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順風車女乘客之殤與安全管理

「管理」順風車女乘客之殤與安全管理

(圖片來自頭條免費正版相簿,侵刪)

111天之前,一則驚人的新聞引爆媒體,年僅21歲的美麗空姐深夜隻身乘坐順風車後遇害。然而餘悲未盡,僅僅過了111天,一則近乎相同的新聞再次蹂躪了人們的視聽,年僅20歲的花季女孩又是隻身乘坐順風車慘遭殺害。只是,地點不同,兇手各異。

一時間,圍繞此事的指責聲、質疑聲不絕於耳,人們在惋惜憐憫逝者之餘不禁憤怒質問:究竟誰能來為這些鮮活的生命和無辜的家庭負責?究竟誰能來為大眾的安全“順風”保駕護航?

出行安全,本來是每一個人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如今卻被某些殘忍之人以如此手段強制剝奪,扼腕之後,人們紛紛將問題歸因於監管的缺失。對此,我也深感認同。

這個世界上的許多事情,尤其是那些人們已經能夠認清和控制的事情,一旦出了問題,往往都能夠從管理上找到原因。面對如此慘痛教訓,我們有必要知道:管理到底出沒出問題?管理出了什麼問題?應該如何管理才能解決這些問題?作這些探討,是想為大眾的安全出行找出一些更加可靠的保障。

為了方便研究,以下討論中引入了四個虛擬的抽象物件,即企業、平臺、車主和乘客,這四個物件沒有任何特指,與真實世界中的任何個人和實體毫無對應關係,請勿對號入座。

一、管理目標的問題

一切管理活動都源於管理的目標。目標直接決定著後續管理活動的深度、廣度、內容和效果。企業的產品自然也有自己的產品目標,只不過產品沒有思想,所以產品的目標是由它的管理和運營團隊賦予它的。

那麼,類似順風車這樣的平臺,它的目標是什麼呢?通常來說就是:為乘客和車主之間便捷、迅速地架起連線的橋樑以滿足乘客的出行需求、車主的收入渴望和平臺的贏利願景。一言以蔽之,就是“滿足乘客的便捷出行需求”。因為乘客的這個需求是整個平臺和車主盈利模式的出發點,沒有乘客的便捷出行需求就沒有車主的盈利,更不用平臺在中間牽線搭橋了。所以,平臺自然而然地就把“滿足乘客的便捷出行需求”定為了自己的根本目標,也是一切管理活動的終極目標。

這個目標看似很棒,因為它不但實現了乘客、車主和平臺的三贏,而且還廣泛調動起了大量的社會零散交通資源,成為社會公共交通的有力補充,這實在是難得的好事呀!所以,這正是此類平臺業務廣泛發展、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所在。

但是,這個目標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就是目標深度的問題,它直接影響著後續的管理深度的問題。

試問,便捷出行的需求是不是乘客的根本需求呢?顯然不是。安全出行的需求才是乘客的根本需求。如果沒有安全出行作為保底,那所謂的便捷出行很可能就會演變成乘客的便捷赴死,誰能接受這種結果?對於乘客來說,寧可不出行,也要確保安全,這絕對是全民共識。試想,那些花季女生要是知道自己此行兇多吉少,她會賭上自己的生命安全而去追求一個乘車方便嗎?

既然如此,怎麼還會出現一個“滿足乘客的便捷出行需求”的目標呢?那是因為無論是乘客還是平臺似乎都已經把“安全出行”作為一個預設的、已經獲得的條件了。即平臺預設車主提供的服務是安全的,乘客也預設乘坐平臺提供的交通工具是安全的。如果這兩個預設都存在的話,那就沒問題了,便捷舒適的出行自然就成了下一個追求的目標了。

然而問題恰恰出在這裡,血淋淋的事實已經反覆證明,這兩個預設是不可靠的。所以,“滿足乘客的便捷出行需求”的目標是不合理的,這個目標的層次不夠高,導致管理的程度不夠深,並且製造了一段恐怖的管理空白。

