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關店是表象,背後的產業鏈轉移才嚴重

首先宣告一下,本文無任何預設立場,從另一個角度看一下關於抵制的話題。

相對於這幾天鋪天蓋地的抵制H&M的資訊,就不作過多重複,只想探索一下其背後的影響。

我們知道中國在前期很多產業是靠代工起家的,也被稱為世界工廠,現在大體還是如此。其中包括服裝鞋帽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其產業已經非常成熟,甚至由於代工國外品牌而脫穎而出創立自己的品牌的企業。

在三十年前,很多知名服裝鞋帽企業就把原本在本國和其他國家的加工產業轉移到中國,耳熟能詳的幾個品牌,大多數都是中國代工的,無論你去世界那個國家買到他們的產品,其產地上面標註的還是中國。

但最近幾年隨著中國人工成本的增加,同時也是其他新興國家的代工產業興起,中國正面臨著代工產業轉移到別國的困境。特別是東南亞國家憑藉著低廉的人工成本,正在蠶食著知名品牌的代工份額。

從服裝行業來說,代工似乎已經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產業方式,無論世界性的品牌還是中國的一些大品牌都採取這種方式。在經歷過一段高速發展期之後,現在面臨著才能過剩的問題,同時也有著產業工人青黃不接的局面。

這裡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生產能力過剩,另一方面就是國外服裝鞋帽企業的代工產業轉移到了其他國家。

像H&M這些品牌,其佈局是全球的多個國家的,在中國的業務不僅僅是開幾家店賣衣服,其背後在中國供應商,代工廠才是大頭。無論是大街上還是商場裡,關掉一家店,馬上可以有另外的店取代這個位置,但其全球產業佈局是中國同類服裝企業無法企及的。

所以說很多事,不能只看表面,其背後的產業鏈影響才是嚴重的問題。

在中國發展初期,招商引資,包括尋找代工訂單一直都是一件辛苦的事,包括現在很多做出口外貿的還是停留在國外企業訂單模式,以自己品牌出去幾乎是難上加難,而這些外國企業相當於間接地消耗了我們的產能。這些產能對國內的就業和稅收,以及帶來的經濟活力不止於表面的訂單數額。

在我們回過頭審視我們走過的路,不就是想辦法讓外國企業來中國下訂單或者投資嗎?

中國很多代工企業至少目前來說幾乎依賴於客戶訂單,而外國企業是佔絕對比例的。失去一個大客戶,有可能就會導致其倒閉。

從杭州和廣州這些服裝產業比較發達和集中的地方,可以發現市場上這幾年庫存已經大到難以消化的狀況,用堆積如山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以單一的國內市場,根本無法消耗巨大的產能。而讓中國服裝企業走出去,至少目前看不到跡象。

在事件剛開始我就預料有人要燒鞋或者剪衣服了,果然如此,但這種現象冷靜下來的話,應該有清醒的人認識到,在某種產業已經相互依賴,並且深深融入其中的時候,單方面實在難以獨善其身。關乎於生計和長遠發展,我們還是要走相互依存的路子,這並非是他賺你的錢,亦非你賺別人的錢,這種經濟利益是天經地義,互利互惠的。

我想說一句,雞蛋不能裝一個籃子裡,唇亡齒寒的道理,我們能明白,外國人亦會明白。