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諸葛三兄弟在魏蜀吳的官路歷程

三國時期,諸葛氏中有三兄弟被史家稱為“龍虎狗”。《太平御覽·人事部·品藻中》記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雅。”

這三兄弟分別是弟弟諸葛亮、哥哥諸葛瑾以及從弟諸葛誕。三人雖同出一氏,卻分投三國:其中諸葛亮被劉備重用,為蜀漢丞相,是龍;諸葛瑾報效東吳,被孫權信任重用,為東吳大將軍,是虎;諸葛誕投奔了曹丕,拜曹魏大將軍,是狗。其中稱諸葛誕為狗並非諷刺,狗意指“功狗”,為有功的戰將。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都是一家人,那他們為何分別為三家賣命?諸葛亮幹得最好,那他們都去蜀漢,諸葛亮不還能好好提攜兄弟們嗎?

不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諸葛三兄弟在魏蜀吳的官路歷程

個人經歷和實力決定了他們各擇其主

諸葛亮,三歲喪母,八歲亡父,隨後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叔父諸葛玄到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居住。建安二年(197)諸葛玄辭世,年僅十七的諸葛亮便進入隆中隱居,專心學問,立志“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建安十二年(207),聽了數年諸葛亮大名的劉備終於下定去請諸葛亮出山。而因為劉備搞出了“三顧茅廬”,兩人也聯手創造了精彩的“隆中對”,諸葛亮最終便以謀士的身份加入了劉備的陣營。

諸葛瑾為避戰亂遷到江東,經魯肅推薦,為東吳效力,胸懷寬廣,溫厚誠信,深得孫權信賴。215年,諸葛瑾奉命出使,要劉備歸還荊州。219年,他跟隨孫權討伐關羽。221年,他被派往蜀漢前去求和,在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孫權稱帝后,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至於諸葛誕,他雖同樣出自諸葛家,但和諸葛亮兄弟倆只是同族堂兄弟,並沒有走得很近。相比於早年一心隱居的諸葛亮和四處遊學的諸葛瑾,諸葛誕走的是更普通的官宦之路。初以尚書郎為榮陽令,累遷御史中丞尚書,是三國時曹魏後期的重要將領,官至徵東大將軍。與夏侯玄、鄧颺、田疇友善,俱有聲名,並稱為四聰。

是故分侍三家,並不意味著諸葛三兄弟是從根本上割裂了聯絡。畢竟國情和私情,是兩個層面的事務,不是一對“你死我活”的矛盾。

各謀生路才是利益最大化

都說“一個蘿蔔一個坑”。諸葛亮在蜀漢扮演的角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是整個政權的二把手;諸葛瑾在東吳扮演的角色是“門面”,是孫權與蜀漢的“聯絡員”;諸葛誕在曹魏扮演的角色的武將,是接觸曹魏核心權力的重要人物。

如果把諸葛亮塞去曹魏,那他就得和荀彧等人搶生存空間;如果把諸葛瑾塞去蜀漢,那聲名比他更顯赫的諸葛亮就讓他無路可走;如果把諸葛誕塞去東吳,那周瑜等人就成了他晉升路上的阻礙……是故他們作出的分侍三家的選擇,已經是適合他們的了。

諸葛誕後來不滿司馬氏兄弟擅權,舉兵造反,被夷滅三族,僥倖長子諸葛靚在東吳當人質得以保全。

而諸葛瑾的後人因為諸葛恪遭吳主孫亮不滿,滅其三族,只有諸葛瑾的次子諸葛喬,因諸葛亮早年無子,便將諸葛喬過繼給了諸葛亮,諸葛亮視他如親生兒子,可惜諸葛喬25歲便病亡。後因諸葛恪被滅族,諸葛喬的兒子諸葛攀又重歸諸葛瑾一脈,以延其後。諸葛顯在蜀漢滅亡後,於公元264年遷移往河東定居,諸葛顯成為諸葛瑾一脈的唯一傳人。

這也可以看出諸葛三兄弟分別投注,不把雞蛋都放一個籃子的好處,經歷戰亂後,諸葛家的後人在晉朝又高官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