如果以便捷出行為目標展開管理,那管理活動通常會在乘客和車主見面之後就結束了。為什麼?因為乘客輕點手機叫車,附近車主迅速應答,兩人很快見面上車,這個便捷出行的目標就實現了,乘客已經享受到便捷的叫車體驗了,所以管理活動就結束了。至於後面的事就是車主和乘客兩個人的事了,和平臺已經沒有關係了。然而事實是,正是平臺提供的這個握手機會,親自把這些花季女子送上了不歸之路。所以,後面的事情並非和平臺毫無關係。

從管理學的原理看,正是這個管理目標定位的錯誤,導致了管理活動的過早結束,造成了車主和乘客見面之後這一段時間內的管理缺失,最終釀成了接二連三的慘劇。而且,這一段管理是最不應該缺失的,因為它屬於我們熟知的安全管理的範疇。

乘客的安全誰來保障?自然是安全管理來保障。安全管理都缺失了,乘客自然就不安全了。所以,如果把管理的目標再向高層提高一下,把“便捷出行”改成“安全出行”,就會把這段管理空白填補起來。

所以,平臺真正的管理目標應該是:把乘客“安全、便捷、舒適地送到家(目的地)!”

這個目標一旦建立起來,管理自然就跟上了。這個目標很難實現嗎?要我說應該不難。鑑於前半程的約車活動已經管理得有模有樣了,這裡我主要來說一說後半程的管理,就是乘客從上車到到達目的地這一段時間內的管理,俗稱安全管理。這個安全管理可以從准入機制、動態監督、淘汰機制、危機管理四個維度來展開。

二、准入機制的問題

准入機制,說白了,就是認定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來當車主,什麼樣的人不能當車主。現在常見的准入機制是檢驗車主的身份資訊、駕駛資質和犯罪記錄等。但是顯然,以前沒有犯罪不代表以後不會犯罪,現在的案件也暴露了這個問題。不過目前,似乎也沒有更多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准入機制的問題,限制太嚴格可能就失去了平臺的作用,無法更廣泛地調動社會閒散交通資源了。所以,對於這一條,暫時不必過多糾結,因為可以利用後面的動態監督和淘汰機制來配合它的實施。

三、動態監督的問題

其實,現在這個市場上最缺乏的就是動態監督和淘汰機制,才導致行業越來越魚龍混雜。回看樂清女子遇害案,犯罪嫌疑人此前已經暴露出作案傾向,已經成為危險人物,但終因這一情況沒有及時處置進而導致這一重要資訊沒有發揮任何作用,最終放任該人再次作案,教訓慘痛。所以,實時、長期、連續不間斷地監管車主的狀態和表現,是安全管理中至關重要、勢在必行的一環。

這一環誰來做最合適?自然是乘客。因為乘客對車主的表現和狀態以及服務好壞具有唯一的發言權,別人都看不見。乘客怎麼監督,說起來十分簡單。現在幾乎所有的電商平臺,都有買家對賣家的評價,一個差評可能就會葬送賣家的前程。這個機制為什麼不能引入到約車平臺中呢?乘客可以根據乘坐體驗對車主進行評價,比如車主的服務態度1分到5分,車內的環境1分到5分,乘車體驗1分到5分,語言文明1分到5分,遵守交規1分到5分,危險程度1分到5分,總評很好、一般、很差、危險四個等級,使用者下車前提交一下,不就可以了嗎?這樣,很快,關於每一個車主的狀態就能夠詳實、準確、連續的收集整理上來,把這些評價實時透過平臺提供給使用者,使用者就能夠對車主有個基本判斷而且就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車主了。

這個動態評價非常重要,可以在第一時間把那些有問題、甚至有危險的車主標記出來。試想樂清第一位成功逃脫的女子如果給他評個危險,我想後面的乘客都不會再選擇坐他的車了。

當然,如果車主認為蒙冤,也可以提供錄音錄影選擇平臺方面仲裁,仲裁獲勝可以恢復名譽和運營資質,甚至把乘客評級降低。車主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理應在車內安裝錄音錄影設施。畢竟在駕乘關係中,車主是強勢群體,乘客是弱勢群體,車主把車門一所,油門一踩,乘客就算是把自己的生命安全託付給你了,所以你理應保護乘客同時保護自己。如果平臺強制車主必須配備錄音錄影裝置作為準入機制之一,並且每完成一單自動就會上傳音像記錄,可能安全性就會大為提高。

