡端的爆發則會有一個長時間的週期。但是,AR手機跟AR眼鏡不能割裂開來,因為在軟體服務和內容上是可以共通的,包括我們現在為企業做的服務和內容,AR眼鏡將來只是多了一個適配的輸出端而已。在我看來,AR手機跟AR眼鏡,其實是人們對於螢幕無限制的一種追求而已。Magic Leap說過一句話:“AR眼鏡可以讓全世界都變成你的螢幕。”

眼鏡雖然是一個大的方向,但消費級的眼鏡還得一段時間,即便是消費級的眼鏡出來了,我們也不能太浮躁,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戴眼鏡。手機替代PC花了七年時間,而我判斷:眼鏡替代手機至少得花十年時間,而前面有五到七年的時間,手機和眼鏡會是並存的。

Q6

目前在AR市場應用端,視+可以說是擁有著豐富的行業合作經驗,請問哪些行業領域相對會更適合融入AR技術元素?

塗意:

首先是

網際網路廣告

,比如“支付寶+AR”廣告投放方案,由於不需要下載APP而受到廣大品牌客戶的歡迎;其次是

銀行

,因為銀行信用卡支付需要廣泛介入消費場景,所以這類應用也是蠻多的;再就是像

兒童教育

等早教產品,去年就已經十分火爆;最後應該是

汽車產品展示

,用三維的方法來展示,比平面圖像表現得更加豐富。當然,這些都只是從我們自身探索經驗來總結的。

現在企業都非常積極地願意去嘗試AR,非常願意把他們的創新預算拿來做一個AR的探索,這一塊還有很多是沒有探索過的,業務上也會跟AR有很大的結合。

Q7

現在AR與VR都是熱門的創業領域,作為一個先行者,您有什麼樣的建議給那些正在進行AR/VR創業或者即將要步入這個行業的創業者?

塗意:

1、多結合行業的具體場景做嘗試;2、多借助現有的平臺進行嘗試,形成一個內容創業生態,比如支付寶AR、微信AR、百度AR、視+AR等等;3、保持良好的創業心態,要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而不是追風而來。

舉例來說,蘋果的ARKit可能會是一個機會,你可以借用它做一些有趣的應用,比如做一些遊戲,然後去探索AR怎麼跟遊戲結合,怎麼跟應用場景結合,這也是一種嘗試。但是,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態,不能浮躁——iPhone只是一部分,安卓還要再等等——

大概會有一年到兩年的視窗期,等到將這個應用場景探索出來,就會迎來一個技術紅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