有了這樣的評價機制,可能很多車主就會有所收斂了。

四、淘汰機制的問題

動態監管,實際上就是管理中的一種績效考核機制,它就像是指揮棒一樣,指揮著好的車主越來越好,壞的車主趕緊離開。動態監管的結果,就是車主進出行業的依據。淘汰機制能夠制約住很多車主,使他們心生敬畏,不再敢肆意妄為。淘汰,其實也是一種准入門檻,它是把那些已經進入門檻的不良之人“踢”出門外,杜絕他們再次進入行業,玷汙市場,這對於保持行業的整體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什麼樣的車主應該被淘汰?這需要企業和平臺的管理者們具體研究,但是,我想,有一次被評為危險的車主,絕對就要取消他的運營資格了,這是對生命的負責,他的危險我們擔待不起呀。

其實,這個淘汰機制不用運營者們操心太多,有了動態監管和資訊公開,乘客自己就會去選擇好的車主,不良的車主生意越來越少,自然也就淡出了。運營者們要做兩項重要的工作,第一是要堅決取消危險者的從業資格,二是接受車主的申訴並依據證據實施仲裁。

有了准入、監管和淘汰三把寶劍保駕,我想乘客和車主的安全就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了。但是,再好的制度也會有出現漏洞的時候,這就需要有一個危機管理機制來處置突發的意外事件。

五、危機管理的問題

人都會有一時衝動,再老實、再淳樸的人也可能會在特定的情境中激情犯罪,釀下大錯。但是,事態總是一步步升級的,再激情的衝動,也有一個從慾念到實施的過程。所謂的危機管理,就是在各種突發事件的短暫的醞釀、發展、發生過程中乃至發生後進行管理干預以求把危險或者損失降到最低。

舉個例子,車內被鎖的女乘客發現車主言語不敬,經口頭警告無效,這就已經有了危險的苗頭了,可惜的是現在的女乘客都是選擇告訴朋友而不是警察,而真正能夠起到幫助作用的卻是警察而不是朋友,怎麼能破解這個困局呢?

如果在平臺上有一個一鍵報警的按鈕,只要一按,車主的資訊,車輛的位置、路線、車內的影片和音訊都可以透過乘客的手機傳給警方,警方的影片音影片也可以傳到車內,在車主、乘客和警方之間架起實時溝通的橋樑,可能就會消除很多隱患。試想,車主臨時起意,乘客一鍵報警,車內瞬間傳來一位警官的嚴肅的聲音:“車主XXX請注意,您的牌號為XXX的車輛現在正行駛在XX路段,您在車內的言行已經為您搭載的乘客帶來極大困擾,乘客已經報警,現在您的路線、位置、車輛均已被警方鎖定,請您收斂您的言行,將乘客安全送達目的地,則此次事件將會被平臺記錄但不會被警方追究;如您繼續犯錯導致乘客再次報警,警方將會在XX分鐘內趕至出事地點,並追究您的相關責任。”我想,這一番言語很有可能會震懾住一大部分企圖圖謀不軌的車主的一時衝動,讓他冷靜下來。如果還不行,還可以對車主進行心理疏導,如果能夠有一批專業的心理專家守候在110報警平臺旁邊為那些臨時起意、一時衝動的人提供專業的心理疏導,引導他們想想自己的家人、想想自己的前途、想想被害人父母的心情,呼喚他們的良知。我想,可能仍有一部分車主會被喚醒,終止作案。如果還是不行,就應該讓乘客二次報警,警車迅速沿軌跡追蹤該嫌疑車輛,爭取在最快的時間內趕到現場以挽救生命。

我想,有了這些具體的方法,不敢說能夠永遠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但是應該能夠改善現在事態頻發的現狀。

生命誠可貴,請君善待之。確保每一個使用產品的人獲得安全、舒適、快樂的體驗,是每一個企業的責任所在,更是每一個企業的良心體現。千萬不要因為管理的缺失,再讓青春殞命人間悲劇反覆重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